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凯斌 《油气储运》1990,9(5):54-55
《石油库设计规范》(GB74-84)中规定:“储存甲、乙类油品和轻柴油的固定顶油罐,必须装设阻火器。”但对洞库油罐的阻火器装设位置和数量无明确规定。 山洞油库储存同种油料的罐组,一般共用一根透气管,单个油罐的气体空间通过透气管直接相连通。油罐静止储油和收发油时,油罐间互相交流油汽,平衡气压。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油罐的承压能力,减少油料的蒸发损耗,而且也减少了单独设透  相似文献   

2.
杨炳泉 《油气储运》1996,15(10):19-20
一、油罐的整治状况 1986年,在仪征站6号浮顶油罐(20000m~3)的大修中.发现外边缘板严重腐蚀,并引起高度重视.一致认为它将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决定对20000m~3的旧油罐进行全面整治。整治前对各油罐进行了腐蚀调查,按腐蚀轻重程度逐个进行整治。同时制订了油罐整治暂行技术规程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对需要整治的油罐委托设计,由华东输油管理局具备施工  相似文献   

3.
吴廷元 《油气储运》1989,8(6):32-33
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在1980年底和1988年底各建成一座5×10~4m~3浮顶原油罐,均采用门型加热器。现将这两种门型加热器的设计、使用及优缺点简介如下: 1.1980年建成的5×10~4m~3浮顶原油罐门型加油器 这座5×10~4m~3浮顶原油罐除了罐壁保温、浮盘四周的下面悬挂2根环形加热管防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浮顶油罐中央排水管均采用刚性折叠管,转动部分为直角旋转接头和O型橡胶圈密封,这种结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笨重,如2×10~4m~3浮顶油罐的中央排水管采用8个直角旋转接头,总重862kg;二是使用效果不理想,易损坏及漏油,许多使用单位发生拆叠管旋转接头卡死而损坏密封或直管断裂而漏油的事故。林源输油泵站投产的5座2×10~4m~3浮顶油罐,经运行二年后,1号罐由于中央排水管  相似文献   

5.
我处两年来检修了7座油罐(其中:浮顶罐2×10~4m~3的4座,1×10~4m~3的1座,3×10~3m~3拱顶罐1座)。从检修的现场发现,罐底板腐蚀极为严重。临邑站10号罐底板腐蚀穿孔达30余处,腐蚀深度在2mm以上的有130.4m~2。下面就临邑站的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1.临邑站几座油罐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油罐所储油料如果不考虑蒸发损耗,其重量是一个变量。但在长期储存油料的过程中,一些储备油库发现了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即长期储备的油料也发生季节性变化,实测重量冬季多,夏季少,年复一年,反复出现。 某部所属的一个自然洞储备库,它拥有若干个立式储油罐,主要储存航空煤油和军用柴油。在长期储油过程中,每个罐所储油重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冬多夏少”的变化规律。以其中6号罐为例,该罐直径D=20m,安全油高H=18m,满罐储油约7 000m~3。  相似文献   

7.
中洛线油罐底板失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油气储运》1996,15(3):28-29
中-洛线首站有3座10000m~3浮顶原油储罐,建于1984年,1985年投入使用。1989~1991年分别对3座油罐进行了维修,对罐底板进行了测厚、修理和防腐处理。1993年底,分别发现有两座油罐的测漏信号管间断性出水并渗油。初步分析为油罐底板失效造成渗漏。1994年对渗漏较严重的2号油罐进行了大修。  相似文献   

8.
大型原油库区消防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国 《油气储运》1997,16(4):33-36
1985年引进了10×10~4m~3浮顶油罐的建造技术,率先在秦皇岛和大庆油库应用,对所有的非金属油罐均用浮顶油罐取而代之。在秦皇岛油库建造了两座10×10~4m~3双盘浮顶油罐,同时引进一套日本的自动消防系统,该自动消防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泡沫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淋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分别对这6个系统的设施和功能进行了叙述,从着火的可能性分析探讨了浮顶油罐区着火的因素,并对浮顶油罐库区的消防规模、消防管网、库区管理、浮顶密封及喷淋冷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耿光辉 《油气储运》2001,20(5):40-42
油罐呼吸系统是保障油罐安全运行和减少油料蒸发损耗的的安全系统,定期对呼吸系统进行检查维护是保护保证油罐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分析介绍了地面立式油罐和半地下立式油罐呼吸系统,洞式油罐呼吸系统,卧式油罐呼吸系统,粘油罐呼吸系统的组成,阐述了油罐呼吸系统的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的检查维护及洞式油罐,粘油罐呼吸系统的检查维护。  相似文献   

10.
林映源 《油气储运》1997,16(6):15-15
目前,国内的各种立式油罐大部分都是平底式的,这类油罐在过去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在民航系统,由于对油品的特殊要求及对油罐保护的考虑,早在80年代就推荐使用了拱顶锥底油罐。1996年广州白云机场油料公司又投产建成了目前民航系统最  相似文献   

