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具有着深厚的慈善文化传承。扶助社会贫困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也是每个企业和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骨病患者早日接受手术治疗,使他们摆脱疾病的折磨,吉林省慈善总会设立"骨病救助基金",长春骨伤医院作为"骨病救助基金"唯一定点医院,对全省贫困家庭的骨病患者开展救助活动。长春骨伤医院与吉林省慈善总会在长春骨伤医院经开院区举行了"骨病救助基金"签约仪式,吉林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副秘书长,长春骨伤医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在慈善事业中作用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的慈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政府主导终将成为制约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引导、监督和保障等方面,政府不应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职业教育多以实用性为先,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精细化分工,迫使其走上唯专业、深井式发展道路,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视野不够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详细分析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博雅的原因;着重阐述博雅教育在"完整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从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深度融合、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博雅教育资源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五个方面系统阐释解决高职院校博雅教育缺失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传统婚居模式,养老和继承习俗,传统刻板的两性分工等父权制基础上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文化仍深嵌在农村社区和农民家庭日常生活及社会关系之中.在以“妇”字号基地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妇女组织化的进程中,多角度介入社会性别运行机制各环节,对于弱化传统婚居模式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凸显女性价值和提升社会地位,挑战传统分工和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对推进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问题,以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把这些问题置于社会系统中,表现为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体现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社会组织形式和分工形式、行政组织与各种分配形式、以观念文化为代表的各种非经济因素中。因此,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既是经济变量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民的价值取向、信仰观念和对农民进行组织形式、权利结构、激励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以上经济类及非经济类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对自己历史文化秉性的认识和态度,文化翻译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翻译实践中对自己文化"走出去"和异域文化"走进来"时所坚持的立场,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新疆特殊的地缘和民族因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景观。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彰显新疆的国内国际自信力;通过外宣,做好和提升新疆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村贫富差距拉大、弱势困难群体的日益增多,发展农村慈善事业事在必行,它不但有利于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推动农村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既要培养农村居民的慈善意识,也要充分利用一切外来资源,建立农村慈善救助网络;与此同时,发挥农村现有社会组织的慈善公益作用,建立农村自身的慈善组织则是发展农村慈善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目前存在很多不足,但已呈现新局面,正处于社会需要慈善,也是有利于慈善发展的新时期。怎样改变不足,更好地提高社会的慈善意识,积极地进行慈善活动,普及慈善事业,真正发挥它的公益性,使慈善渗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是文章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互联网已经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分布不均匀、信息不对称。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以使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竞争力与效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栋梁之才,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慈善事业的主要群体和中坚力量。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慈善意识的培育,是造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力量的需求,也是实现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自身认识的不足、理想信念的缺失、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原因,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存在慈善意识淡薄的问题。本文希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分析和解决艺术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稻作农业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造文明的重要基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稻作农耕历史和自成体系的耕作制度,是许多南方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根基,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独树一帜。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稻作农耕日益衰微,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也逐渐消弭在历史的尘埃中,民族特性因之亦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在理性工具指导下的产量诉求,不仅催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诸多的严峻挑战,食品安全成为一个难以言状的社会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描述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稻作农耕历史和耕作制度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意涵进行探究,旨在说明那些我们曾经认为的"落后",实际蕴藏着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和意义,并以此来反观当下的"发展"与"科学"。从地方知识中吸取智慧,既是尊重历史的表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蚕文化在农耕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和社会学调查方法,研究了蚕桑养蚕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蚕桑养蚕在农耕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推动作用,推动了农业多样化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此外,蚕桑养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和分工,提高了女性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蚕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农耕社会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后代农耕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当代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全球大发展的潮流中,又有多少文化瑰宝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不仅仅是我国的重大损失。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它们再次充满活力。继承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为关键是如何在保有"非遗"文化精髓情况下再次改造、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更好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纺织文化是因传统的性别劳动分工形成的特色文化,其规范和制约着布依族男女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布依族社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分析了布依族纺织文化及其衍生出的社会性别关系对社区发展的作用,并对继承和保护布依族纺织文化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后,认为国家在产业政策与制度、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形势、资源与环境、科技研究与推广五个方面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21-222
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既是它珍贵的软实力,也是导致其自我摧毁的软组织。在当代这样一个信息多元,舆论监督多样的时代,慈善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社会公信力,树立健康的社会形象,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社会捐赠资源,以助力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当下慈善机构在公信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我国慈善机构信任危机应当采取的对策和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发展唐山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唐山经济转型中重点支柱产业,在区域内使文化产业发展各要素合理配置,形成强劲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唐山文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服务质量,实现"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唐山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圈椅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家具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圈椅是我国传统家具中的瑰宝。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圈椅为栽体,畅述了家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揭示出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对圈椅发展的影响,进而分析传统家具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导致了慈善组织中的"政府失灵"现象。从慈善组织的生成机制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慈善组织"控权"功能的缺失,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国民间慈善意识缺乏延续性所致。解决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的进路之一是建构慈善事业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形成一种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积极合作、公平竞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郑友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32-8633,8641
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浙江素有"中国竹子看浙江"的美誉,其快速发展的竹业已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促进了竹文化的更新。该研究为更好发挥竹文化对浙江竹业经济及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在做好竹业规划,完善竹业文化、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使竹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