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索双季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规模种粮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在衡阳县演陂镇罗观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示范片面积33.33 hm~2,采用早晚稻品种搭配(早稻早中熟品种+晚稻中熟品种)+专业化育机插秧(早稻拱棚旱育机插秧、晚稻硬盘泥浆育机插秧)+精准机插(早稻3.5~4叶、晚稻4~4.5叶)+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模式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经测产验收,早稻4个组合全程机械化生产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14.99%、14.7%、11.22%、5.46%;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两个组合较对照常规栽培(湿润育秧手插)分别增产23.22%、13.66%;早晚稻最佳组合搭配可增产2887.5 kg/hm~2、增收9697.05元/hm~2。  相似文献   

2.
1979年以来,我们通过连续几年的试验与示范表明,在湘东、湘中、湘南甚至湘北的部分地区,实现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是完全可能的。1985年,全省九个示范基点的449.24亩双季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2151.5斤,每个点都过了吨粮,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因此,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已成为我省粮食增产的一项战略措施。但是,种植双季杂交水稻后,又出现了杂交晚稻产量赶不上杂交早稻的问题,如何提高杂交晚稻的产量,是当前吨粮开发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杂交组合(或品种)的搭配 目前,我省双季稻中作早稻栽培较为理想的组合(或品种)主要有威优35、威优49…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2015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青木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150 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拱棚旱育机插秧+小苗(3~3.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4~4.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8278.5 kg/hm~2,晚稻9415.5 kg/hm~2,比常规栽培(水育秧手插秧)分别增产15.36%、22.89%,双季稻增收7600.9元/hm~2,节支6150元/hm~2,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攻关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在益阳市赫山区开展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攻关与示范推广,进行了机插品种筛选,插秧机、播种量、秧龄和基质选择,秧龄调控,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的对比试验和高产栽培成熟技术组装集成。筛选出了一批适合赫山区机插的早晚稻品种,如湘早籼45号、H优518等,同时找出了机插秧最佳播种量、最佳秧龄,以及最佳配套基质和秧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机插技术,加快推进以水稻机插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根据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的联合发文制汀的"单季杂交晚稻机插试验方案",特进行单晚粳杂"嘉优1号"机插播种量试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对播种质量、秧曲素质及取秧量控制的影响,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机械插秧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晚稻品种,以H优518等11个组合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和安全齐穗是双季晚稻机插获得高产的前提。因此,在湖南进行双季晚稻机插,应选择生育期相对适中,分蘖力较强,穗粒结构协调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化油稻稻三熟制机插秧条件下双季稻适宜的播种期可为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选用8个早晚稻品种,在湖南浏阳研究了播种期对机插双季稻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冗余生长和辐射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早稻全生育期缩短、晚稻全生育期延长,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同时,冗余度增加、RUE变小。水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后期物质转化利用率降低影响结实率可能是推迟播种后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试验条件下,长沙地区机插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推迟至4月7~12日,机插双季晚稻播种期可推迟至7月5日,既能解决三熟制的季节矛盾,又能保证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8.
正初夏时节,位于盐城大丰市的江苏省大中农场麦浪滚滚。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教授科研团队在此开展的"小麦栽培田间作业‘无人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昨天迎来了专家评议。"江苏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但如何实现粮食生产‘无人化’,这是一个新的农业重大科技课题。"张洪程介绍,扬州大学研究团队在2017年就确立了稻麦栽培"无人化"思路,挑选育种、栽培、农机、信息等方面专家组成技术团队,围绕农机农艺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7,(1):34-36
系统总结了2016年在绥宁县农科所进行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示范的实施情况和示范结果,示范的机械化制种技术有:父母本机插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无人机辅助授粉技术、父母本机械分收和杂交种子机械烘干技术。机械化制种技术与传统人工制种相比,小面积测产增产19.1%,种子精选入库平均增产15.6%,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 550元/hm~2。  相似文献   

10.
龙岩市新罗区通过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烟后稻生产与传统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相比较,全程机械化生产稻谷平均产量8 401 kg/hm~2,比传统种植增产7.4%;每公顷可节支5 400元、稻谷增收2 308元,2项合计增收经济效益7 708元。说明龙岩市新罗区烟后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 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  相似文献   

13.
分析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流程及影响生产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为开发利用铁皮石斛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难以逾越的发展壁垒。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绿色农业及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对黑龙江垦区广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管理体制较为健全、规模化生产日趋合理的农场。努力打造绿色品牌,把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垦区农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甜菜碱的生产工艺、营养功能与机理.及在饲料、食品、化学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管花卉是一种生长在精致的小试管或玻璃瓶内的迷你观赏花卉,可作为挂饰或摆饰。本文从试管花卉生产工艺及其应用,试管花卉开花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市场现状等方面对试管花卉进行介绍,并对目前试管花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为试管花卉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洋农场近14年来的气候变化,年平均气温达14.4℃,比1990年前24年提高了0.6℃,且有升幅逐渐加大趋向。近5年平均气温比1990年前提高了0.9℃。气温升高以冬季最明显。近14年11月中旬至3月中旬升温1.15℃,而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比平均气温更大。降水量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变率增大,近14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为35.0%,前24年为22.3%。从种植区划、品种、播期、耕作制度、密度、抗灾、病虫草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品质控制和秸秆还田等方面提出了应变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兵团地膜植棉、膜下滴灌和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使其棉花生产从1980年至2013年实现了2次提升,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和优质棉产区。机采棉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新疆兵团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降低了棉花采收成本,对农业增效、团场增盈、职工增收及提升兵团棉花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棉花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近年来兵团棉花作业的各个环节都逐步采用机械完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体系基本建成,正在稳步推进棉花生产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了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疆兵团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研究明确了2倍MS培养基培育健壮母株是提高试管薯的结薯率和单薯重的基础。不同激素与配比对试管薯诱导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明确了BA是诱导试管薯的重要激素之一。利用试管薯繁殖原原种较试管苗直接移栽,显著提高了单株块茎数和产量。试验结果证明,直接利用试管薯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原原种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7,(6):64-74
简述了越南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区域分布,并以越南多年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越南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越南水稻单产、总产、收获面积及种植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南自1986年实行政策改革以来,尤其是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越南从一个缺粮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通过对中越水稻生产的互补性分析,以期为指导越南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