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零讯     
由吉林省科协表彰的1993年度全省农村百业科技致富活动省级科技致富大王、能手摘要。 科技致富大王 养猪大王 王得江 农安县开安镇 规模 4500头 纯收入 45万元。 养牛大王 王宽仁 东丰县镇郊乡 规模 2000头 纯收入12万元。  相似文献   

2.
狠抓养牛走出贫困王秀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畜牧局068350)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7年时间养牛生产得到*较大发展。1992年全乡牛的饲养量发展到4349头,出*栏牛1183头,奶牛发展到250头,牛奶产量达到450*吨。1992年养牛产值176....  相似文献   

3.
王秀山是河北宁晋县大曹庄农场徐家河乡榆树庄村农民,已有十余年的养牛经历,他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养牛新经验。 一、把握好时机养牛业不同于一般的经商买卖,该行业风险较小,遇到一些小的波折,决不能打退堂鼓。1992年、1998年有两次奶牛业滑坡,一些养牛户一见赔钱就忙于卖牛,一些高产牛被低价卖掉,而王秀山在这两次风险中处理低产牛,净化牛群,提高了牛群素质,待第二年牛奶制品畅销时,他的牛群产奶量提高,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利润。 二、合理调配草料结构80年代末,玉米青贮价低,豆饼、花生饼、棉饼价格较低,1…  相似文献   

4.
发展养牛向科技要效益王丕建广西农业大学530005中图分类号:S85828059发展养牛不能单纯追求存栏头数,主要是要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养牛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进步,三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用科技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能把牛养好。因此...  相似文献   

5.
王进是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南官庄村养牛大户,是全区闻名的“养牛状元”。2007年,他规模饲养出售了200头商品牛,纯赢利达10万元。他在5年的养牛中,认真摸索、探讨、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养牛经验,即四十八字养牛经。  相似文献   

6.
<正>王进是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南官庄村养牛大户,是当地闻名的"养牛状元"。2007年,他规模饲养出售了200头商品牛,纯赢利达10万元。他在5年的养牛中,认真摸索、探讨、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养牛经验,即四十八字养牛经。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盘安县山环乡是一个群山环抱,山多地少的深山区。1983年全乡养牛675头,比1977年的410头,增加了265头,增长64.6%、自1979年以来,连续5年上升。他们的经验是:(一)领导重视。乡党委和村党委从山区山多草茂的实际出发,鼓励与支持群众多养牛、羊、兔等草食牲畜,重点是抓好养牛生产,乡党委再次研究决定把发展养牛生产作为山区人民劳动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把牛养好,每年年终召开养牛评比  相似文献   

8.
盱眙县黄牛体内寄生虫调查及防治杨风劲(盱眙县种畜场211700)韩文俊王佩良韩先桂顾勇(盱眙县畜牧兽医站我县从1983年开始重视发展养牛,种草养牛,氨化草喂牛。1995~1996年全县购买黄牛11200头,各乡镇涌现出一批养牛专业村、专业户,全县养牛...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依据自然优势,实施产业化养牛。全乡养牛存栏达1.2万头,户均5头,年出栏肉牛3000余头,出售鲜奶200万公斤。1997年养牛人均收入1104元,1998年超过1300元。800多户农民通过养牛脱贫,有100多户农民养牛收入超过万元,该乡的养牛经验有以下四点。 一、依靠科技、支起主导产业:五道营乡地处燕山深处,山场广阔、草场资源丰富,当地农民素有养牛习惯。乡党委、政府将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选在养牛业上。首先乡里成立了养牛产业化办公室,把为养牛户服务做为工作的重点。通过黄牛改良、青贮氨化饲料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大大加快了养牛业的发展。然后与河北农大建立了联系,确定五道营乡为河北农大奶牛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并引进了安格斯、海福特、利木赞等肉  相似文献   

10.
鸣鹿乡鸣关村地处高寒二阴地区,共辖9个社,325户农户,1625人,15.3hm~2耕地,草山宽阔,秸秆资源丰富。1997年以前,农民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增长缓慢。近几年,特别是自肉牛三元杂交项目实施以来,他们充分种用地多、草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2002年全村养牛1081头,2003年达到1301头,2004年又达到1738头,3年平均每年递增20%以上,现户均养牛5.5头,今年共繁殖牛犊343头,价值68.6万元,户均2110元,人均422元。养牛业成为该村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和肥料,促进了粮、油高产丰收,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笔者总结了他们的养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能人养牛,促进示范带动 村上能人率先养牛、多养牛,有的养3头,有的养8头,韩永成花4200元购进秦川母牛2头,配种繁殖2年产犊4头,价值近万元。看到养牛能赚钱,村上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教,介绍经验等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户养牛,现全村户户都养牛,有1/3的农户养牛7头以上,这样,全村形成的养牛热,一年更比一年高,尤其是冻配产的德国黄牛、利  相似文献   

