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靖边-咸阳输油管道线路工程湿陷性黄土敷设段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特性,针对管道施工期间自然地貌被扰动使原土体力学结构遭到破坏后,在外因水分作用下,造成管沟冲刷,沉陷,坍塌等不良现象,提出了管道在斜坡地段及崾岘地段敷设时应采取的水工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几种典型地貌条件下的管线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国 《油气储运》1997,16(10):49-51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有不同的管线选择原则,而在相同的地形地形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线路选择方案。线路选择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管道工程的施工、投资及今后的运营管理。介绍了平原地区、山岭地区、山岖河谷地段、黄土地貌等典型地区条件一的管道选线原则和敷设方案,指出在实际定线过程中,有时在同一区段会同时出现两种地貌,应综合考虑,抓住地貌地质的主要特性,选出最优方案;在选线过程中,应把管道的稳定和安全放在首位,只有满足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区长输管道地质灾害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气东输管道沿途经陕北的黄土高原和吕梁山地,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地区,在借鉴陕京线黄土灾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管道与陕京输气管道所经地的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灾害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西气东输管道通过黄土地区时的地质灾害治理总体设计方案和建议,指出在恢复地貌和稳固新建黄土坡体方面,应优先选择压柳条坝护坡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山区地段长输管道线路设计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  史航 《油气储运》2002,21(12):27-30
以兰成渝管道建设为例,介绍了山区地段管道选定线设计中的各种敷设方式。针对山区地段的特殊地形,地貌,提出了管道变壁厚设计,防腐层的选用,管道上下涵敷设方式,转角处理方式以及水工保护工程的实施步骤等要点,并特别强调了山区地段管道水工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川气东送管道施工途径鄂西山区,沿途地形高差悬殊,地貌比较复杂。为克服山区陡坡地段管道施工困难,研究并实施了川气东送管道施工的具体施工方案。实践表明,大管径长输管道陡坡地段施工技术不仅保证了施工安全和施工的质量,提高了工效,还减小了管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可以为今后陡坡地段管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京输气管道复杂地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光 《油气储运》1998,17(3):18-20
陕京输气管道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其中有湿陷性黄土冲沟,中低山地及丘陵,河谷滩地和地震活动断裂带等。通过对该线路工程复杂地段设计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埋地热油管道变厚度保温层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海琴 《油气储运》2002,21(1):17-19,31
根据热油管道沿线温降和摩阻损失等特点,在管道运行总费用最小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热油管道应采用全线保温层变厚度敷设,高温段的管道应敷设较厚的保温层,随着沿线温度的降低,应逐渐减小保温层的厚度,对于土壤传热系数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增加保温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采用流域调查法研究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即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侵蚀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量算,并在此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影响侵蚀地貌形成的地质、地面组成物质、沟道纵坡、降雨、风及人为等因素,探讨了晋西黄土地区流域侵蚀地貌的分异规律(据水平分异规律划分四个区,据垂直分异规律划分了五个带),为该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冬季坡地逆温效应和橄榄园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连江县2004-2005年冬季低温考察资料进行分析,在相对高差为80 m的丘陵山地和相对坡位约0.8的山坡中上部,晴天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逆温效应最明显,故橄榄园地宜选择相对坡位在0.5以上的地段; 对于相对高差小于50 m的丘陵山地,晴天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越近坡顶,最低气温越高,应尽量选择近坡顶的地段建立橄榄园。在这些地段种植橄榄可减轻或避免低温造成的冻害。  相似文献   

10.
马惠宁管道地质灾害类型及水工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梅云新 《油气储运》2003,22(11):35-38
对马惠宁输油管道所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和管道所遭受的水毁灾害类型进行了总结。根据马惠宁管道灾害治理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指出在今后管道的水工保护工程中应使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管道水工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应将处于灾害性地区的管道水工保护工作作为科技发展规划项目进行研究,以系统开展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地区管道水工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来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化特征,该文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4种典型地貌区域,以年径流深度和年侵蚀模数为水土流失过程参数,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周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地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及近50年来各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无明显变化,黄土残塬沟壑区和水土流失较轻的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持续减弱,而水土流失较轻的黄土山区则表现出总体递增的趋势. 黄土高原各地貌区都存在20~21 a、6~7 a和2~4 a的变化周期. 周期外延和多元回归的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预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周期波动与总体递变相叠加的演化趋势,可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与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屈建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43-7644
沟蚀是水力侵蚀中常见的侵蚀形式,对土地的破坏程度更为严重,在河南省黄土丘陵区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危害。从分析侵蚀沟道现状、成因和危害等问题出发,结合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和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提出侵蚀沟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铁山 《油气储运》1996,15(3):23-24
长输管道弯头、弯管的预制和安装存在着错边量大、切割弯头角度偏差过大、因弯头切割不合理而造成焊接时使母材机械性能变化、使用后弯头变形或破裂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从设计到施工,对管道每一转折点应认真测量,预制厂按实测数据弯制;预制时要在弯头、弯管两端留有一定长度的直管段;在安装中,对弯头、弯管不切割,按编号“对号入座”;直缝钢管弯制时,应将焊缝置于中性轴线上;用有环向焊缝的直缝管弯制时,其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为例,针对厚黄土薄基岩型煤层地质,对沉陷破坏农田的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物理性状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沉陷加速沉陷区农田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显著影响农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受其影响最大的是0~20 cm土层,其次是20~40 cm土层;沉陷农田随着下沉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土壤容重从上坡开始随下沉深度的加深而增加,至下沉深度7 m时达最大值;土壤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容重相反;在沉陷2年的沉陷区农田中,不同土壤物理性状受开采沉陷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容重,其次是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京输气管道建设中黄土地段出现的因水工保护原因导致管道事故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地方水土保持的经验,从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管道建设中水工保护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黄土地区水工保护设计应遵循排、疏、阻及经济方便的原则,同时采用草袋装土垒砌水工保护构筑物和使用灰土材料是经济合理和安全有效的。通过对冲沟沟头处理形式分析和挡土墙的具体运用实例,说明了管道建设中的水工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才能做好管道的水工保护,为管道的安全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塿土12年连续施肥后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研究发现,施肥使有机质、全P在耕层(0~20cm)与CK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肥可以显著影响0~200cm土壤剖面有机质的含量;PK处理土壤剖面存在P素适度下移,120~220cm全磷含量呈现峰值;施肥对塿土耕层及0~300cm剖面全K含量几乎无影响;塿土粘化层可以减缓养分的下移;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使土壤NO3--N与CK比较有适度增加,对培育土壤肥力有利。  相似文献   

17.
对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投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鄯输油管道沿线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分布造成对管道腐蚀性的差异。埋地管道表面在不同部位间存在的电位差是引起金属表面土壤腐蚀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沿线土壤腐蚀环境及库鄯输油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调试情况。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强制电流和牺牲阳极两种保护形式。在高电阻率的石方段采用伴随管道同沟敷设的柔性辅助阳极;在山区段采用带状和块状的镁阳极做牺牲阳极。该系统调试运行正常,应用效果良好。由于近年来的输油  相似文献   

18.
植被建设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 ,阐述了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减少地表径流 ;调节气候 ,减轻自然灾害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最后针对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用先进的造林技术 ,林草并重、草业先行 ,加强预防监督工作 ,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加快植被建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目标间的协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压力的变换,呈现为一条倒U形曲线。在人口密集型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城市化战略,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城市化推进中耕地减少而带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损失,不能大于同期农业技术进步而获得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应当选择耕地资源损失最小的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