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实现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竞争力,尝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工作框架的设想,探索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应用昂普(RMP)分析模式,从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市场、产品3个方面,对绥化市旅游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为绥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如保护第一、培养非遗后继人才、整合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策划绥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枇杷ISSR-PCR的模板DNA、dNTPs、Primer、Taq酶及Buffer(含Mg2+)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5ng、dNTPs0.25mmol/L、Primer0.25μmol/L、Taq酶0.5U和10×Buffer(含Mg2+)3μL。此外,从95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位点的引物,同时优化各引物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把握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为未来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指明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国内农业补贴政策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策目标为主的经济效应研究,社会效应研究和生态效应研究较少,其中生态效应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和政策性建议。总结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的三方面特点:一是研究视角多元但不够全面,二是研究方法多样且更趋完善,三是政策经济效应分析全面但视野较窄,社会和生态效应研究不足。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研究视角突出绿色生态新导向,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拓宽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研究视野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春、夏、秋、冬4个季节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及其空气质量状况。从2016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用NT-C101A便携式空气正负离子测定仪对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30个监测点进行了空气负氧离子测定。结果显示:(1)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平均负氧离子浓度6668个/c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6倍多;(2)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NAI浓度季节分布特征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不同森林休闲养生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紧临跌水的监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瞬时测定最高值达67800个/cm3;(4)NAI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M2.5浓度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浙江省嵊州市十大森林休闲养生区空气负离子资源丰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较高,冬季较低。NAI浓度的变化受空气中的湿度、温度及PM2.5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嵊州市茂密森林植被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空气清洁、舒适,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决定因素,发展森林健康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体制、法律、资金注入、基地建设5个层面对良种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次提出良种补贴的3种计算方法和流通循环基地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中央根据粮食产销形势的新变化,先后出台了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初步形成了农业补贴政策框架。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恢复发展,基本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目标。但由于中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仍处于初创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对江西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中国农业补贴效果进行了定量研究。最后,提出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补贴政策目标的短视化、补贴方式不科学、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机制不健全等,应针对以上具体问题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7.
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传平  王丽娜  刘关君 《种子》2006,25(12):84-87
对林木良种补贴机制的概念进行了初步阐述和界定,提出了制定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原则、目的、标准、范围及具体补贴方式。从我国林业定住的转变、良种的市场属性、基地运营现状、生产管理体制等四方面来说明制定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必要性。从我国补偿立法的发展进程来说明制定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一、森林旅游资源与森林生态旅游内涵认识关于森林旅游资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林地、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景观和生物等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体,可作为人们休闲、度假、疗养、游憩、观光、娱乐等旅游活动场所。广义的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地文、水文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点缀的具有游览价值与功能的一切可供休闲、度假、疗养、游憩、观赏的森林环境与景观。具体包括:森林、草原、古树木、奇花异草等植物资源,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等动物资源;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  相似文献   

9.
森林公园的开发旨在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能够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为各地区的旅游产业提供新的机遇。以浙江景宁草鱼塘为例,对森林公园开发森林康养产品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瑞 《种子科技》2023,(23):133-135
介绍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和消费情况,从种植结构、产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现状。针对呼伦贝尔市大豆生产存在单产量低、种植比例不合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问题,对呼伦贝尔市大豆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scenic areas must adhere to the regulation that the scenic resources must be turned into tourism resour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enic area planning at first, then the tourism resources has to be developed into tourism products directed by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Meantime, in this paper, Fengjie Tiankengdifeng Scenic Area Planning and Fengjie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are taken as examples to support this viewpoint.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剖析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发展现状,掌握其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以推动森林康养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文献检索及实地调研,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森林康养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康养潜力,包括区位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条件宜人、森林资源存储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独特、康养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其资源特色探索建立低山-竹林、高山-森林、森林-氧吧、森林-花卉、森林-河流、森林-湿地6个康养模式,森林康养产品包括特色食品、民族医药产品、体育产品、文化产品、康养科普教育等。提出未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以生物多样性及民族文化特色为主导发展森林康养。  相似文献   

13.
江西湿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良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281-287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推进,湿地旅游在全国一些地区已成为旅游开发热点。江西的湿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开发程度较低,只局限于漂流、冬季的鄱阳湖观鸟等少数旅游产品,长期以来对湿地文化的关注不够,并未形成相应的文化旅游产品。本文着重探讨江西湿地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通过对江西湿地旅游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设计出一些江西湿地文化旅游产品,以期为江西湿地旅游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大浦乡村世界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实证研究大浦乡村世界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认为资源融合与技术融合路径是其主要融合路径;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是重要融合路径;资本融合、人才融合与组织融合是另一层面的融合路径。通过资源、技术、功能、市场融合创新旅游新业态与开发旅游新产品。资金、企业、人才融合不以产生旅游新业态为结果,是旅游新业态发展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而其境内沿海、内陆、丘陵、山地交叉分布,使各县市气候差异较大。对辖区内各地的气候状况及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对烟台各县市气温、相对湿度等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全年光照充足,冬不干冷,夏不湿热,气候宜人。根据人体舒适指数可知:莱州与烟台市区最佳旅游月份为4、5、10月3个月,其余各地为5、10月2个月;莱阳、招远适宜旅游的月份为5个月,其余各地为6个月。莱州、龙口、招远三地7月或8月份气候偏热,不适宜旅游,但相比于全国其他地方的酷暑难耐,烟台各地又因具有众多的天然海水浴场以及适宜的空气湿度和早晚的海陆风吹拂而显得凉爽宜人,其人体舒适程度甚至超过避暑胜地青岛。从避暑旅游来看,7、8月反而是烟台地区的最佳旅游时期。12月-次年2月全区气候寒冷,人体舒适度较差,均不适宜开展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6.
常洁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1):149-156
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对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评价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把握融合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主要障碍十分必要。通过文献分析,从资源禀赋条件、融合创新水平、融合发展效应3个方面构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熵权法、障碍度评价等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16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趋好;(2)融合创新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农资源导向的旅游产品大大降低了农业主题旅游产品的市场份额;(3)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指数变化呈显著增长,但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尚处于起步阶段;(4)总体而言,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尚处于资源依托型向产品(业务)融合型的发展模式过渡;(5)现阶段,融合创新水平是持续影响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且障碍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必须走精品化发展之路,要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资源的协同化、精品化开发,要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扩大旅游知识的扩散和拓展多元主体参与的渠道,以全面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旅游农业发展概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上海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201;2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1101)  相似文献   

19.
乡村园林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不可或缺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中坚力量。设计具有独特人文气息与魅力的生态文化景观是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景观规划相关理念出发,阐释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运行模式和类型,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原理,提出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周村生态体验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各方详细的设计思路,得出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乡村园林生态体验园的设计特色,决定了它与周边互相依存的生态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渗透景观设计要素,能够很好的传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乡村旅游特色,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后盾。研究结果也可为今后乡村园林景观实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式规划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乡村休闲旅游是当今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休闲方式。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和合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认为乡村是体现"天人和合"的典型地理空间,乡村休闲是人们实现自我和合的最佳选择,乡村休闲旅游是促进社会和合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以鹿鸣岭景区为例,对和合思想在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尝试,认为将中华和合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规划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华和合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具有长远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