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种植牧草肥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工程措施为先导、生物措施为核心,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荒地上种植田菁、苜蓿两种牧草对土壤进行培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田菁、苜蓿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土壤盐分和pH值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氮、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与CK处理相比,两种牧草处理在10~50cm层次的肥土效果好于0~10cm层次;两种牧草相比较,田菁处理好于苜蓿处理。  相似文献   

2.
棕榈科刺葵属5种植物热值的月变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棕榈科刺葵属 5种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 1 )大刺葵( 7 2 5 %~ 1 0 3 9% )、加拿利海枣 ( 7 1 2 %~ 1 0 0 9% )和伊拉克蜜枣 ( 7 0 1 %~ 1 0 0 0 % )的灰分含量相近 ,经t检验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加拿利海枣、伊拉克蜜枣和大刺葵的灰分含量高于江边刺葵 ( 6 2 0 %~ 8 93 % ) (P<0 0 5 )和林刺葵 ( 3 5 9%~ 6 94% ) (P <0 0 0 0 1 )。 ( 2 ) 5种植物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有些差异 ,江边刺葵( 2 0 2 4~ 2 1 93kJ·g- 1 )与伊拉克蜜枣 ( 1 9 68~ 2 1 82kJ·g- 1 )的干重热值相近 (P >0 0 5 ) ;林刺葵 ( 1 8 5 1~2 1 5 1kJ·g- 1 )、大刺葵 ( 1 8 40~ 2 0 5 6kJ·g- 1 )与加拿利海枣 ( 1 9 1 3~ 2 0 79kJ·g- 1 )的干重热值接近 (P >0 0 5 ) ;江边刺葵和伊拉克蜜枣的干重热值高于林刺葵 (P <0 0 5 )、加拿利海枣 (P <0 0 0 5 )和大刺葵 (P <0 0 0 0 5 )。( 3 )林刺葵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 ;伊拉克蜜枣、林刺葵、大刺葵 3种植物的干重热值与降雨量有显著线性相关 (P <0 0 5 )。 ( 4 )去灰分热值的月变化趋势因种而异 ,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不同 ,灰分含量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供试的防护林带长100米,由4行组成。第一行(迎风面)种植:番荔枝(Anona squamosa)、扁担木(Grewia aegyptica)和龙舌兰(Agave veracruz),株距0.75米;第二行种植无患子(Sapindus indica)、木田菁(Sesbania grandiflora)、Emblica officinadis、田菁一种,株距1米;第三行种植檬果(Mangifera indica)、桉树杂种4株、木苹果(Feronia elephantum)、桉树4株,株距1  相似文献   