11.
中转油库是成品油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有文献中,关于成品油管网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管道批次计划调度方面,未考虑中转油库的油罐收发油调度。针对中转油库的收发调度问题,在完成计划期内油库上下游的收发油任务的前提下,以油罐的切换操作次数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离散时间MILP模型。该模型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油库调度的各种约束条件,包括物料平衡约束、油罐的操作规则、油库的拓扑结构和油罐来油后静置约束等。以某油库为例对该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局最优解,对成品油管网中转油库调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机动封围设施技术参数,开展洞库油罐溢油在坑道中流动规律的研究。结合明渠非恒定流理论,建立了描述油料在洞库坑道中流动特性的物理模型,采用特征线法给出了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该模型的数值解,得到了泄漏油料在坑道中的深度及流量随泄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泄漏流量对油料流动的影响。泄漏流量越大,其在坑道中流动的流量越大,油料的深度越大,同时油料流动的距离越长;离泄漏油罐越远,不同流量下油料的深度和流量差别越小。研究成果为油库溢油机动封围设施的优化设置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刘吉华 《油气储运》1990,9(4):52-54
立式金属油罐的倾斜问题(以下简称油罐倾斜问题)一直是油罐使用单位和油气储运同行们所关注的;如何确定油罐的倾斜比也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下面列出不同规定供同行们参考。 1.文献[1]规定:油罐基础下沉,使油罐倾斜(底板边缘直径相对两观察点间)超过1%时,应立即腾空油料,采取有效措施,不得继续存油。  相似文献   

14.
王塞喜 《油气储运》1989,8(2):47-50
金属轻油罐因气温突变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油罐罐内超负压,使罐顶承受相当大的大气压力,而造成油罐凹瘪现象;严重影响了油罐安全。本文根据多年生产经验,详述了引起油罐超负压的原因及各地油罐凹瘪的事例。并以某5000m~3地上拱顶金属柴油罐为例,计算了油罐超负压的数值及维持罐内外压力平衡所必需的空气呼吸量。针对老式机械呼吸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强调指出在气温较高,罐内空间较大情况下,加强油罐的操作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双罐区的成品油管网中转油库在油罐收发油作业时,既要满足管网运行要求,又要满足罐区与油罐作业工艺流程的复杂要求,导致油罐收发油作业计划难度较大。针对给定的成品油管网批次计划,提出了一种编制双罐区中转油库油罐收、发油计划的时序递推法:通过引入罐容上限、罐容下限、油罐作业连续性、罐区作业连续性、油品沉降时间等经验规则,对罐区与油罐划分优先级,在每个时段均可选择出最合适的油罐来进行收、发油作业,确定整个计划期内任意时刻中转油库各油罐的状态(收油、发油或静置)和收油/发油流量。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成品油管网的一个双罐区中转油库,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作为成品油管网双罐区中转油库油罐收、发油计划编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渤海之滨的秦皇岛输油泵站,建成两座100 000m~3单盘浮顶油罐,已正式投产。这是1985年从日本新日铁公司引进的项目。油罐内径80m,总高度为21.8m。它是我国目前容量最大的原油储罐。它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管道建设部门建造油罐的能力已  相似文献   

17.
1994年5月1日晚11时,河南油田炼油厂发生了一起1000m~3柴油罐抽瘪事故。经调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机械呼吸阀失灵,致使在抽油过程中罐内形成了一定的真空度,该真空度超过了油罐所能承受的负压而将其抽瘪。观测发现,油罐主体有三处大面积凹陷,最大凹陷深度为500mm;罐顶有一处凹陷,深度为400mm,面积达罐顶面积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在农机作业中所用油料的贮油罐,多为园柱形,两端略有凸头。为了保持罐内油质良好,需经常放出沉淀,故农业技术上要求放置油罐时要倾斜一个很小的角  相似文献   

19.
中转油库作为成品油管网系统的重要节点,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批次调度计划。为保证油库与管道协调运行,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制定油库的调度计划。针对中转油库调度优化问题,基于研究时间内收发油计划、油库信息等数据,考虑油罐下载、外输、倒罐、检修等操作,以油罐切换费用和收发油蒸发损耗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并以某真实油库为例,求解得到该油库各油罐的详细调度计划。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性较高、实用性较好,可以为中转油库调度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20.
我厂地处乌鲁木齐市,有 10000m~3原油罐4座,夏季采用热水保温,冬季用1 MPa的蒸汽保温,小时耗量约3.7t。由于蒸汽温度较高,流量不易控制,所以时常发生罐内原油超温,油气损耗较大的现象。 1985年11月改用常减压装置低温余热及脱盐换热产生的废热水,水温85℃~90℃,作为油罐及罐区管道保温。原油罐原有加热器换热面积 85m~2,在油罐进罐管路上增加 1台 F_B100-40-2型原油-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