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依据乐东独特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相关生态敏感性研究,建立乐东县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 GIS,对乐东县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乐东县整体生态敏感性偏高,东部、北部地区高于西部、南部地区。其中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3.85%,中度敏感区域占总面积的21.0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5.15%。依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乐东县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为了明辨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潜在生态发展区域,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和开发。【方法】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为研究区域,根据其现状生态问题选取自然地理、气象、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4类指标共计14个影响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市二道绿隔生态敏感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明确生态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结果表明:北京市二道绿隔整体生态敏感性较低,轻度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47.3%;中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3%、10.1%;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5.2%、9.1%,是重点保护区域。【结论】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态敏感性分区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辨析南昌市潜在的生态问题,把握其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选取与南昌市密切相关的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和水生态4个因素建立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ArcGIS 10.2平台,采用变异系数法实现指标客观赋权,引入木桶原理解决指标综合适用性问题,结合加权叠加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水生态和地质灾害是其主要的敏感类型,高度敏感区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水网密集的中东部地区以及西北部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3.79%;其次为不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6.93%,主要分布在南昌市中西部的平原地区;中度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紧邻高度敏感区呈带状和片状分布,分别占南昌市总面积的14.56%和14.72%。本评价结果较合理地反映了南昌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南昌市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GIS软件对郑州市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并进行生态敏感性区划划分,选取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水域缓冲区、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6个因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构建评价模型,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单因子生态敏感性以及加权叠加的综合生态敏感性。结果表明,郑州市整体以中度敏感区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05%,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北部黄河流域、东部平原以及西部嵩山周边区域;高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19%,主要分布于嵩山、箕山坡度较大的低山丘陵区;低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03%,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北部黄河水域及东部的城市中心规划区周边区域;不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73%,主要分布于郑州市东部的市中心区及下辖的中牟县、新郑市城市建成区域,西部局部地区也有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杭州市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等环境因子进行评价,并通过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生态系统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性,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0.91%、59.63%和29.46%.结合生态敏感性,提出了各区块的环境保护对策和产业调整方向,为杭州市未来产业布局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眉山市生态市规划中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四川省眉山市为例,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生态因子评分法,针对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通过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眉山市极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5.83%,高度敏感区占17.22%,中度敏感区占47.72%,轻度敏感区占19.22%。并根据不同敏感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及标准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149个县区的资料,将河北省分为3个级别:不敏感、弱敏感、敏感。评价结果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生态不敏感区分别占河北省总面积的34%、64%和2%。对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为河北省将来的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桂林市区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水域、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31.0%、27.8%和24.5%.对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桂林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溪洛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实地勘察以及矢量数据,选取海拔、植物郁闭度、土壤侵蚀、地类、坡度、坡向、石漠化7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机制,并通过AHP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叠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溪洛渡镇生态敏感性呈阶梯状,自北向南呈现敏感度递增趋势;南部、东南部以及西南部为中高度敏感,北部沿金沙江区域多为轻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及高度敏感区所占比例总和为99.92%,说明溪洛渡镇的总体生态敏感程度相对较高;造成生态敏感性的主要因子有石漠化、郁闭度、土壤侵蚀、海拔。该研究结果可对金沙江流域周边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方案的建立提供借鉴性的理论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赣县河埠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在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大致由西向东逐渐增强;划定的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侧坡度较陡的丘陵地带,以林地、草地为主;划定村庄建设用地允许开发边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3.23%,分布在村庄东南部和东北部平坦的区域以及东部两条山间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12.
选取地形地貌因子(主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水体缓冲区、NDVI、土地利用类型四大类指标,综合单因子分析及多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利用ArcGIS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咸丰县生态敏感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得出各单因子及多因子综合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咸丰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强度整体上由西北和东南向中部降低,研究区的极低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比重依次为0.87%、14.96%、27.89%、35.51%、20.77%。  相似文献   

13.
西北五省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为其提供分类保护的策略和建议.【方法】以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五省为研究区,选取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壤质量、土地利用等敏感性指标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因素,利用ArcGIS对单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通过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完成生态敏感性的综合评价,并构建了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西北五省生态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高度生态敏感区约占总面积的44.83%,主要覆盖研究区内三大沙漠;微度敏感区约占41.75%,主要集中在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柴达木盆地东部祁连山脉东南部.【结论】本研究结合西北五省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分区按行政区再分亚区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GIS的山东省潍坊市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应对环境问题干扰的难易程度,是制定景观规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影响蔡家沟村生态环境的5个影响因子(高程、坡度、水域、用地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ENVI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和Arc GIS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对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最终获取蔡家沟村在不同敏感性因子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显示: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别,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所占总面积比分别是6. 10%、22. 54%、37. 56%、26. 09%、7. 71%。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的结果,提出蔡家沟村生态规划的相关措施,以期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重点功能区内的贵州省独山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石漠化和生境3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独山县全部属于生态敏感区,全县以中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1 345.8 km~2,占县域面积的55.1%;极敏感区域和高度敏感区集中分布于县域东北部和中部,占县域面积的29.4%;轻度敏感区零星分布于县域西北部和南部,占县域面积的15.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合理利用土地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独山县进行生态功能空间控制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阜平县为例,以2014年现状土地为研究对象,对阜平县生态用地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极度和轻度敏感区比例较小,高度和中度敏感区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小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影响因子,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小清河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济南小清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干流、玉清湖水库及其周边、白云湖以及南部山区,面积约487.0 km2,占流域面积的18.1%;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敏感区外围,面积约1 173.7 km2,占流域面积的43.7%;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距离水体一定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约1 025.4 km2,占流域面积的38.2%。济南小清河流域总体生态敏感性一般,以轻度敏感性和不敏感性为主。  相似文献   

18.
杨帆  侯恩科  荆秀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17-9218,9264
[目的]研究锦界矿区的生态敏感性。[方法]以锦界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与GIS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从土壤侵蚀、沙漠化、地质灾害等方面对锦界矿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锦界矿区基本为极高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占全区总面积的73.35%,中敏感区(19.50%)、低敏感区(0.96%)和非敏感区(6.19%)仅占很小一部分;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将会对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结论]该研究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成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高程、水域缓冲区和植被覆盖指数等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因子叠加法完成研究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7.14%,18.95%,33.98%,20.17%和19.76%。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策略,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ArcGIS技术,对西毛里湖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了5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西毛里湖流域极、高敏感区占总流域面积的25.54%,中敏感区占21.15%,轻敏感区占38.52%,不敏感区占14.8%。GIS技术不仅使得生态敏感性评价过程变得简洁,也更加符合了客观事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