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猪瘟疫苗强制性的免疫注射,使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近年来非典型猪瘟的发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特别是地区间差异,疫病的流行呈现出细菌、病毒、寄生虫交叉混合感染现象,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如何防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潘凤琴  韩强 《畜禽业》2007,(5):18-19
从猪瘟疫苗的质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猪群的饲养管理、健康状况以及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因素对猪瘟免疫的影响,进行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从而提出对猪瘟免疫失败的防制对策,以控制猪瘟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7)
<正>由于目前生猪养殖行业均实施了以强制免疫注射猪瘟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苗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等预防控制措施,以猪瘟为首的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近几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猪瘟的发生与流行出现了一些变化,临床表现典型的猪瘟逐渐减少,非典型的猪瘟有所增加,而且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由于当前生猪养殖业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9)
为了解江苏2个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成效,2个猪场各采集30份血样送至实验室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场1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均达到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小,免疫效果较好;猪场2保育猪群和母猪群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未到达免疫合格要求,且变异系数较大,免疫效果较差。规模猪场要定期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动态调整猪瘟免疫程序,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及时补免,以便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猪瘟、口蹄疫、蓝耳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为了有效控制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和流行,按照"先免疫猪瘟,1周后再同时免疫口蹄疫和蓝耳病"的新的免疫方法和程序,免疫100头试验猪,在认真检测母源抗体的基础上,在对试验猪进行免疫反应观察的同时,分别在免疫后28、35、42、  相似文献   

6.
<正>猪瘟在我省流行比较严重,曾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从1988年后全省采取每年春秋两防的免疫措施,使我省的猪瘟疫情得到了全而的控制,但是猪瘟病例时有发生。为了调查我市供港澳猪猪瘟的免疫情况,应用ELISA方法检测猪瘟免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从猪瘟疫苗的质量、免疫操作、免疫程序、猪群的饲养管理、健康状况以及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因素对猪瘟免疫的影响,进行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从而提出对猪瘟免疫失败的防制对策,以控制猪瘟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9)
<正>对于疫区,特别是反复爆发猪瘟的地区,猪场或个体养猪户,最好实行仔猪超前免疫。因为在疫区采用该方法,能很快控制疫情,在控制猪瘟的连续发病上,可收到显著效果。超前免疫,就是仔猪产下后,在完成擦身、断脐、剪牙、称重等一系列接产工作之后,给仔猪注射免疫猪瘟弱毒疫苗1 m L,  相似文献   

9.
林太明 《畜禽业》2007,(3):22-25
<正>猪瘟又称猪霍乱,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检疫传染病之一。在养猪业中此病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危害猪病之一。超前免疫在猪瘟流行地区是控制猪瘟的有效措施。对刚出生的新生仔猪采用超前免疫的办法,即于出生后立即肌肉注射猪瘟疫苗,过一定时间后再吃初乳。超前免疫的理论和方法最早由法  相似文献   

10.
猪瘟(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古老传染病之一,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国际上称C株)对猪瘟预防有着显著地作用,有些国家已经利用此疫苗消灭了CSF,然而我国CSF却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因此在新型疫苗、免疫注射方法以及使用误区上的研究有利于减少CSF的发生乃至消灭。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用猪瘟疫苗预防猪瘟已有四十多年的经历,但猪瘟病例时有发生,2006年笔者通过对注射猪瘟疫苗后14~21d的猪采血,进行抗体监测,共采血130份,检测结果:有67份抗体效价在25以上,为免疫合格,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兔体反应,测定生产中应用的猪瘟活疫苗(兔源)脾淋苗的疫苗效力,用不同头份疫苗分组进行免疫,确定出该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免疫剂量。在此基础上,将猪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分别进行单独免疫、两两组合注射和三种同时注射,从而确定当前生产中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在全面提高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疫苗浪费,减轻基层兽医工作量,减少防疫投入人力物力,科学指导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或呈亚临床感染。母猪多发生繁殖障碍,长期带毒、散毒,成为猪瘟预防免疫效果差、反复发生以至暴发的重要原因,尤其低温及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导致发病增多,10日龄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发病减少,经免疫过的猪群仍有可能发病,现将我县一起猪瘟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病是当前国家强制免疫的生猪病种,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一直存在3种疫苗免疫程序混乱,抗体水平达不到国家标准,疫情形式严峻的现实。为了找出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提高免疫质量,有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猪瘟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实施免疫耳标、免疫证和免疫档案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猪瘟的免疫密度,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暴发流行。但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畜禽及其产品流通频繁,虽然临床上经典猪瘟已很少发现,但非典型猪瘟时有发生,猪瘟的防制任务越来越艰巨。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对猪瘟防疫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里就我市猪瘟的防制,笔者谈几点看法。1当前猪瘟发生的一些新情况及防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我市通过防疫改革,实行“阉割、防疫、驱虫”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猪瘟(HC)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小肠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根据流行疫病学的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病毒学、血清学诊断。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地控制,个别疫点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也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这大多是由于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疫苗质量、免疫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的。下面通过分析免疫失败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希望对养猪场户有所裨益。1免疫…  相似文献   

17.
<正>猪瘟目前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头号疫病,近年来饲养者在认真贯彻综合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对猪群大多进行了高密度免疫接种,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一时期,有些养猪户反映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确实。为预防猪瘟的发生,现将猪瘟免疫效果不佳的几点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萧东兴 《畜禽业》2007,(9):20-20
<正>猪瘟是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防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是免疫预防,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生猪群猪瘟免疫失败的现象,造成猪瘟大面积的暴发与流行,给规模化的养猪场和专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为保护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我们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就影响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概括如下,以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1)
<正>德宏州是猪瘟的老疫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猪瘟病发生的记载。至今,猪瘟病仍是生猪的主要疫病,每年都会给德宏的养猪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通过使用猪瘟疫苗来控制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但由于因当时冷链体系不健全,在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等环节都存在问题,加之畜牧兽医队伍也不健全,影响了整个猪瘟的免疫工作的开展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由于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制猪瘟疫苗免疫接种,使猪瘟得到有效控制,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基本停止,但是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小规模地散发流行,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对当前猪瘟流行病学分析,制定出科学、适用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促进猪瘟的控制和扑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