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盆栽条件下证实了硅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的基础上,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对紫花苜蓿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和最终发芽率没有影响,但硅处理明显缩短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显著增加了发芽指数,种子活力和发芽势(P<0.05),说明硅不能改变紫花苜蓿种子品质的优劣,但能提高其活力。硅对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并不一致,表现为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幼苗茎长(P<0.05),而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根长和对照幼苗根长差异不显著。硅处理紫花苜蓿幼苗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处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苗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对硅的响应不存在浓度剂量效应。研究表明,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紫花苜蓿对硅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维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铁、锌配施对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以及铁锌配施均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P0.05)。铁对紫花苜蓿株高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P0.05),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增幅为11.43%~12.89%;锌对紫花苜蓿株高没有影响,但增加了紫花苜蓿分枝数,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幅为6.31%~10.77%,且当锌肥添加量为15kg·hm-2(Z1)时,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最大;铁锌配施既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株高,也没有影响紫花苜蓿的分枝数,但改善了紫花苜蓿光合作用,从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生物量,其中铁锌配比为F1Z1(即Fe和Zn分别为9、15kg·hm-2)时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最大,较对照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8.77%,此时叶茎比也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2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添加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5%、10%、15%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以15%紫花苜蓿组最低(7.90元),5%紫花苜蓿组最高(8.17元)。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5%紫花苜蓿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5%紫花苜蓿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3个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紫花苜蓿组极显著高于5%紫花苜蓿组(P<0.01);血糖,对照组与3个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紫花苜蓿组极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10%紫花苜蓿组与15%紫花苜蓿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紫花苜蓿组(P<0.05)。结果显示,仔猪饲粮中添加紫花苜蓿鲜草能提高仔猪增重,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5%~10%。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因子和若干自然区域内的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因子包括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特性、淹水、耕作、施肥、灌溉、刈割、生长调节剂、混播、植株密度、品种和生长年限。土壤障碍(酸、碱、盐、粘重和紧实)越重、土层越薄、地下水位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小。淹水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深耕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播种当年效果尤为明显。施肥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灌溉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灌溉模式及灌溉量适当时可获得相对较大的根系生物量。刈割频率越高,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低。添加生长调节剂可增加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混播降低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材料)的根系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生长年限越长,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越大。在每个生长季内紫花苜蓿根系生物量呈逐渐提高趋势,但在返青之初和每次刈割之后出现降低,3~4周后恢复至刈割前水平,其后则继续增加。不同自然区域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在相对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生长1年紫花苜蓿的根系生物量约在2~7t.hm-2之间,生长2年者约为3~9 t.hm-2,生长3~5年者约为4~21 t.hm-2。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是饲料之王,具有高产、高蛋白特性。本文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刈割时间、紫花苜蓿干燥、紫花苜蓿保存、紫花苜蓿打捆等方面,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倍性研究是研究紫花苜蓿遗传特性、进行倍性育种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紫花苜蓿倍性研究的进展,包括不同倍性水平的紫花苜蓿的获得方法、形态差异、生理生化差异、不同倍性紫花苜蓿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通过添加蔗糖、乳酸菌制剂、甲酸和纤维素酶,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直接青贮品质差;添加蔗糖对于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改善;添加乳酸菌对于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没有添加蔗糖与乳酸菌接种剂混合处理的效果好;添加甲酸可以提高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添加纤维素酶对于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改善;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于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紫花苜蓿鲜草的青贮、调制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鑫 《草业科学》2005,22(11):51-53
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几种青贮技术,不仅可减少紫花苜蓿养分损失,还可保持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延长紫花苜蓿鲜草的供应周期,紫花苜蓿可持续利用对发展我国紫花苜蓿草业、畜牧业及农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收获调制期间,极易遭遇雨淋,雨淋及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以未雨淋和雨淋紫花苜蓿为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烘干、晒干和阴干处理,并分析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雨淋后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相对饲用价值降低;雨淋对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烘干和晒干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阴干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是烘干和晒干处理显著低于阴干处理;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雨淋和干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和相对饲用价值,未雨淋×烘干处理下的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含量最低。总之,未雨淋紫花苜蓿的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高于雨淋后的紫花苜蓿。干燥方式以烘干最能保存紫花苜蓿的品质,其次是晒干,效果最差的干燥方式为阴干。遭受雨淋后,采用烘干和晒干的方式能较好的保存紫花苜蓿干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和混播人工草地时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量。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佳木斯地区建植紫花苜蓿单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播种量为15.0 kg/hm2;建植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的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最佳播种量为18.8 kg/hm2(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播种量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热风干燥是牧草贮藏及深加工的重要处理方式之一,对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及含水量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现就紫花苜蓿热风干燥品质的工艺参数优化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切实提升紫花苜蓿热风干燥规范性。  相似文献   

