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榆叶梅别名小桃红,为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枝叶茂密,花繁似锦,因叶形似榆花如梅花,而得名榆叶梅。原产我国的北部,现今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性喜光、耐寒、耐旱,对轻度碱土也能适应,不耐水涝,喜中性至微碱性、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是我国北方春季园林中的重要观花灌木,宜植于公园草地、路边,或庭园中的墙角、池畔等,与柳树间植或配植山石间,更显春色油然;在园林或庭院中孤植、丛植或列植为花篱,景观极佳。  相似文献   

2.
正榆叶梅的花色和花形都十分美丽,尤其是盛花时期,颜色深浅不同,开花密集,十分壮观。在榆叶梅的栽培过程中,必须要定期对榆叶梅进行整形修剪,确保榆叶梅可以快速生长。本文对榆叶梅的生长环境进行阐述,并且对榆叶梅的整形修剪方法进行分析。1榆叶梅的生长习性榆叶梅又叫小桃红,属于系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由于其叶片与榆树很相似,但是花形与梅花相似,所以被命名为"榆叶梅"。榆叶梅性喜光,耐寒性与耐旱性都较好,但不耐水  相似文献   

3.
1 榆叶梅植物特征与生长习性。榆叶梅(Prunus.Trilobs.Lindl)属蔷薇科落叶灌木、小乔木。株高1~3m。树皮深紫色。叶互生,广椭圆至倒卵形,长3~6cm,先端渐尖。4~5月开花,花粉红色,花瓣5瓣。人工栽培后变种有重瓣榆叶梅,花重瓣多数,深粉红色。性耐寒,恶湿,喜肥沃及向阳地,在碱性土中也能生长。因此是北方绿化的主要花灌木,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曹晏 《青海农林科技》2004,(1):55-55,43
根据榆叶梅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较明显的特点,从榆叶梅的播种技术、抚育管理提出榆叶梅在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建设中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榆叶梅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主要观花树种之一,用途广泛。本文以精河县为例,介绍了榆叶梅的基本特征、绿化中的培育技术和栽植技术及园林绿化中的养护管理等,为新疆园林绿化中榆叶梅的栽植及养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榆叶梅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绿化品种被广泛栽培,大量繁育。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榆叶梅有9个品种,可简单分为单瓣、复瓣和重瓣三类。榆叶梅常见的繁育方法有5种,即嫁接、扦插、压条、分株和播种,其中北方地区最常见的是采用嫁接、分株和播种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构建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我国榆叶梅品种资源保护及我国榆叶梅产业的发展。【方法】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采用先普查踏勘后重点调查的方法,同时以ASP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Windows Server2003为操作系统进行已知榆叶梅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果】发现30个《榆叶梅新品种DUSN试指南》中未收录的品种,并初步构建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结论】丰富了我国榆叶梅已知品种的收录,并初步构建了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榆叶梅品种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榆叶梅是早春观花树种,它喜光、耐寒性较强,忌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易于栽培,如果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树不茂盛花不繁,影响观赏效果。要使其生长健壮,开花繁茂,在栽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榆叶梅繁殖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叶梅别名小桃红,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粉红色,常1~2朵生于叶腋。常见栽培观赏的变种有鸾枝榆叶梅、半重瓣榆叶梅、毛瓣榆叶梅、重瓣榆叶梅等。枝叶茂密,花繁色艳,宜栽于公园草地、路边,或庭园中的墙角、池畔等。与连翘搭配春季花盛  相似文献   

10.
榆叶梅,又名榆梅,属蔷薇科梅属。榆叶梅的叶似榆,花如梅,故得名“榆叶梅”。每年的早春4月,在包头市区的街景绿荫带内,榆叶梅花繁色艳,尤其是与连翘搭配种植,花簇盛开时红黄相映更显春意盎然,把这座新型美丽的园林城市装扮的更加繁花似锦。  相似文献   

11.
罗丽 《农村科技》2014,(10):60-60
<正>榆叶梅耐寒、耐旱、耐盐碱、观赏性强,是北方高寒地区城市绿化常用树种。但近年来,榆叶梅出现生育性状退化,表现为开花量减少、花枝外展、内膛空虚、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现象。哈巴河苗圃自2000年起,开展了榆叶梅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高寒地区榆叶梅扩繁育苗方法,为城市绿化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一、主要品种哈巴河林场苗圃选用单瓣榆叶梅、重瓣榆叶梅、半重瓣榆叶梅、弯枝榆叶梅、截叶榆叶梅进行育苗栽培试验,试验证明:单瓣榆叶梅、重瓣榆叶梅、半重瓣  相似文献   

