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7-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并进行了交配型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为:采自内蒙古的143株菌中有1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3株是可自育的A1交配型;采自甘肃的41株菌中有40株是典型A1交配型、1株为可自育的A1交配型;二省都未发现A2交配型。表明内蒙古和甘肃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以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对甲霜灵(metalaxyl)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内蒙古菌株中有50.8%表现高度抗性、42.5%表现中度抗性、只有6.7%表现敏感,说明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普遍对甲霜灵具有了抗性;甘肃的菌株中,26.8%表现高度抗性、29.3%表现中度抗性、43.9%表现敏感;同时发现甲霜灵可刺激某些技性菌株的生长。试验还测定了35株菌对烯酰吗啉(dimethomarph)和腈嘧菌脂(mzoxystrobin)的敏感性:其中对烯酞吗啉表现敏感的占94%、中度敏感的占6%;对腈嘧菌脂敏感的占71.4%,中度敏感的占28.6%;未发现对二种药剂高抗或不敏感菌株,且烯酰吗啉和腈嘧菌脂与甲霜灵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四川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及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为主,占测定菌株的62.5%,A1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8.8%和18.4%,A1交配型菌株集中在九龙县和普格县。192个菌株中共测定出5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99.48%的供试菌株含有多个毒力基因。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发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包含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63.0%、22.0%和15.0%,敏感菌株分布于普格县、道孚县和九龙县。检测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7.4%和2.6%,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马铃薯晚疫病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各马铃薯产区,其中存在A1交配型、A2交配型、自育型和未知交配型菌株。【结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亟待发掘新抗源和培育水平抗病品种,以及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和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科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5,(5):58-62
2012~2014年在黑龙江省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了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和mt DNA单倍型。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A1交配型为103株(68.2%),自育型为33株(21.9%),A2交配型为15株(9.9%)。这说明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2012~2014年分离的151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占3.3%,中抗菌株占6.6%,抗性菌株占90.1%,表明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药性。线粒体DNA单倍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共发现了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别为Ia,Ib和IIa。其中,IIa mt DNA单倍型的数量最多,发生频率为86.1%。这说明IIa mt DNA单倍型是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组成上研究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试验材料采自2013 ~201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和佳木斯地区马铃薯大田.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在132株菌株中,A1交配型占总菌株68.18%,A2交配型占总菌株31.82%;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在127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中抗菌株、高抗菌株分别占17.32%、4.72%、77.95%;在84个晚疫病菌株中,共鉴定出37个生理小种类型,生理小种类型趋于复杂,其中优势小种为1.3.4.7.9.10.研究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旨在明确云南省马铃薯春作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为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提供参考。采用菌落直径法对2018-2020年采自云南省春作区的30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甲霜灵高抗、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76.41%、21.26%和2.33%。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0年云南省马铃薯春作区晚疫病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已高达97.67%,甲霜灵已不能在云南省春作区用于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甲霜灵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超  曹继芬  王昌命  赵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56-157,164
[目的]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晚疫病菌对不同浓度甲霜灵的相对生长量。[结果]甲霜灵浓度为5、100μg/m L时,晚疫病菌相对生长量分别为59.24%~98.81%和43.25%~94.15%。52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全部为高抗菌,未检测到敏感和中抗菌株。[结论]甲霜灵在昆明马铃薯产区已完全失效,需引进新型高效杀菌剂进行晚疫病的合理防控。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第一大病害,近年在云南省种植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1998年发现晚疫病菌的2种交配型以来,有性生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以2010年来自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86个晚疫病菌菌株为材料,以对峙培养检测法检测结果为准,比较分析了CAPs标记和A2特异性DNA片段扩增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证实了2种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均可以准确检测出晚疫病菌A1和A2交配型,但不能区分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占总菌株的82.56%,在云南省所有马铃薯主产区都存在,已成为云南省晚疫病菌群体中的优势交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采自青海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的测定,研究了致病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海东地区致病疫霉主要为A1交配型;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中,敏感、中抗、高抗菌株频率分别为91.43%,2.85%、5.71%,其中中抗菌株分布在互助县境内,高抗菌株均分离自番茄,分布在循化县和西宁城北区.海东地区的菌株总体对甲霜灵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2.