11.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是90年代我国推广的一项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性项目。该项目经过1992~1995年的实施,对于推动全国养牛、养羊业的迅速发展并节约大量饲料粮,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秸秆养畜事业在发展壮大。养牛示范县已由1992年首批10个发展到1995年27个省(市、自治区)113个县。一些养牛集中连片的地区已发展成为示范区。随着秸秆养牛示范的深入,秸秆养羊示范项目也开  相似文献   

12.
<正>吉林省公主岭市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每年可产玉米秸秆17亿公斤以上。近几年来,他们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秸秆养牛,被列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1992年,全市养牛15.6万头,居全省各县(市)之首,比1989年增长45%。全市农民靠养牛一项增加收入2400万元,户均增收140多元。 在发展秸秆养牛中,公主岭市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他们始终把秸秆养牛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措施,纳入工作日程。为了确保秸秆养牛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的秸秆养牛指挥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办公室,各乡镇也都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挂帅,实行目  相似文献   

13.
依托资源优势 开发养牛产业史孝孔,王大志,王东安,高永革(河南省畜牧局)河南是一农业大省,人口9027万,其中农业人口7656万,约1815方农户。耕地面积1:03亿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36O0—4000万吨,年饲料用粮约800万吨,年产各类可利用农...  相似文献   

14.
段永山的养牛致富经贾长宇吉林省大安市太山乡巨宝村后三合屯农民段永山,发展规模养牛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他每年养牛都在50头以上,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现在他已将责任田转包他人,专门干起了养牛、贩牛的行当,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牛专业户。1996年他养牛144头...  相似文献   

15.
王进是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南官庄村养牛大户,是全区闻名的"养牛状元"。2007年,他规模饲养出售了200头商品牛,纯赢利达10万元。他在5年的养牛中,认真摸索、探讨、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养牛经验,即四十八字养牛经。一、定时定量。根据不同的季节确定草料的用量。夏秋季节,一般每日喂、饮3次,每次喂干草1.3~1.7千克、复合饲料0.3~0.5千克,喂后饮0.5%~0.65%的食盐水7.5~10千克。冬春季节,每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农民养牛积极性,促进养牛业健康发展.吉林省榆树市保寿镇于1998年8月28日召开’98金秋高标准发展养牛表彰奖励大会。保寿镇是榆树市较大乡镇之一,耕地面积大、水田多,盛产秸秆、稻草,加上行洪区内没有开发的草旬子,具有发展养牛的资源优势。保寿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确立了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养牛业的战略,提出用一年时间.使全镇基础母牛达到万头、两三年内年出售优质牛超万头、养牛单项收入占总收入30%以上的目标。为达到上述目标,镇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养牛。从明年起,从农贷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扶持农户…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养牛业,不但为人民提供大量的不可缺少的役力和有机肥料,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优质的肉,乳,皮张,一九八五年,我市养牛已发展到10,163头,比一九八四年增加1665头,增长10.58%,是解放以来牛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一、把养牛政策贯彻落实到户能不能加速养牛业的发展,最根本的一条是否落实好养牛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大集体,“吃大锅饭”,养牛业得  相似文献   

18.
商情新闻     
保险“保”到牛身上 攥着手心里的6000元钱,四川省洪雅县洪川镇桐梓村农民王远华激动不已:“多亏保险公司给病死的奶牛赔了钱,不然,我就要被一身的债压垮了。”一边感谢,王远华一边打起小算盘:“奶牛保险就是‘定心丸’,过两天再贷款买两头牛,按目前的行市,两年就能赚回来。” 在四川省洪雅县2000多户种草养牛的农户中,王远华是“奶牛保险”业务的第一个受益人。近年来,四川省林业大县洪雅积极鼓励农民种草养畜,全县牛、羊、兔、猪等各种家畜产品  相似文献   

19.
微贮粉碎玉米秸育肥肉牛的试验河北省承德市畜牧水产局王纯吉刘佳兴朱振荣隆化县畜牧局于海川董国刚我市是河北省玉米产区,又是肉牛生产基地,年产玉米秸秆17亿公斤以上,为充分利用秸秆发展养牛,进一步推广高新技术在养牛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益,我们于1995年...  相似文献   

20.
<正> 怀远县沿淮、涡河两岸,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大豆、水稻、山芋,是全省重点产粮县。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为以养牛为主的大牲畜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在1978年以来,黄牛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品种严重退化,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从1980年开始,引进了西门塔尔、抗旱王、黑白花等国内外优良种牛的冷冻颗粒精液,开展人工授精,对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四大变化:(一)养牛头数大增加。1980年存栏牛52356,1987年发展到125323头每年增加万头,(二)推广冻精配种快。冻精站自1980年发展到32个,授精10923头,受胎率提高到75.4%;(三)繁殖改良牛多。几年来,共繁殖成活改良牛30574头,其中西门塔尔15524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