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确定了适合愈伤组织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7个甘蔗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是甘蔗心叶组织培养的重要制约因子,表现为不同甘蔗基因型之间的心叶脱分化速度、外植体褐化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速度和分化率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愈伤诱导、愈伤继代等过程中,影响愈伤褐化因素较多,包括水稻基因型、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以及继代时间等,且不同因素对愈伤褐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简要概述了引起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褐化的机理、褐化类型及引起褐化的因素,同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蔗嫩叶鞘外植体褐变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甘蔗品种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甘蔗品种、取样季节和光照培养条件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基本培养基中,以N6培养基的外植体褐化率最高(35.44%);当蔗糖浓度为40g/L时,外植体褐变程度最大,而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最高;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外植体褐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Badila的最高,福农81-745的最低;在冬季取样,6个品种外植体褐化率极显著增加,而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则极显著降低;与全暗培养相比,光照培养(12h/d)的外植体平均褐化率(35.44%)显著增加。因此,在春季取样、采用适当的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在暗条件下对甘蔗嫩叶鞘进行离体培养,可显著减少外植体褐化率,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凉2号、0186、026、0375、0381、01-184、台糖22号等7个品种甘蔗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通过化学处理,观察其处理前后不同品种甘蔗心叶的褐化情况及愈伤组织诱导情况,以及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并为不同品种甘蔗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加快种苗培育提供相应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凉2号、0186、026、0375、0381、01-184、台糖22号等7个品种甘蔗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通过化学处理,观察其处理前后不同品种甘蔗心叶的褐化情况及愈伤组织诱导情况,以及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并为不同品种甘蔗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加快种苗培育提供相应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褐化是芦荟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以库拉索芦荟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5种防褐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L-谷氨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防褐剂都具有抑制外植体褐化的作用,其中15mg/L的AgNO3是最合适的防褐剂,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适合转基因的甘蔗胚性愈伤组织,我们在不同外植体浸泡时间、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环境以及不同的采样时间等对甘蔗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S培养液浸泡外植体20 min能减轻培养过程中褐变的影响;MS+3.0 mg/L 2.4-D的培养基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在暗环境中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整齐生长;在8月份的采样,培养材料褐变程度较小,胚性愈伤的诱导率及生长率均较高。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表型各异的愈伤组织,经染色后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细胞学角度为甘蔗转基因寻找合适的受体。结果表明,乳白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分生能力强,是甘蔗转基因愈伤组织受体材料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湘早籼13号和超丰早1号两个品种的幼穗和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的组织的诱导率,继代培养过程的生长状态和绿苗分化率均有差异两种基因型相比,超丰早1号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生长状态要好,表现在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高,分化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适合转基因的甘蔗胚性愈伤组织,我们在不同外植体浸泡时间、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环境以及不同的采样时间等对甘蔗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MS培养液浸泡外植体20 min能减轻培养过程中褐变的影响;MS+3.0 mg/L 2.4-D的培养基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在暗环境中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整齐生长;在8月份的采样,培养材料褐变程度较小,胚性愈伤的诱导率及生长率均较高.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表型各异的愈伤组织,经染色后制成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细胞学角度为甘蔗转基因寻找合适的受体.结果表明,乳白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分生能力强,是甘蔗转基因愈伤组织受体材料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生长率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的基因型效应有显著差别。供试的 5个基因型中 ,愈伤组织诱导率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诱导率大小顺序为 :辽 10>774 2 >Roblin>7757>新克旱 9。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辽 10为 78% ,774 2为 10 % ,新克旱 9为 0 %。外植体与基因型共同作用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774 2两种外植体(成熟胚与幼穗 ) ,都有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但不同外植体发生率不同 ,成熟胚为 10 % ,幼穗为 1%。而新克旱 9两种外植体均无胚性愈伤组织发生 ,并有褐化愈伤组织 (褐化率分别为 6 9.50 %和53.70 % )。培养基不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穿龙薯蓣不同外植体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高产无性系的筛选,结果表明:种子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2.0mg/L+2,4-D2.0mg/L,诱导率最高可达80.8%,愈伤诱导过程中没有出现褐化,愈伤组织生长迅速,平均每天可以增殖4.7mg。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增加,继代4-5次后生长最快,最高可达9.33mg/d。不同无性系及同一系在不同继代过程中都表现出差异,经过筛选,得到稳定的高产无性系8-31121和8-31123。  相似文献   

12.