A total of 104 isolates including two Korean isolates and three Japanese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collected from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 from 2006 to 2008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ir mating types,metalaxyl resistance,and RAPD genotypes.All the isolates of P.infestans collected from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 belonged to A 1 mating type,and no A 2 mating type was detected.Frequencies of metalaxyl resistant isolates were 94.4%,47.8% and 75.0% in 2006,2007 and 2008,respectively.Accord...  相似文献   

13.
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抗性及抗性水平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和2001年从壁山,沙坪坝采集番茄晚疫病病叶和病果,北碚,云阳,开县,万州和忠县采集马铃薯晚疫病病叶,共分离得136株致病疫霉,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抗性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49.3%的菌株表现为抗性,9.5%的菌株表现为中抗,41.2%的菌株表现为敏感;以菌株PBB-1102为敏感对照,所测定的4株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达10^6倍以上,各地菌株抗性表现与菌株来源地的施药水平密切相关,并对抗药性不同的地区提出了不同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了交配型的测定。结果表明,来自吉林省龙井市和黑龙江省5个县市的6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未发现A2交配型。为了筛选对晚疫病有效的杀菌剂,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对于瑞毒霉,5个菌株敏感,占8.8%;10个菌株中抗,占17.5%;42个菌株是抗性菌株,占73.7%。对于韩乐威没有菌株能在1.0μg·mL-1的浓度生长,只有1株菌株在0.5μg·mL-1上生长,表明韩乐威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2~0.5μg·mL-1。对于烯酰吗啉,大多数菌株能在0.5μg·mL-1的浓度上生长,在1.0μg·mL-1上生长的有2个菌株,表明烯酰吗啉的最低抑制浓度是0.5~1.0μg·mL-1,并且3种杀菌剂没有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996— 1997年采自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 2 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在白云豆 -V8蔬菜汁培养基上进行了交配型测定。结果发现 ,在 2 8个菌株中 ,18个菌株为A1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6 4.3% ;10个菌株为A2交配型 ,占被测总菌株数的 35 .7% ,其中 9个菌株采自承德市围场县 ,1个菌株采自张家口市康保县。说明在河北省的 2个马铃薯主产区均存在A2交配型 ,且在同一块田中同时存在A1和A2交配型。同时还发现该病菌单位面积产生卵孢子的数量差异很大 ,为 10~ 2 30 0个·cm-2 。并对藏卵器、雄器、卵孢子的大小、颜色、形态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致病疫霉群体特征的认识,是控制晚疫病危害的必要前提。【方法】对云南3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mtDNA单倍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马铃薯致病疫霉群体主要由A1交配型组成,番茄致病疫霉全部为A1交配型。A2 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总体发生频率较低,分别为3.4%和4.4%。自从2002年以后,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没有检测到A2交配型或自育型菌株。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离体测定显示马铃薯和番茄上均存在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13.2% 、9.4%和 77.4%。分离自番茄的甲霜灵抗性菌株比例高于分离自马铃薯的菌株。Ⅰa 、Ⅱa 和 Ⅰb 三种mtDNA 单倍型被检测到,马铃薯致病疫霉有Ⅰa 和 Ⅱa 两种单倍型,全部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 单倍型在群体中的比例为96%,分布于所有马铃薯产区;番茄致病疫霉则为Ⅰa 和Ⅰb 两种单倍型,“新”、“旧”群体共存。【结论】马铃薯和番茄致病疫霉群体的遗传结构有明显差异;致病疫霉“新”、“旧”群体在云南已发生演替,马铃薯致病疫霉“新”群体已成功替代了“旧”群体;迁移和有限的有性生殖可能在云南致病疫霉群体的演替中担当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