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非公路车辆主要减振环节之一的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其振动特性不仅与整车的平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对驾驶员的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制造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为此,主要论述了非公路车辆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发展历程,揭示了目前座椅悬架系统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讨论了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用车辆驾驶座椅悬架系统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证了剪式杆件机构支撑的座椅悬架系统具有垂直等效刚度非线性特性,研究了特性的变化与悬架机构的几何参数、滚轮的滚动阻力系数以及线性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座椅悬架垂直等效刚度可控软特性的设计,并在神牛-25拖拉机上实施了这种设计方案。新驾驶座椅样机的试验表明,这是一种结构简单,隔振效果良好,且适用于各种类型拖拉机和农用车辆的驾驶座椅悬架系统。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座椅悬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本文建立并分析了3种不同的线性和非线性座椅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制了座椅悬架系统动态参数的优化设计程序。对铁牛-55型拖拉机悬架系统的动态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车型参数,运用Adams/View 建立了驾驶员座椅悬架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应用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进行了针对该悬架模糊控制模型的设计,并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控制系统实现了联合仿真。同时,将该控制方式、被动控制以及 PID控制器控制的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做了性能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相对于其它两种悬架来说,具有模糊控制器作用的主动悬架在降低座椅悬架振动加速度、速度和动行程等性能方面效果明显,有效改善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拖拉机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座椅悬架的新设计思路。为此,利用地面输入模型、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和传统被动座椅悬架模型建立了新型的半主动座椅悬架模型,并设计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在Mat 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对半主动座椅悬架与被动座椅悬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座椅悬架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座椅悬架,在减振方面效果明显;而在两种控制方法中,模糊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车辆座椅悬架参数识别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求解座椅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以不同车速下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约束随机优化算法反求并优化座椅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值。参数识别结果表明,原系统刚度和阻尼值不匹配是悬架减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参数优化结果使座椅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了50%,改善了座椅的减振性能。根据最佳刚度特性曲线,借助有限元法设计出新型非线性座椅减振弹簧。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数学模型难以直观描述拖拉机座椅悬架振动特性,本文利用MATLAB GUI编程开发相应的仿真软件能直观表现座椅振动响应曲线。在MATLAB GUI中建立三自由度拖拉机座椅悬架振动模型,给定拖拉机行驶速度和座椅悬架结构内部参数,依据国标确定地面不平度等级,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组。用户可任意输入座椅参数和人体质量,输出座椅的振动位移和响应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反映拖拉机座椅振动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包含驾驶员模型的3自由度1/4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系统LQG控制器。以座椅垂向加速度、车身垂向加速度、座椅动行程、悬架动行程及轮胎动位移作为LQG控制器的性能评价指标,并分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以及改进层次分析法对各性能指标的加权系数进行确定。在Matlab/Simulink中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层次分析法更易于对加权系数的合理选择;应用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能有效减缓座椅及车身振动,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农用三轮运输车座椅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用三轮运输车座椅振动的原因,认为座椅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和地面激振,其中以地面激振引起的座椅振动对人体影响较大,而悬架系统阻尼过小是导致座椅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I-DEAS软件包,进行了非线性座椅悬架静态参数的选择;给出了动态参数设计原则,并对动态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参数化绘图和交互式绘图两种方式,建立了丰富的座椅悬架图形库;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保证了设计质量,提高了设计效率,对非线性座椅悬架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搭载高性能传感器和施药装备的农业植保无人机系统是精准农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装备之一。本研究首先从前端田间作业环境动态感知技术出发,阐述了无人机光谱成像遥感、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实时环境建模等技术在无人机植保作业方面的应用情况;然后对精准施药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有关的前沿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旋翼下方风场结构演化及雾滴沉积过程仿真建模、多区域全覆盖条件下的智能作业路径规划、精准变量施药控制等;最后论述了作业效果评估与过程监管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施药作业质量评价方法、基于云平台数据管理的全过程可视化监管等。在总结现有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未来智能化无人机植保关键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阐明了光谱图像获取与计算智能的深度学习识别聚类、基于高精度雾滴谱和风场模型预测的精准变量施药作业路径规划、基于传感器实时数据的作业质量评估和作业监管等新技术手段,将在遥感信息反演、药液飘移抑制、作业效率优化、施药过程管控等方面带来革命性的进步,使植保作业数据化、透明化,全过程可观化可控制,推动农业生产管理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和智慧化迈进。  相似文献   

12.
荔枝定向去核剥壳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荔枝的物性特征和柔性去核刀具,设计了一种自动定向、去核、剥壳和分离一体联动的荔枝定向去核剥壳机,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考证其去核剥壳后果肉的完整率和果汁损失率,结果表明:在定向对辊直径为72 mm、对辊间隙为2 mm、转速为93 r/min、荔枝纵径比等效直径长为1.3 mm以上时,定向成功率超过90%;在刀管内径为10 mm、果顶余量为2 mm、刀轴转速为12 r/min时,去核成功率为80%;在进料口间距为16 mm、出料口间距为20 mm、剥壳辊倾角为0°、主轴转速为15 r/min时,剥壳成功率为100%,灯笼状果肉的完好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3.
