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甘蔗和土壤氯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蔗上连续四年施用含氯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条件下,含氯化肥的施用对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未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蔗叶和蔗汁的氯含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氯量对蔗叶和蔗汁中氮、磷、钾含量无不良影响;在第四年,施氯量最大的处理,其0~20cm土层土壤的氯含量较基础土壤仅增加15~17mg/kg;施含氯化肥可使土壤pH值降低。因此,含氯化肥可以在甘蔗上使用,但在酸性土壤施用,应适当配合碱性肥料,防止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相似文献   

3.
<正>含氯化肥是指含有氯离子的一类化肥,如氯化铵、氯化钾,也包括以氯化铵、氯化钾为原料配制而成的复(混)合肥、专用肥、配方肥等。含氯化肥是目前生产量和施用量较大的一类化肥,用好含氯化肥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用含氯化肥时氯离子容易随肥料而带到土壤中,使土壤中盐浓度提高,引起作物的"氯害",甚至出现烧种烧苗。那么,如何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呢?1.因作物施用。不同作物和品种对氯的忍耐性差异很大。根据作物对氯的  相似文献   

4.
1、看作物特性定施肥种类 烟草、红薯、马铃薯、甘蔗、柑桔、葡萄、茶树等是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的化肥。含氯的化肥有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锌,需要提醒的是,现在各地的复合肥有一部份是用含氯化肥配制的。这些含氯化肥中的氯离子能抑制植株体内β-淀粉和蔗糖的合成,因而降低了淀粉和糖分含量,也就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如烟草则由于氯化物的积累,使燃烧性降低;茶树使用氯化铵有明显的中毒症状,叶片边缘枯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区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用含氯化肥0~40cm土层的土壤24年累积氯残留率平均为5.86%,土壤中含氯量平均为77.55kg.hm-2,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为1.7%~16%,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1%~2.7%,全氮增加了1.1%~2.7%,全磷增加了2.1%~13.0%,全钾增加0.2%~2.5%,碱解氮增加30.5%~92.3%,速效磷增加了100%~203%,速效钾增加了23.6%~46.2%。施用含氯化肥对花生有增加产量的作用,增产幅度为37.60%~92.07%。  相似文献   

6.
<正>含氯化肥宜施用在pH值6.5、含钙较丰富的中性或钙质土壤上。若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宜先配施石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施后土壤混匀,再覆盖深施含氯化肥。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以及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施用含氯化肥后氯离子可随水淋失,因而随肥料带到土壤中的氯离子不会因积累而引起"氯害"。而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性母质上发育的壤质棕壤农田上,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磷铵和氯化钾,使土壤中0~20cm土层中含氯量达41.0mgkg-1,此时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略有所降低,施用单氯化肥氯化钾,使土壤0~20cm土层中含氯量为33.0mgkg-1,略高于对照,此时,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施用双氯或单氯肥料后,与对照相比,土壤中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无明显差异。通过对土壤中酶活性的测定,为长期施用含氯肥料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番茄耐氯临界值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化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含氯化肥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研究含氯化肥—氯化铵、氯化钾、氯磷铵的合理施用,对联碱工业及钾盐湖的开发有直接关系。同时含氯化肥施入土壤,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不同作物耐氯临界值等施用技术也急待研究。番茄是人们喜爱的水果兼蔬菜,我们研究了氯的不同浓度对番茄的影响,确定了番茄耐氯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大豆生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4年起,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上没有氮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可促进株高、茎粗、根系等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长,氯对大豆氮、磷养分的吸收无明显影响,对钾的吸收有 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含氯化肥的合理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氯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表明南方可以在各种作物的耐氯极限内施用含氯化肥,并需配合施用石灰和含钙磷肥;而北方旱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应根据每茬作物吸收带走的氯量,确定一个轮作周期内施用含氯化肥的量,保持土壤氯素的平衡,不致使土壤盐渍化。氯化铵可以就近施用,缺钾作物也能以含氯钾肥予以补充。此即本文所述氮素平衡施肥原理。  相似文献   

