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杀菌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中国南北方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危害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中国南北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危害日趋严重,使油菜减产40%~80%,甚至绝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腾冲县具有低温、多雨、空气湿度较大的气候特点,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抗病遗传及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十字花科作物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而且受到根肿病菌污染的田间土壤将长期带菌,严重危胁着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侵染引起。病原菌生命力及致病性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期8~15年。土壤酸碱度p H5.4~6.5发病相对较重,p H7.2以上发病较少,粘土及酸性红壤土适宜根肿病发病。1寄主范围根肿病菌主要危害白菜、甘蓝、苤蓝、西兰花、莲花白、花椰菜、萝卜、芥菜、榨菜、青菜、野荠菜、油菜、紫罗兰等蔬菜和花卉  相似文献   

5.
十字花科根肿病,系指十字花科植物根部被甘蓝根肿菌(Plasmodi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后,引起的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膨大症。 目前已知且能引起植物根部肿大的病菌共有35……  相似文献   

6.
白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属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病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云南省自1997年发现该病危害,现已扩展蔓延到10个地州(市)48个县(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经济、有效地防治其危  相似文献   

7.
<正>白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侵害引起的白菜根部病害,是当前威信县白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白菜生产的发展,其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趋于严重。针对生产实际,开展了白菜根肿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威信县扎西镇田坝村学堂头村民小组,地块为壤土,上等肥力,前茬作物为玉米,秋冬季作物为白菜连作,属白菜根肿病重发生地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设计合成的1对根肿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前引物:5’GAA GAT GCC CAC GCC GTC GT3’和后引物:5’ATC TGT TCA GCA AAG CGT CGA3’),对分离自十字花科作物(白菜、青菜、甘蓝、芥蓝、花椰菜等)及土壤中的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进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特异性扩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合成的引物能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到629 bp长度的分子片段,该对引物可用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分子鉴定和分子监测,为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和病菌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鞭毛菌亚门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它不仅为害蔬菜生产,而且影响油菜生产,阴碍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药剂,指导广大农民有效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里主要是介绍油菜属(Brassica)的根肿病菌和淡色叶斑病菌的研究概况。 二、栽培油菜对P.brassicae的抗性研究(与D.R.Jones和G.R.Dixon合作) 根肿病在十字花科作物上的经济重要性可能超过任何其它病害。此病在温带各国几乎都有分布,在若干热带国家也有发生。病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的休眠孢子在  相似文献   

11.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plasm odiophora brassicaeW o-ron)浸染引致的十字花科作物根部病害,此病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专门浸染十字花科作物。此病可为害白菜、青菜、花椰菜、甘蓝、油菜等多种十字花科栽培及野生植物,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的危害,一般低洼、偏酸性及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指由鞭毛菌亚门芸苔属根肿菌侵染后,引起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膨大,致使植株根和茎吸收水分、养分传导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或死亡,导致品质和产量受损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害除危害白菜外,还危害甘蓝类、青菜、萝卜等多种十字花科作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肿病已成为我国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作为专性寄生菌,单孢分离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制约着根肿菌生理小种的分子鉴定,建立一种快速、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将为田间根肿菌生理小种的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根肿菌侵染感病白菜(Brassica rapa)下4号生理小种区别于其他供试小种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常规PCR进行验证。【结果】挖掘获得存在于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而供试2、5、7、9、10和11号小种中不存在的2个分子标记基因PBRA_000030和Novel00510,通过降低PCR扩增循环数为25这一优化方式,达到特异鉴定肿根中4号优势生理小种的目的。【结论】针对我国根肿菌优势生理小种4号,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根肿病的病原菌甘蓝根肿菌不仅危害油菜,还可侵染白菜、萝卜、甘蓝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近年来我地油菜根肿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掌握油菜根肿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是当前油菜生产的必需。 一、病害症状 油菜根肿病自苗期开始发生,主要侵染根部。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的症状不明显,以后生长逐渐迟缓,且叶色逐渐淡绿,叶边变黄,植株矮化,并表现缺水症状不明显。苗期感病,肿瘤主要发生在主根。成株期感病肿瘤多发  相似文献   

15.
正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俗称"大根病"、"癌病",是由芸苔根肿菌(Plasmodiphora brassicae Woronin)侵染所致,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肿瘤,而植株的地上部份生长迟缓、缺水蔫萎。近10余年来,由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种苗调运频繁,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昆明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市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对保护地十字花科作物危害  相似文献   

16.
采集湖北利川结球甘蓝病发生严重区域的病土和病根,通过形态和PCR技术鉴定,发现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相似,芸薹根肿菌检测引物从被感染根组织中扩增到特异带,明确为芸薹根肿菌。随机选2条特异带进行序列分析,均与P.brassicae ITS保守区域序列高度同源,一致性达到99%以上,而且Plasmo3-4扩增特异带序列囊括在PbITS1-2扩增的特异带中。随后,Plasmo3-4引物在10个区域根肿菌和19个十字花科代表作物进行了检测,所有根肿菌扩增出近300bp特异带,所有作物中没有任何条带,表明Plasmo3-4特异引物可以直接快速地用于根肿菌检测;利川病原菌检测后,进一步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鉴定此芸薹根肿菌生理小种为ECD16/4/0,致病力一般。芸薹根肿菌及其致病性鉴定为抗病研究和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就大白菜根肿病(plasmodiophoa brassicae Woron)病原分类地位、危害现状、生物防治及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大白菜根肿病生物农药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等方面均有研究,已见报道多株链霉菌对根肿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芸薹根肿菌以休眠孢子萌发作为其侵入十字花科蔬菜寄主病害循环的第一步,进入寄主组织后则以游动孢子为主要为害形态,存在无性短循环阶段,病害循环复杂。抑制休眠孢子萌发可以作为防治根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以休眠孢子为切入点开展根肿病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甘蓝根肿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甘蓝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拮抗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DNA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拮抗细菌的种属鉴定,用地衣红染色法测定拮抗细菌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具有较好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0.84%和53.78%。不同地区病土和不同甘蓝品种的盆钵条件下,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防控根肿病效果不同,最高防效分别达71.09%和65.62%。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是2株对甘蓝根肿病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涪陵榨莱根肿病标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体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今年雨水特别多,白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播种后易发生根肿病,农民朋友要提早预防。现将根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侵染所致的土传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里可活6~7年,在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上越冬,危害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萝卜和芥菜等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