作物模型的研究涉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复杂过程,空间上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等不同尺度,时间尺度上可以从秒到年。基于不同的研究需求,切换作物模型尺度,可使得作物模型的适用性更广泛灵活。其中,如何从群体尺度的作物模型转入个体尺度的作物模型是本研究的内容。本研究基于四个玉米品种的两个处理(灌溉和雨养)的已有的实验数据和基于这些数据的DSSAT系统的模拟数据,校准功能结构模型GreenLab的参数,以计算结果一致为指标,探索不同空间尺度模型建立接口的方法,比较不同模型的特点。结果表明,GreenLab模型可以复现DSSAT系统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进一步可以反演出各种器官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并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最后讨论了不同空间尺度模型结合的优势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免耕播种机驱动双向螺旋刀开沟防堵装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河北省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驱动双向螺旋刀作为向种行两侧推开秸秆和切断种行上玉米根茬的开沟装置,通过分析确定了双向螺旋刀、弧形种肥开沟器的主要参数和双向螺旋刀在刀轴上的排列方案。田间试验表明,驱动双向螺旋刀具有较强的向种行两侧推开秸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切断或切碎种行上的玉米根茬,安装双向螺旋刀与弧形种肥开沟器的小麦免耕播种机通过性能较好;施肥深度为8.56cm,播种深度为4.3cm;出苗情况表明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小麦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弹性片性能与滴头水力性能之间的关系,提高建立压力补偿滴头设计方法,采用滴头样品进行水力性能测试,研究了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对迷宫流道结构滴头流量系数、流态指数、起调压力、补偿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对滴头流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硬度对滴头流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厚度;弹性片硬度和厚度均与流量系数、起调压力、补偿区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流态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存在适宜的弹性片特性范围,使不同结构压力补偿滴头拥有较小的起调压力、最小的流态指数和最大补偿区间.该试验滴头在弹性片硬度为60 HA、厚度为1.2 mm时,流态指数最小,其值为0.078.建立了弹性片特征参数与滴头流量、流态指数、起调压力和补偿区间的数学关系,可为压力补偿滴头的快速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茎叶青贮技术及其饲料化利用是促进马铃薯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难点。针对当前我国马铃薯茎叶青贮现状,通过对马铃薯茎叶青贮在杀秧、捡拾、切碎、收获及打捆包膜各个环节不同作业方式、不同作业机具进行比较,系统分析马铃薯茎叶青贮收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提出促进马铃薯茎叶青贮机械化收获快速发展的重点在于完善技术体系、提高机具研发力度、提升机械自动化程度、加大推广力度,为马铃薯茎叶青贮相关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植保作业时茎叶背面及植株中、下部雾滴沉积较差的问题,以鲟鱼头部曲线为仿生原型,进行了植保仿生分禾与吊杆组合施药装置设计与试验.基于仿生构建提取了鲟鱼头部轮廓曲线,实现分禾叶片结构仿生,并分析了茎叶减伤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茎秆弯曲和回弹数学模型,确定了分禾叶片宽度、喷头距分禾叶片尾端距离等关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甘薯施肥施药机械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施肥施药是甘薯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甘薯施肥施药专用机械的匮乏,不仅阻碍甘薯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更制约着甘薯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当前甘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三种不同施肥施药农艺,分析甘薯垄芯分层施肥施药方法的优势,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发展现状,对采用不同起垄施肥方式的机具进行比较,得出现有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存在肥药施用量大、肥药无法施于垄芯内、肥药无法分层施放和施肥施药专用机具少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我国目前甘薯施肥施药特点和机器发展趋势,归纳导致甘薯施肥施药总体发展水平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甘薯施肥施药机械发展的重点在于加深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型机具的研发和加强机械化推广,为甘薯施肥施药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射流式混药器结构简单,是实现药水分离的最简单有效的关键部件之一。针对混药器内部流体流动过程的复杂性,目前没有通用的理论模型来指导设计计算,没有直观的试验方法观察内部流动的问题。从非弹性介质的动量定理出发,推导出射流式混药器的特性方程,建立面积比、喷嘴与混合室距离的理论计算模型。采用多相流Mixture模型中的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法,模拟分析混药器内部的相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理论模型法、仿真法与试验方法的拟合优度大于0.98,证明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射流式混药器在低压力比下会发生空化现象,空化产生的气体使引射流量保持稳定,该特性能够满足稳定的混药比要求。设计面积比为1.31的混药器,混药比为0.049 8,混药比变异系数为1.23%。引射流体与工作流体在距离喷嘴出口40 mm处,其速度场已趋于一致,即混药器的混药均匀性可以满足实际需求。该研究为射流式混药器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重点小城镇段芦头镇调查研究了详细分析了该镇产业结构的现状、优势与不足;依据有关产业结构原理,提出了段芦头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和措施,以促进该镇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