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贵州和省外大部分地区水稻品种试验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贵州水稻引种生态气候模式。用化模式计算出任意两地水稻品种生志气候他,根据其相似程度,分析水稻生志气候的引种指标,从而确定贵州直引种地区及品件类型的适应程度.应用于引种工作中,能突出品种的个性和地方性,诊断引种地区品种类型在贵州省的宣引种地区及品种熟期性变化.经大田生产回检,效果很好,能缩短引种周期.  相似文献   

2.
张元虎  徐海峰  谢海呈 《种子》2022,(11):130-132+148
贵州高原具有良好的自然、气候生态条件,适合优质稻米生产。由于品种缺乏,影响了生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近年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倡导和资助下,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选育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新品种,具有软、糯、香、甜、弹的优质特征。通过新品种比较试验,稻米品质检测等,鉴选出一批优质特色新品种,以期推进贵州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东南沿海稻区(福建)不同区域开展的双季稻主栽品种田间观测试验,采用RCSODS模型,结合水稻品种特性和稻区气候特点,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进行水稻试验品种的生长发育期及产量模拟预测;同时以田间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RCSODS模型的水稻生育期模拟误差在0~5d,产量模拟的平均误差在5%以内,模拟准确率较高,模拟结果基本符合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仙居县有机水稻不同品种与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稻米要求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在有机栽培条件下表现和不同密度的产量。筛选出了适合仙居县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要求的优质水稻品种(组合)及栽种密度。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清镇市这样中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生产常常遭受低温天气的危害,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低温阴雨(俗称“秋风”)影响而造成减产,选用抗冷性强的高产水稻品种能起到抗逆穗产的作用。通过在清镇市两年的引种示范试验表明。筒优202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高产优质抗冷的特性。实践证明该新品种可在该市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有望能成该地区水稻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
1996,1997两年,我们在金沙县申家街村进行了水稻生理的研究,通过两年试验,总结了当地主栽的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特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初步提出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源库特性,源库类型为:增源增产类和增源增库互作增产类两个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在辐射能量较低的贵州地区,源和光合能力与干物质生产呈正相关。所以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速率的研究,对于高产栽培和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高产品种就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此,我们又于1998年进…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98-5106
选择4个生态类型的95份水稻品种,采用试管内种子耐淹萌发试验和模拟大田种子耐淹萌发试验两种不同试验方法进行耐淹性鉴定,以水淹状态下种质萌发7 d的胚芽鞘长度作为调查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缺氧萌发时其胚芽鞘长度存在广泛差异。(2)两种耐淹性试验分析比较发现,模拟大田试验方法与试管内种子耐水淹方式的种子芽鞘伸长长度差异较大,模拟大田耐水淹试验结果表明芽鞘伸长受抑制主要是由产生的低温环境造成的。(3)两种处理结果表明‘连粳9号’、‘盐粳7号’、‘连粳7号’和‘连粳15号’等水稻品种具有既耐低氧又耐低温特性,可作为本稻区直播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北疆气候生态特点,结合杂交棉不同品种特性,通过对农八师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2个杂交棉品种进行密度试验,以确定杂交棉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为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小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疆气候生态特点,结合杂交棉不同品种特性,通过我区种植面积较大的两个杂交棉品种不同密度处理的小区试验,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为杂交棉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候生态是农业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和制约着种植制度、作物布局、栽培措施等,而且影响和制约着引种的成败和良种推广的增产效果。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良种对夺取水稻高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良种增产除与品种本身的丰产遗传特性有关外,还必须有外界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气候、土壤、肥料、栽培技术等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水稻生育期温光模式,是预测水稻齐穗期、确定趋利避害的适宜栽培季节,以及合理地安排品种布局的重要科学依据。一个水稻新品种有了生育期温光模式,就可确定它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正确的推广与利用。然而,  相似文献   

