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阐述了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调控对策和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明发  陈美球  黄茜  何维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67-1468,1470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土地利用十分混乱,因而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土地管理者.笔者以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为例,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共性分析,引出了当前南昌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管理的薄弱部位。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并从战略与规划、准确定位、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城乡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乡结合部管理的涵义、作用和意义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做精城乡结合部规划编制、探索城乡结合部土地资产经营、加快城乡结合部农民市民化、开展城乡结合部网络信息服务、加大城乡结合部房地产开发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改变城乡结合部相对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是城市与农村相连接的边缘地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建成区空闲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近几年的利用,已所剩无几,因此城乡结合部周边的土地成了城市扩大的必经之地,征用这一区域的土地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柳河县柳河镇建成区周边土地利用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壁山县为例,分析了作为城区、农村过渡地带的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特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土地管理往往是重视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乡村基本农田的管理,忽视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从而造成该区域土地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对其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发挥该区域土地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趋突出,如耕地挤占现象严重、用地结构复杂、土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已严重阻碍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经济社会变迁,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经济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特点,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利用修补模型模拟了土地投标租金曲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区不断拓展,城乡结合部违法用地不断增加,成为土地市场中的又一个新的焦点。城乡结合部违法用地的增加,一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城乡结合部吸纳大量的外来人口,一些  相似文献   

11.
唐欣  王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24-2627
土地要素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要素和其他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载体.城乡土地要素的流转及其市场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推进城乡土地要素流转和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北省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制约城乡土地流转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唐山城乡土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2005年以及2008年甘肃省会宁县建设用地数据,对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结构进行研究,表明会宁县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对城乡建设用地做出了预测,并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会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发展思路:明确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协调生态因素与城乡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3.
咸宁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省咸宁市为例,在对城乡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方案。结果表明,1996~2005年咸宁市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城乡用地存在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偏高、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失调、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最后,从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建立完善城乡挂钩政策上提出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龚健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43-16844
运用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与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相关系数为0.93,城乡统筹发展对农村土地利用集约产生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琳  王震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44-45,112
土地要素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要素和其他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载体。城乡土地要素的流转及其市场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现行城乡土地流转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城乡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引导重庆市南岸区合理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对南岸区2009-2016年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城镇工矿用地呈周期性波动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减少态势;(2)南岸区发展重心东移,城镇扩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心城区内外变化差异不明显;(3)城镇扩张与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源于农用地,耕地占用比例高;(4)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农村宅基地退出慢于农村人口析出;(5)城镇工矿用地增长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率、城镇人口变化率以及增减挂钩政策等置换得到城镇空间指标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则主要受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率与城镇人口变化率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项思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91-3293
从城镇用地潜力、农村居民用地潜力2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潜力,从城乡居民点总用地规模控制方案和城镇用地规模控制方案2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控制方案,提出了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采取有效措施消化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中的空闲地等促进土地集约与节约利用的制度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