11.
施用含氯化肥使土壤含氯浓度在570ppm以下时,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一成以上,不影响块茎品质,连续使用含氯化肥,土壤中没有明显的氯积累,马铃薯生产施用氯化钾安全有诳。中  相似文献   

12.
运用已持续26年的湖南祁阳红壤站长期肥料试验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已显著减少水稻吸收P、Ca、Mn、Cu、Si,并抑制Cu、Zn、Si和P向籽粒运输,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倒伏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含氯化肥中的氯在旱田土壤中的积累及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唐雪群,葛鹏,金安世(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近年来,随着我国联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氯化铵和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日渐增加,从而使大量的氯离子参与了土壤和植物营养体系的物质循环。连续施用含氯化肥后土壤...  相似文献   

14.
玄莲芳 《新农业》2005,(5):36-37
三.含氯化肥的施用方法 (一)施用含氯化肥的通用方法 ①施用量要准确.不要超常量施用。②深施覆土。③肥与种子与根系之间不要直接接触。④肥水结合。⑤含氯化肥可做基肥和追肥.不宜做种肥.因过量氯离子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作物和品种对氯的忍耐性的差异很大。根据作物对氯的忍耐能力把作物分为3类:一是强耐氯作物,如水稻、麦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红麻、萝卜、西红柿、甜菜、茄子和果树中的猕猴桃、香蕉、桃树等。这类作物选用含氯化肥不但可以节约购肥成本,而且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中等耐氯作物,如亚麻、大豆、菜花、菠菜、蚕豆、豌豆、草莓、花生、苹果、山楂、甘蔗、油菜等。这类作物可适量施用  相似文献   

16.
含氯化肥对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含氯化肥对芦笋的肥效高于无氯化肥,在总养分相同的情况下,施用含氯化肥亩产可提高10.70-16.93%,一,二级笋比例提高6.65-9.86%,且能够推迟茎枯病的发生期。含氯化肥与农药混用对茎枯病的防效较单农药的提高38.70-52.79%,并且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芦笋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对植物氯素营养以及含氯化肥的施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以实验的方式重点讨论长期应用含氯化肥对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土壤肥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蔗是忌氯作物,在甘蔗上施用氯化钾会导致甘蔗糖分下降,因此氯化钾等含氯钾肥一般不宜在甘蔗田使用。  相似文献   

19.
蔬菜作物长期施用含氯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组各种植21茬不同蔬菜作物连续施用含氯肥(氯化铵)1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入氯化铵,土壤pH较初始土壤pH降低0.42~0.45。施用含氯肥,0~20 cm土层pH与氯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施用非含氯肥氯离子与pH无相关性。11年20茬蔬菜总计施入氯9 702 kg·ha-1,两组处理区0~60 cm土层氯离子残留率分别为6.2%和7.2%。施入的氯76.6%和74.7%被淋洗到60 cm土层以下。植株带走的氯分别占17.2%和18.1%。施用含氯肥处理土壤氯离子含量显著高于非含氯肥料处理。表层土壤氯离子含量变幅较大,尤以返盐期表层氯离子含量变化最大。11年未施氯处理,绝大多数时间土壤氯离子含量在100 mg·kg-1以下,变幅很小。蔬菜作物长期施氯,土壤氯离子并未出现随施氯年限增加而在土壤中有逐年累积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含氯化肥主要是指含有氯离子的化肥。在生产上用量较大的有氯化钾(含氧化钾60%,氯48%)、氯化铵(含氮25%、氯66.7%);另外以氯化铵和氯化钾做氮钾原料的含氯复混肥,也属于含氯化肥。水稻是耐氯力强的作物,氯化铵、氯化钾价格低廉,是稻田较理想的氮、钾肥品种。水田土壤水分充足,可对致盐能力强的含氯化肥起到稀释作用。氯是最容易被移动的元素。氯在水中最易流失或渗漏,而不致造成盐害和氯害。因此,含氯化肥应首先用于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