4.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iker)是“三北”防护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ccoreanus Siepligeli)和刺蛾寄蝇(Cheatexorista sp)为黄刺蛾老熟幼虫—蛹期优势天敌。为准确估计它们对黄刺蛾种群的抑制力,笔者进行了朝鲜紫姬蜂,刺蛾寄蝇对黄刺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集生态、经济和药用价值等为一体的灌木。然而,其密集的枝刺严重阻碍其作为经济林推广,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Suc)促进黑果枸杞(黑杞)枝刺的发生机理,为培育其无刺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证明Suc通过能量和信号路径促进黑杞枝刺发生的基础上,利用RNA-Seq对无刺茎顶芽(TleCK)、有刺茎顶芽(ThoCK)、黑暗处理的有刺茎顶芽(ThoDCK)、减少内源Suc处理后有刺变无刺茎顶芽(TleDPL)和喷施外源Suc后无刺变有刺茎顶芽(ThoSuc)5种样品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和叶绿体差异基因(cpDEG)进行筛选和分析,并采用RT-qPCR验证了9个DEG的表达情况。【结果】5组有刺和无刺材料顶芽之间(ThoCK vs. TleCK、ThoCK vs. TleDPL、ThoDCK vs. TleDPL、TleCK vs. ThoSuc和TleDPL vs. ThoSuc)的DEG分别为5 281、4 363、3 125、5 226和3 278个,这5组DEG共同显著富集在9个GO条目和4个KEGG通路(“类黄酮生物合成”“二萜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选育的藤椒少刺优良无性系‘丹林1号’和‘丹林2号’为试材,系统对比了枝刺、叶刺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1)‘丹林1号’和‘丹林2号’皮刺数、皮刺宽、皮刺长宽比均与对照CK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枝条皮刺数分别比CK减少72.72%、70.91%;‘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皮刺长、皮刺间距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刺间距分别比CK增加81.14%、37.96%。(2)‘丹林1号’和‘丹林2号’复叶小叶数以3片居多,叶片及叶轴均无刺,CK复叶小叶以5片为主,具细小叶刺。(3)‘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之间果穗长和果穗宽差异显著,其中‘丹林2号’果穗长和果穗宽最大,分别为12.54 cm、7.87 cm;‘丹林1号’和‘丹林2号’果穗均无刺,平均果粒数为98~101粒之间,与CK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我国辽西等气候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中种植的刺槐品种,从外地引入了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香花槐、长叶刺槐、鲁刺68几个刺槐品种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进行造林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刺槐品种造林后的效果有所差异。造林当年成活率依次为匈牙利刺槐7号(84.2%)、豫刺4号(82.3%)、本地普通刺槐(80.0%)、长叶刺槐(60.2%)、鲁刺68(50.1%)、香花槐(47.4%);造林当年高径生长量均是匈牙利刺槐7号最大,分别达22.2 m和3.82 cm;造林后第2年萌芽后的抽梢长度以豫刺4号最长,为24.92 cm,显著长于本地普通刺槐品种。匈牙利刺槐7号、豫刺4号2个刺槐品种的无性系苗较适合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8.
韦伯虫座孢菌对柑橘黑刺粉虱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寄生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的韦伯虫座孢菌(Agrerita webberiFaweett)进行了室内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温度下生长量的测定,以及室内和田间防治柑橘上黑刺粉虱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表明:该菌在马铃薯琼脂(PDA)和胁本培养基上均能很好生长,培养温度以20~28℃最适宜;室内不同浓度防治效果可达66.4%~74.1%;田间防治效果在药后25 d调查对黑刺粉虱1龄若虫为58.5%,对2龄若虫为64.0%;大面积防治效果为35%~41%,且能在田间自然增殖,表现出较长时期的控制作用,可作为柑橘黑刺粉虱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9.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是五加科(Araliaceae)刺楸属(Kalopanax)木本植物,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但由于刺楸为天然野生,资源稀少,加之多年来滥伐利用,其数量已越来越少,且濒于绝迹。因此,加强刺楸育苗技术的研究,为开展刺楸人工造林服务,是当务之急。刺楸育苗的关键是催芽问题,国内许多科研单位都从事刺楸催芽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比较科尔沁沙地典型生境上生长的刺榆木质部水力结构特征、叶片水分关系与光合气体交换特征,探讨刺榆适应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内在生理机制,为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造林和植被修复的适地适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长在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和沙丘上部2种土壤水分环境中的刺榆为研究对象,从树木水力结构角度,分析不同生境刺榆枝条水分传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差异,结合叶片水分关系、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木质部解剖结构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沙丘上部相比,丘间低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刺榆枝条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K_s)更高(P0.05),叶片和枝条水势均更高(P0.05)。尽管2种生境上生长的刺榆叶片光合碳同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但气孔导度(g_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_i)明显不同,沙丘上部刺榆的g_s更低(P0.05),WUE_i更高(P0.05)。丘间低地刺榆枝条末端叶面积和边材面积的比值(LA/SA)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地径、树高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也显著高于沙丘上部(P0.05);但沙丘上部刺榆木材密度更高,抗气穴化栓塞能力更强,水力安全边界(HSM)也较宽(Ψ_(S-md)-P_(50)和Ψ_(S-md)-P_(80)较大)。【结论】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生长的刺榆,导管直径较大,水分传输效率更高,可保证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竞争力;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的沙丘上部生长的刺榆,木质部导管直径变小,虽然水分传输效率降低,但有助于获得更强的木质部抗气穴化栓塞能力,从而保证植株能在水分胁迫较严重的生境中长期存活。刺榆水力结构特征随水分生境变化而调整的策略,反映出其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34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shufica Rup.)、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紫椴(Tilia amurensis)、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林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红松纯林,其中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最好,依次为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内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少;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水曲柳-红松、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鲁赫’刺蔷薇籽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鲁赫’刺蔷薇籽的营养成分中总糖含量最高,达(24.78±0.65)%,其次是蛋白质,占(15.47±0.16)%。‘鲁赫’刺蔷薇籽中原花青素含量达(12.84±0.65)mg/g,含量较为丰富,总多酚含量次之,为(6.08±0.55)mg/g,总黄酮含量最少,为(1.13±0.11)mg/g。‘鲁赫’刺蔷薇籽具有优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分别高达(88.87±1.25)%和(89.86±0.90)%。‘鲁赫’刺蔷薇籽对透明质酸酶和白蛋白变性的抑制率分别高达(83.18±0.28)%和(93.29±0.36)%,具有很强的体外抗炎性。‘鲁赫’刺蔷薇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黄独脚金寄生杂草(Strigahermonthica)侵扰是限制小农产自给性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低加之总体环境退化是寄生杂草侵扰产生的重要原因。引入改良的耕作制度来解决寄生杂草侵扰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势在必行。本文对肯尼亚西部双峰高原地区内,用豆科植物--印度田菁改良的休耕地对玉米产量和农田寄生杂草侵扰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处理分阶段进行,处理包括田菁改良6和18个月的休耕地、未经耕作自然植物再生6和18个月的休耕地、连续种植玉米未施肥的耕地和连续种植玉米同时施加氮和磷肥的耕地。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玉米地相比,田菁改良休耕地明显(p〈0.5)增加玉米产量.除草管理降低了第一季度(428000&#177;63000株&#183;hm-2)、第二季度(51000&#177;1500株&#183;hm-2)玉米地寄生杂草植株种群。实验周期内,除草管理降低玉米地土壤中寄生杂草种子种群数。短期田菁改良休耕地对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未施肥的玉米地,但是短期杂草休耕地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玉米和除草控制寄生杂草效果要好于休耕。  相似文献   

