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和食品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其绿色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文章以山东滨州小麦种植为例,论述了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广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推广策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充分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基于此,概述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特点及其推广优势,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经济和利用价值高、种植面积广阔。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传统小麦种植的延伸,可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及质量,使饮食绿色化。对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推广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丁超 《种子科技》2024,(3):56-58+67
为了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保证小麦的增产,应深入、持续地推广绿色种植理念,全面加快我国绿色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速度。基于此,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价值,探讨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以及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的推广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农作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与质量,确保优质小麦产品的生产,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要点及推广建议进行了简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多新型种植技术手段。小麦种植范围较广,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部门应重点探索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促进小麦优质、高产。基于此,阐述了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的价值,从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绿色优质高产小麦种植要点,提出了技术推广方案,希望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与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山东以种植小麦为主,广阔的种植面积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肥城小麦种植在山东整体小麦种植当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如何创新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从而更科学有效地对绿色小麦进行田间管理,是目前提高小麦产量、提升农民收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种植技术要求。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种植手段以及田间管理策略才能确保产量提升。分析了土壤准备和改良、品种选择与育种、种子处理和播种方法、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小麦种植技术要点,探讨了农民培训与技术指导、政府政策支持与补贴、农民合作社建立以及建立示范基地等田间管理推广策略,以期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慧娟 《种子科技》2023,(22):57-59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保障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十分关键。民以食为天,农作物品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与社会发展。因此,种植人员必须强化绿色思想,在小麦种植进程中秉持优质理念,选择良好的栽植方式与栽种技术,切实提高小麦的成长质量,使小麦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基于此,从小麦品种选择、播种前准备及田间管理方面详细叙述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并介绍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麦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小麦产业发展,应结合当地的栽培条件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来保障小麦的高产和稳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麦种植中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已成为未来小麦种植的发展方向。文章主要论述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同时提出了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可以制作出很多美食。小麦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其种植程度和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小麦的产物质量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由此可见,努力推广小麦的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的农作物生产水平和小麦粮食供给能力,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文章将对小麦种植中绿色、高产的栽培技术过程以及该技术的具体推广模式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多个省市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为了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采用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因病虫害防治对小麦种植环境的危害与影响。病虫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植株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采用科学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此促进小麦产量提升。因此,本文结合河南省濮阳市小麦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小麦种植是我国一些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能推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除了采取科学的栽培种植技术之外,还要做好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文章论述了小麦主要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人员提高种植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选娥 《种子世界》2022,(5):0099-0101
随着农业生产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小麦种植技术也随之提升。小麦是重要的农作物,其田间管理技术是保证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关键,对小麦增产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小麦生长后期阶段,是决定麦粒质量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在实际种植管理中,种植人员应结合前期管理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从而实现高产。本文结合威宁县实际条件,分析小麦后期生长特点,探讨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魏娟  包德军  张志军 《种子世界》2021,(9):0111-0113
小麦是包头市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近年来产量以及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会使用较多的化肥及农药,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种植效益,增加了化肥农药的用量,使得部分病虫害出现了耐药性,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降低了土地肥力水平,影响了小麦的品质以及产量。为了能够促进小麦种植行业形成持续发展趋势,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开始重视融入绿色理念,形成了绿色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和推广策略,以期可以为绿色小麦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不断革新,我国小麦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小麦种植中的田间管理技术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作用.品种的不同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济麦22号、烟农19和烟农23等高产小麦品种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和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耕地资源逐渐减少,而高品质小麦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基于此,主要从种子的选择和处理、种植地选择和处理、施底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无公害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同时提出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吉翠 《种子科技》2023,(1):115-117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小麦也有了一定的关注,现阶段进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成为重点内容。文章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优势和价值,着重阐述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丁心婷  王志欣 《种子世界》2021,(10):0027-0029
山东是粮食生产大省,种植小麦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时期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都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就山东荣成市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分析研究,希望为当地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魏和平 《种子世界》2021,(7):0180-018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此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在陕西省商洛市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率与种植质量,就要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本文阐述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并提出了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措施,希望能够对陕西省商洛市的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