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56-158
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域协调发展被赋予了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区域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由此也推动了区域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在分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与区域政策基本框架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政策创新的相关想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80-1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农村区域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程。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各区域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等差异较大,导致农村区域发展的很不协调,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全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目前农村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要促进山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大城市和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济南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解决好济南和青岛的职能分工问题,并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为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土壤条件,则是目前首先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以知识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适合时代特征的新思路。本文从探讨“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新战略着手,在充分剖析知识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框架下的知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雨  王飞飞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14-16,2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努力,文章从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部条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出发,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十大保障措施,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切入点,利用协调发展模型,探讨1992-2013年四川省农村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以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合理增长、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1992-2013年四川农村的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和两系统间的协调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区域发展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2)1992-2013年受区域发展综合指数和二者协调度等指标下降的影响,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发展;(3)加快农业转型升级,避免对土地过度依赖,加强政策导向,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实施产业帮扶,培育新型经营业态将成为目前四川省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变革也日新月异。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发展需要与产业结构动态协调,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肥西县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思路、划分种类,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主体功能区划推进以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科技对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指出了区域技术转移与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制定全局性、前瞻性的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战略,以及消除区域差距、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了从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到统筹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考察分析这一历史演进轨迹,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是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要把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五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综合运用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08和2012年榆中县村镇区域发展综合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测算了村镇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探讨了不同协调发展程度的村镇发展方向和途径。主要结论为:1)榆中县村镇区域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空间上均呈现"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且南部略高于北部的格局;地域上呈中部川塬谷地区→南部二阴山区→北部黄土干旱山区递减的趋势。2)榆中县2008年村镇区域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发展水平,2012年相比2008年整体有所提高,高发展水平村镇数有所增加,低发展水平村镇数有所减少。3)榆中县村镇综合发展协调度水平普遍偏低,约1/3的村镇处于非协调状态,2008—2012年榆中县村镇发展协调度整体有所提高。4)针对榆中县各村镇协调发展程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土地整治,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对遵义市及遵义市四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测度,并以遵义市土地整治实践为例,构建土地整治与遵义市区域经济协调度的相关模型,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318-1319
在阐述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收入差异、产业结构、工业发展程度、区域环境变化情况及劳动力经济性流动这几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该区域经济协调状况有待提高的结论。并从行政、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得出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是适合该区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区是重要的地域类型,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制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增长途径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探究浙江山区县域社会经济协调状况,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 7.0编程对浙江山区2005-2012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浙江山区县域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山区总体的协调水平较高,表现在绝对数值相差不大,所属类别相对集中,但大多县市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浙江山区44个县域划分为3大类6亚类,3大类为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和失调类。最后提出山区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颖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69-70,73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长三角地区进入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内2省1市如何协调彼此间利益冲突和竞争,整合各自资源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继而分析了当前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困境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按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围绕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在分析洛阳市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发展和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建议和措施,引导和促进区域合理分工与协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多,日益受到各国重视。低碳经济是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兼具碳源和碳汇功能,平衡农业生产碳源排放和碳汇量可以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理,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采用我国区域农业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呈反向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资源环境协调度较差,而资源环境禀赋优良区域的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协调度间差异较小。从创新农业技术减少碳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增加碳汇,推动农业碳排放权交易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可提高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域面积达16万km2。嘉陵江流域经济是川渝经济带的重要部分,但区域内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经济实力薄弱。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战略规划上,协同好各区域间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嘉陵江流域区域发展现状,找出影响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并着重从规划、协调、组织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谓自然资源,既是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来为人体提供生活与生产的动力,又 是能维护人类保持生产与生活的资源。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区域经济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 在发展林区经济过程中既消耗森林资源又排放废弃污染物,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旨在 通过对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讨论森林 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谢华文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98-1002
文章从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和住房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方面对广西6个农业经济区域和14个地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广西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提出了鼓励各区域之间进行横向经济联合、以"龙头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统筹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借鉴区内外或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等促进广西农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的发展结构,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省域之间,甚至一省之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对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缩小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