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华波  严金泉  张星星  杨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54-16556
通过比较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标以及苏州市第2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得出实际数据与指标间存在一定矛盾,分析了矛盾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从3个方面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即与外省市建立耕地保护联动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专项基金,补偿基本农田代保区域的"发展权";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划定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区,对本地区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农户发放生态补偿费,提高其积极性;全面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土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并行,同时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各地     
<正>安徽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安徽省今年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748万亩,省级财政将"以奖代补"30多亿元。安徽省要求,本次建设各地要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引导和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010年以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本文总结了2010年以来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在基本做法和实施方式方面的一些新的变化,并多方面分析并评价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成效,最后对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基本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耕地质量的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存在片面追求优质耕地、忽略“优质集中”耕地保护方针中的“集 中”管理方式。为判别前后不同年份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程度的变化,应用GIS 相关分析工具,在耕地质量分 等定级的基础上,设计了创建近邻表法和最临近分析法两种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的方法,并以广东省云 浮罗定为例,研究了基本农田以及优质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基期2010 年与规划2020 年空间连片性程度的 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显示罗定市基本农田调整后空间连片性程度有所提高,优质基本农田连片性程度 明显低于整体基本农田的连片性,整体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忽略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定义中耕地质量 的范围,降低了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的准确度,优质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更能准确地表达基本农田 空间连片性程度。通过分析对比两个时期基本农田以及优质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程度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提 高基本农田空间连片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基本农田划定背景、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从基本农田量化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界限、与经济建设关系和生态功能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基本农田划定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和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前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臧妻斌  王宇  李明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53-7555
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产权制度的现状;指出了合法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促使农户不断对基本农田实施保护性的投资;认为构建我国基本农田质量保护机制的重点在于产权制度创新,要明晰基本农田产权,积极探索基本农田租赁制度,建立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的利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建成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就必须考虑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该研究针对目前区域基本农田存在的基本农田调整后其空间连片性无从评价的问题,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的连片性对比分析为例,引入基本农田连片性指数概念,提出了较为高效、简便的基本农田连片性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基本农田连片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永珍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95-14098
本文在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相关理论,包括生态贫困理论、区位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迁移理论、社会适应理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效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进熵权系数法在基本农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从控制下级行政区域基本农田减少量出发进行基本农田指标分解的方法,避免了直接对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进行分解造成的分解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通过改进熵权系数法.可以直接确定各行政区域基本农田减少量控制指标占上级行政区域基本农田减少量的比重,进而得到各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有量.以湖北省成宁市为例.对改进的熵权系数法在基本农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进行基本农田指标分解具有直观、科学和客观的特点,克服了以往基本农田指标分解中主观性较强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李晓华  南小康  封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204-206,240
结合咸阳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践,阐述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要求和意义,对可调整园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做了可行性分析,同时对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图件编制提出了新方法,为永久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和有效保护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梅农  刘旭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34-19037,19059
论证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回溯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政策变迁过程;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城市建设中浪费耕地的现象较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一部分耕地退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的难度较大;"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十分普遍;耕地的开发和复垦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过程中没能考虑到各地区的差异。并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今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要"先补后占",保证耕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鼓励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其生产能力;对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潜力挖掘,尽量少占耕地;多方合作,加大异地占补平衡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占补平衡实现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管理的升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迫切要求。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的影响因子,筛选台面坡度、海拔高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水源保证率、地下水埋深、排灌设施、道路通达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耕地质量作以评价,确定占、补耕地地块的综合指数。以单位标准粮为桥梁,确定耕地质量数量折算系数.从而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型平衡。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区使用机制和占补平衡实施经济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以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飞  孙爱军  孔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16-8118
介绍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由来,从占用耕地方、补充耕地方及全国的角度分析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农用地分等汇总成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京沪高铁建设用地补充耕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省际间的耕地补充是解决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一种可行方法,为统筹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占地、实现耕地资源紧缺地区"易地占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期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出现的新问题,即耕地数量基本实现平衡,耕地持续减少和"占优补劣"态势并未扭转;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央大型企业补充耕地压力大;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林业建设威胁种植业发展;非法建设占用耕地和存量耕地难以统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明秋  张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81-11183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制度实施以来,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非农业建设占用所造成的耕地压力。但由于该制度设计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刘娇  杨向欢 《农学学报》2011,1(1):64-66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从夏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入手,采用人均法、户均法、空闲住宅挖潜法分别测算夏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从夏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入手,采用人均法、户均法、空闲住宅挖潜法分别测算夏邑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补充耕地等别评定各因素分值,计算补充耕地等别,制定滨海平原区占补折算系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