12.
以进口紫花苜蓿阿迪娜为材料,研究了美国林赛ZN00562指针式喷灌机的三个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灌灌溉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茎粗减小;以年灌溉量5925m^3/hm^2时,紫花苜蓿叶片含量最高,产量最高;三个灌溉量下,紫花苜蓿品质之间差异较小,但都达到紫花苜蓿干草一级标准。综合上面几项指标分析,可知紫花苜蓿在喷灌模式下全年的最佳灌溉量为5925m^3/hm^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点、营养价值、紫花苜蓿的产量及效益、"紫花苜蓿型奶牛业"的经济效益、紫花苜蓿饲喂奶牛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出给奶牛饲喂紫花苜蓿是解决奶牛饲粮中粗蛋白含量不足快捷的途径之一,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的高产栽培是国内外农学家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施肥技术是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紫花苜蓿施肥技术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概述,以期为紫花苜蓿的产业发展、施肥技术的深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文章着重综述了紫花苜蓿生产栽培中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效应,同时阐述了紫花苜蓿施肥技术特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其产量高和适口性好,是高产奶牛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本文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梳理了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讨论了紫花苜蓿的营养物质成分,并全面分析了影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因素,对指导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彭阳县紫花苜蓿的留床面积达76 400hm2,占全国紫花苜蓿总面积的1/25、全区的1/6、全市的1/3。据测算,紫花苜蓿现蕾期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19%~20%。为有效利用紫花苜蓿,解决其在刈割、晒制、贮存、运输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由彭阳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选派技术干部深入规模养殖场(户)、饲草加工企业,大力宣传和指导紫花苜蓿打捆包膜青贮技术,使紫花苜蓿打捆包膜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龄、3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先降低后略有升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成熟期的磷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生殖器官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的积累量持续增加,积累速率先升后降。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成熟期各器官磷的分配比例平均为:茎(64.7%)生殖器官(23.7%)叶(11.6%)。紫花苜蓿茎中磷的分配比例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则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殖器官中磷的分配比例以2龄紫花苜蓿最高,7龄紫花苜蓿最低。  相似文献   

18.
时紫花苜蓿(威可、特瑞)的纯净度、发芽率、千粒重进行了测定,结果:紫花苜蓿(威可)发芽率为75.67%,纯净度为93.5%,千粒重为2295mg;紫花苜蓿(特瑞)发芽率为44.03%,纯净度为96.8%,千粒重为2312mg.从而得出紫花苜蓿(威可)种子质量比紫花苜蓿(特瑞)好,故应在生产上应用紫花苜蓿(威可)建立青饲料基地.  相似文献   

19.
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及抗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主要生产性能及抗逆性。结果表明:GT13R紫花苜蓿、射手2号紫花苜蓿和路宝紫花苜蓿在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和抗性方面都优于其他供试品种,适宜在昆明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紫花苜蓿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详细介绍了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要点和可利用方式,以期为北方地区科学栽培和利用紫花苜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