14.
<正>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速生用材树种,但过去多处于野生状态,靠根蘖自繁,再加之长期遭乱砍滥伐,现有濒临绝迹的危险。为扩大刺楸的种植范围,我们1982—1984年对刺楸繁殖途径进行了研究。一、播种育苗试验种子于1982年12月4日采自陕南勉县和南郑等地的30年生母树。种子千粒重为3.6克。  相似文献   

15.
72.榆科Ulmaceae鳞芽,芽鳞复瓦状,顶芽缺;叶痕二列互生;有托叶痕;叶迹3个;3叶隙;乔木.1.有枝刺;髓实心…………………刺榆Hemiptelea davidll(Hance)planch.1.无枝刺.2.髓心片状分隔.3.侧芽紧靠枝条,单生.  相似文献   

16.
密度调控对于维持林木养分平衡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6月到2019年10月,以四川盆地南缘古蔺县刺竹子(Chimonobambusa pachystachys)纯林为对象,研究了5种密度调控(CK:10万株·hm-2;D1:4万株·hm-2;D2:5万株·hm-2;D3:6万株·hm-2;D4:7万株·hm-2)下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和竹笋产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刺竹子叶片氮磷比均大于16,表明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限制。D1和D2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氮含量;D3和D4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磷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氮磷比,缓解了磷限制。D3处理显著提高了刺竹子笋产量,增幅为21.60%,笋产量为3 690.05 kg·hm-2·a-1。刺竹子笋产量与叶片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研究区刺竹子生长易受到磷素限制,可对竹林适当施磷肥;密度调控显著改变了刺竹子叶片氮、磷养分特征,将研究区立竹密度保留在6万株...  相似文献   

17.
刺蛾是我国林木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取食叶片或嫩枝。刺蛾紫姬峰 Chlorocryptuspurpuratus Smith 是桑褐刺蛾[Thoseapostornata(Hampson)]、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Cramer)]、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的天  相似文献   

18.
白刺的培育、栽植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白刺为蒺藜科白刺属植物,该属在我国分布有5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在青海省境内天然分布有3种,即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和齿叶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陇南花椒挥发性成分,利用SPME-GC/MS方法从陇南3个花椒品种(武都大红袍、武选无刺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物质。武都大红袍的挥发性物质共41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挥发物分别为:罗勒烯(23.13%)、右旋萜二烯(15.4%)、G-萜品烯(14.4%)、芳樟醇(8.79%)、G-榄香(6.47%)。从武选无刺大红袍中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化合物分别为:罗勒烯(22.85%)、右旋萜二烯(17.17%)、4-蒈烯(12.40%)、芳樟醇(8.82%)、G-萜品烯(7.74%)。从武都小红袍中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前5种化合物为:3-蒈烯(23.69%)、β-蒎烯(7.44%)、1,2,4,5,6,8 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74%)、β-水芹烯(5.71%)。武都大红袍和武选无刺大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4种;武都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3种;武选无刺大红袍和武都小红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0种;3个品种共有的挥发性物质8种。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福建省植物分布新记录4个种,2个属。其中,刺蕨(Bolbitis appendiculata(Willd.) K.Iwats.)、掌叶假瘤蕨(Selliguea digitata(Ching) S.G.Lu, 2013)、假紫珠(Tsoongia axillariflora Merr.)、缘脉菝葜(Smilax nervomarginata Hayata)为福建省新记录种,刺蕨属(Egenolfia)、假紫珠属(Tsoongia)为福建省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