12.
榆叶梅是蔷薇科樱属的一种落叶灌木,也称为小桃红。主要用于城镇、庭院和道路绿化。 一、生态习性灌木、稀小乔木,高2~5米,幼枝无毛或微被柔毛,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耐寒,喜光,不耐阴,耐旱,怕水湿,能在碱性土上生长。在向阳、疏松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榆叶梅(Rosaceae),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高3-5m,小枝细,无毛或幼时稍有柔毛。叶椭圆形至倒卵形。为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喜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涝,喜中性至微碱性、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因叶似榆叶而得名,是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  相似文献   

14.
榆叶梅(Rosaceae),蔷薇科梅属,落叶灌木,高3-5m,小枝细,无毛或幼时稍有柔毛。叶椭圆形至倒卵形。为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喜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涝,喜中性至微碱性、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因叶似榆叶而得名,是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栽培的早春观花树种。  相似文献   

15.
榆叶梅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叶梅是我国中北部重要的绿化树种,既可独立栽培,又可以丛植、配植,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公园、庭院、风景绿化和美化当中。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工作不断开展,对高品质榆叶梅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应用榆叶梅扦插繁育技术,有效保持母本优良遗传性状,同时还能够缩短育苗周期,扩大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榆叶梅扦插繁育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是绿化美化城市园林的常见树种,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近年来大连市园林中的榆叶梅叶斑病发生较重,因此,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实为迫在眉睫。本文采集了感病叶片,以单斑分离法、分离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大连市榆叶梅发生的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榆叶梅叶斑病的致病菌为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的甘蓝长尾交链孢霉[Alternaria brassica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对榆叶梅(Prunus triloba)幼苗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为榆叶梅的壮苗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榆叶梅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蘸根施用多效唑(PP333)、生根粉(GGR-6)2种药剂,质量浓度均设50,100,150,200 mg/L 4个梯度,分别记为P50、P100、P150、P200和G50、G100、G150、G200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榆叶梅生长指标(株高、冠幅、基径)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总含量(Chl(a+b))、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q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研究2种药剂对盆栽榆叶梅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所测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对不同处理榆叶梅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PP333抑制了榆叶梅幼苗株高的生长,当其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对榆叶梅幼苗株高的抑制程度最大;GGR-6促进了榆叶梅幼苗株高的生长,当其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对榆叶梅幼苗株高的促进程度较大。PP333和GGR-6均能明显促进榆叶梅幼苗基径增粗及冠幅的增加。随着PP333和GGR-6质量浓度的增加,榆叶梅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ETR、ΦPSⅡ、qP、Fv/Fm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PP333和GGR-6质量浓度分别为150和100 mg/L时达到峰值,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lt;0.05);qN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Chl a、Chl b、Chl(a+b)与叶绿素荧光参数ETR、ΦPSⅡ、qP、Fv/Fm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lt;0.01),与qN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lt;0.01)。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顺序为G100gt; P150gt; P200gt; P100gt;G50gt;G200gt;G150gt;P50gt;CK。【结论】榆叶梅最佳促进剂为GGR-6,且当其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对榆叶梅幼苗生长发育的综合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8.
对大通县植物园,桥头公园榆叶梅实地调查发现,榆叶梅具有第二次开花现象,通过分析榆叶梅第二次开花与榆叶梅的整形修剪以及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金银忍冬(Loniccra maackii)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春季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湿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金银忍冬春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17∶00出现一个小高峰,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相对湿度(RH)、胞间CO2浓度(Ci);榆叶梅春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金银忍冬较榆叶梅春季净光合速率大。  相似文献   

20.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43-13944,13948
以榆叶梅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樟子松的林下土可以促进榆叶梅的生长,对植株的干鲜比无明显影响,可以在两者林下种植.但红皮云杉的枯枝落叶覆盖土对榆叶梅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其林下种植榆叶梅时,应注意对其枯枝落叶的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