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农业投入与产出、农业结构优化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视角总结了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就;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成果转化和农业效益、财政投入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推进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以发展畜牧业、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为三大重点。本文还从抓好流通、突出科技、发展加工业等方面对加快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对甘肃省地区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就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而言,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其第一产业的充分发展与经济增长为前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农业的范畴,农业产业化进程势必建立在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上,而实施甘肃省农业大品牌成长的战略规划和品牌工程建设,将成为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途,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必然结果.总之,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尽管甘肃省地处西部,根据WTO的规则,农业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将日趋淡化.因此从长远来看,客观上需要培育并加强甘肃省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主观上我们也希望甘肃通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使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加速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因此,甘肃农产品品牌工程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4.
一、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当前,在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下,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首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在目前农村经营体制单一和农民素质低的情况下,向农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其次,要切实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利用资源转向利用和保护资源.最后,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对推进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高级化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客观要求。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能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了几个大台阶,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的影响,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已成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强调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流程和细节工作入手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改变现有的农业发展结构,还需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是要重新建立各种农业生产秩序,使农业经济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形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持续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蔬菜产业作为甘肃农业的优势产业,是今后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主导性产业之一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是河北省乐亭县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乐亭县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农村城镇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锁 《甘肃农业》2003,(11):21-22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本文结合甘肃实际,探讨甘肃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渴望,提出了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举措:加强终端建设、创新组织构架、改革运行机制和完善推广模式,以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快速转化能够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而农业高等院校是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参与者。本文探讨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以及转化的创新模式,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杨宏博  夏显力 《农学学报》2015,5(6):137-140
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推广体系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与应用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陕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陕西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构建陕西农业推广新体系,必须按照协同创新理论,实质性运作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农业推广的机制体制,加强不同推广主体之间的联合,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并在现代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装备水平等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转化率一直不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农业企业实力薄弱、推广体系不完善、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在加大支持力度、健全转化体系和培育企业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外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从外因上讲,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科研起步较晚、科研手段落后,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结构不合理,成果转化的体制有待畅通,成果到农民手里有一个渠道畅通的问题;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来自国际方面对中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既需要经济支持,也需要法律保障。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职责不明、成果转化资金无保障以及农民对科技成果转化配合不够等诸多问题,应当完善相关立法,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既快又好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的探索,以及就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惟一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推广体制已不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合作推广体制的做法,加强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是对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力和物力,深入农业第一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同农业生产实践有效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所涉及不同技术领域进行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军  郑末  李娟 《农学学报》2019,9(7):87-9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文章简述了获得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进步奖)的重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及其推广成效,表明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办法,提高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承接成果转化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