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高粱生产大省,全年总产量近70万t。高粱具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种植区域集中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黑龙江省高粱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采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先后选育出新黑壳等10余个品种,以及黑杂1号、黑杂34号等一批杂交种,极大地促进了高粱生产的发展。但是自1990年以来,高粱单产、品质和抗性一直未有大的提高。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粱育种已逐步由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的多元化育种目标转变。为此,应加强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研究,不断拓宽种质基础;将常规技术与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满足不同需求的优质酿造高粱、饲用高粱、能源型高粱新品种;研发集成规模化制种和配套生产技术,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王强 《中国种业》2009,(10):89-89
黑龙江省是我国种植小豆最适宜的区域之一.目前黑龙江省可利用于生产的小豆品种较少.为了拓宽小豆种质资源和为生产提供优良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适宜春播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龙小豆3号。  相似文献   

3.
龙春164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利用小麦近缘种属材料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聚合了小麦近缘种属和普通小麦中抗逆和高蛋白等优异种质,具有优质、高产、秆强等特性。 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190002。本文介绍了龙春164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小麦优质、高产、多抗育种和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决制约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工程技术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高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剖析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而探讨高粱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对策,针对性的提出7个对策:高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高粱育种种质资源创新;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高粱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旨在推动中国高粱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种质创新是育种的基础,育种路线决定育种工作的成败。利用温带种质的高配合力和广适性与热带高抗种质相结合选育的自交系8639H、F 138为选育高抗、优质、高产杂交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玉米杂交种奥利66号的育种技术路线进行详细探析,以证明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杂交互补来创新种质的可行性,为拓展育种思路及创新育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龙杂7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用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品种选育滞后于生产需要,因而制约了国营农场和种地大户的高梁生产.为此,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早熟、高产、耐密、抗病、抗倒的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满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轮作倒茬的需要.龙杂7号是以龙149A为母本、外4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原试验代号为龙607,200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极早熟机械化栽培高粱新品种龙杂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杂18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选育的矮胖秆酿造型高粱新品种,适合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地区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8.
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春小麦新品种一直是黑龙江省的育种目标。龙春16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研究所利用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基因与普通小麦杂交和回交的方式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整合了小麦近缘物种和普通小麦品种的优异性状,具有抗旱、秆强,抗倒伏、高产等特性。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190001。  相似文献   

9.
龙杂18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选育而成的高粱品种,是适合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地区机械化栽培的酿造型高粱新品种。分别对品种的特征特性、前茬的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及收获等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独特的生态环境导致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如何利用有限的种质资源选育出具有适应性广、早熟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抗病性强、籽粒脱水快等特点的玉米新品种尤为迫切。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生态与生产特点、品种选育方法及主要杂优模式,提出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