12.
前言雷公山地势高耸、山峦起伏、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因此,研究水稻气候生态的垂直变化规律,是争取稳产、高产,解决山区粮食问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区海拔1040~1500米,不同高度、5个品种,s个试验点生育期、经济性状与同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的气候情况对于黄冈市的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灾年,六七月份低温阴雨,洪涝灾害,7月底和8月份的高温热害,导致水稻结实率普遍不高,千粒重下降,减产明显.本试验探究自然条件下气候因素对水稻品种植物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筛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安徽沿江麦茬稻机械直播水稻品种,并明确节水灌溉技术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机械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条播大区筛选试验、节水灌溉与常规漫灌的对比试验和控释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械直播均能安全齐穗,产量以天优华占最高,为710.04 kg·(667 m2)-1,其次为南粳9108.适...  相似文献   

15.
石峻 《种子》2006,25(9):97-97,99
铜仁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地带过渡的斜坡上,是武陵山区的腹心地带,农业生产常年受“倒春寒”、“伏旱”、“秋风”及其流行性病害的危害.同时,铜仁地区又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结构,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旱作面积9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中高海拔地区稻田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为此,为了引进适宜我区中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解决我区中高地区水稻种植品种相对较单一的局面和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问题.2003~2004年地区种子公司、地区种子管理站结合本区土壤分布结构及生态气候特点,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引进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生育期相对较短、适应性较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国丰一号”在我区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种植,其大田表现较好,迎得广大用种户好评,从而缓解了我区中高海拔地区对水稻品种产量、抗性、生育期相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1986-1988年雷公山羊水稻垂直生态试验数据,不同类型水稻的代表品种,在不同海拔各试点(除海拔1490m的林场点外)都能正常生育,但其生育期的长短和穗部性状的差异,依类型和海拔而有所不同,海拔影响水稻全生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全生育日数和结实率,影响幅度均为籼稻〉籼型杂稻〉粳稻,由此雷公山区水稻种植垂直分布为:海拔11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100-1300m之间为籼粳稻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颈瘟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穗颈瘟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分析1.1 气候条件适宜穗颈瘟病的发生稻瘟病菌在气温20~30℃,田间湿度90%以上,且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持续6~7h,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导致病害的发生.八九月份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期温度偏低,降雨偏多,日照时数少,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使稻株抗病力下降,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值水稻破口抽穗期,临沂市持续阴雨,天气潮湿,日照不足,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常导致病害迅速发展和流行.1.2 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水稻品种不同,发病程度存有差异.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所有种植的水稻品种,穗颈瘟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果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大,使得水稻穗颈瘟病发生日趋加重,特别是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三穗县开展水稻生态旱育秧重点试验示范,结果初步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比常规旱育秧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多、长势好、抗性强、节省化肥,比常规栽培增产节本.为进步搞好试验示范,促进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和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根据省农推总站和省能源办的安排,2006年在雪洞镇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与培肥时间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了探索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硅肥对皖南山区稻田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高效硅肥积累水稻品种的筛选。根据土壤缺硅特性(有效硅含量为5.68±0.84 mg/kg),设计了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的盆栽试验和不同水稻品种硅敏感性的大田试验。盆栽结果表明,不同硅肥种类及用量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其中150 kg/hm~2水溶性硅肥和钢渣硅肥处理比对照的水稻产量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多出64.53%和23.49%,随着硅肥的用量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各硅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大田试验结果也表明,钢渣硅肥施用对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苏秀867’对硅肥最为敏感,施硅肥处理产量比不施硅肥的处理产量增加40.77%,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水稻品种。故对皖南山区稻田来说,适量的硅肥利用以及高吸收硅的水稻品种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稻季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1995,21(1):110-114
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是确定合理灌溉的基础。在60年代,我国余叔文、倪文、崔澂和崔继林等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后,我国有关水稻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甚少。70年代以来,国际水稻所的 K.T.Ingram、日本的小叶田等在抗旱品种的选育及其形态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选取材料和试验条件不同,结论不尽一致。目前我国现用品种 (组合) 的株型和生育特点较60年代所用品种已有很大的变化,现用品种对土壤水分反应如何?其间有何差异?值得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旱改水”的扩大以及工业用水剧增,使水稻生产的需水供水矛盾十分突出,因受旱而造成的水稻欠收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