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种野生贝母的离体培养,研究了贝母基因型、温光条件、激素配比对贝母愈伤及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贝母鳞茎外植体适当的低温暗处理后,再转入光下培养,可明显减轻外植体的褐化;不同基因型对贝母愈伤组织所诱导差异不大,进一步证明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不依赖于基因型;贝母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需要不同的激素配比,诱导贝母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0.1 mg/L),平均每个外植体均产生2~3个不定芽,且粗壮、移栽成活率高.建立了完整的不依赖于基因型的贝母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青钱柳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利用MS、WPM、改良DKW3种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BA,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诱导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4.0mg/L6-BA+2.0mg/LIBA和MS+2.0mg/L6-BA+0.5mg/LIBA;愈伤组织增殖时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6-BA+1.0mg/LIBA。200mg/LVc对抑制青钱柳愈伤组织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为5.71%。[结论]为青钱柳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分子育种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青钱柳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青钱柳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利用MS、WPM、改良DKW 3种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BA,来探讨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诱导茎段和叶片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4.0 mg/L 6-BA+2.0 mg/L IBA和MS+2.0 mg/L 6-BA+0.5 mg/L IBA;愈伤组织增殖时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1.0 mg/L IBA。200 mg/L Vc对抑制青钱柳愈伤组织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仅为5.71%。[结论]为青钱柳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分子育种研究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治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29-4430
[目的]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马尾树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IBA和6-BA以及不同浓度配比的抗褐化剂AC、VC和Na2S2O3诱导马尾树愈伤组织。[结果]在诱导过程中马尾树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很突出,接种几小时后外植体周围即出现褐化物质。以冬芽和春芽为外植体时,这些抗褐化剂均不起作用。以嫩叶为外植体时,抗褐化剂AC起显著作用。3种抗褐化剂组合使用时,仅AC的作用显著,而VC和Na2S2O3的作用不显著。仅在以嫩叶为外植体的培养中诱导出了愈伤组织。MS+IBA 1.5mg/L+6-BA2.5 mg/L+AC3.0 g/L最适于马尾树嫩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结论]马尾树的嫩叶可用于诱导愈伤组织,这为马尾树的细胞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秤锤树的组培快繁提供依据。[方法]以WP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秤锤树叶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秤锤树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2,4-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褐色透明的水渍状,放置约40d后逐渐褐化并坏死;2.0mg/L2,4-D和不同浓度KT的激素组合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乳白色的致密颗粒状或团块状。单独使用6-BA未诱导出愈伤组织,6-BA和NAA的激素组合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当6-BA添加量为1.0mg/L时,出愈率随着NAA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单独使用TDZ未诱导出愈伤组织,TDZ和NAA的不同浓度组合的出愈率分别为46.5%、37.1%、25.4%、24.5%和11.7%,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呈绿色、颗粒状、小而致密。[结论]只有激素组合2,4-D2.0mg/L+KT0.25~2.00mg/L才能诱导出致密、颗粒状、生长快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8.
几种防褐剂对马铃薯愈伤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10-10412
[目的]在马铃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外植体褐化现象。外植体表面的酚类物质容易氧化而生成褐色醌类,严重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适当控制培养条件可抑制褐化。[方法]选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活性炭、维生素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5种抗褐剂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抗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培养基为1/2MS+0.3%琼脂+1.5%蔗糖+1.0mg/LNAA+2.0mg/L2,4-D,于15℃下暗培养,每周转瓶1次。最后,统计褐化率,比较不同抗褐剂的作用效果。[结果]各种抗褐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抗褐效果,其中,2.0g/L的硫代硫酸钠和8.0mg/L柠檬酸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到15%以下。[结论]对生长的外植体添加一定的防褐剂有助于抑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紫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外植体、激素、光照条件以及基因型进行筛选,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增长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S+6 BA 3.0 mg/L+NAA 0.3 mg/L诱导紫苏下胚轴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而MS+6 BA 2.0 mg/L+2,4 D 1.0 mg/L诱导子叶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光照条件为12 h/d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供试10个不同基因型紫苏中,ZB 1愈伤诱导率最高。接种密度1.2 g/皿(直径10 cm 培养皿),培养时间24 d紫苏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增长量高,愈伤品质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