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扬麦15和宁麦13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在分析了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植株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结构等因子基础上,初步探明了江苏省沿江地区主推品种的适宜播期及不同播期条件下宜采用的播量范围。  相似文献   

2.
油菜浙双758直播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双75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双低高含油最油菜品种,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油第2003002号).试验以油菜播期、密度、氮肥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及其组合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力中等的培泥砂土田中直播浙双758,播期、密度和氮肥用景对其产景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播期影响最大,其次为密度和氮肥用量;浙双758直播产景随着播期的提早、密度的增加和氮肥用量的适量减施而增加.在试验中,以9月30日播种、密度为24.0万株/hm2、纯氮用量为225.0kg/hm2处理组合为最佳,产量高达2191.4kg/hm2;其次为9月30日播种、密度为12.0万株/hm2、纯氮用量为150.0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达2105.8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品比.密度和播期等引种试验.掌握了紫香糯1号糯玉米的生育特性和产量表现。说明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m^2、露地播期为4月中旬-6月中旬,鲜穗产量650kg/667m^2。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郑州地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6年以冬春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适播期在10月14—21日,半冬性品种小麦适播期时间长于弱春性品种。播期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播期后移,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早播或者晚播的产量均低于适播期;有效积温显著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和株高,弱春性品种晚播可降低倒伏概率,但对半冬性品种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稻茬过晚播小麦不同品种适应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宁麦14、宁麦19、苏麦188、扬麦16、扬麦22、扬辐麦4号、扬麦23和扬麦25)为试验材料,研究过晚播(较适播期推迟30 d以上)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群体结构特性、剑叶光合特性与灌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扬麦22苗期繁茂性好,分蘖发生早,成穗数多,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且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两年平均产量达7 200.38 kg·hm~(-2),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稳产性好。扬麦23产量水平仅次于扬麦22,平均产量达7 104.62 kg·hm~(-2),在整个生育时期群体结构协调,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0~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高,快速灌浆启动早,峰值灌浆速率大,快速完成灌浆,避免高温逼熟。过晚播条件下扬麦16虽具有生育前期繁茂性好、籽粒灌浆速率高、稳产性好、熟期最早等特点,但过晚播后穗数较难提高,限制其产量潜力。综合而言,稻茬过晚播条件下,推荐选用扬麦22和扬麦23,有利于小麦生产潜力发挥。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2015—2016年在白湖地区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调查了小麦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白湖小麦不同播期对田间成苗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播期的推迟,成苗率呈下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显著,2015—2016年扬麦13适播麦产量可达到8 250 kg/hm~2以上,晚播麦与适播麦相差750 kg/hm~2左右,迟播麦与晚播麦相差1 500 kg/hm~2左右,过迟麦与晚播麦相差3 000 kg/hm~2左右。因此,白湖小麦6 000 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靠播种期在11月20日以前,临界播种期在11月25日左右,这与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和白湖气候特点理论推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该文评述了献改63的主要生育特性,分析了献改63亩产700公斤以上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指出亩产700公斤以上的穗粒结构和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扬麦158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我市于1988年引进,1990年秋播起对其生育特性、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一、产量表现据我市3年品比和生产示范,该品种亩产352~421.gkg,平均390kg,比扬麦5号增产13.4%,达极显著水平.1992年我市超稀播繁殖(亩播量3~3.5kg)450亩,平均亩产377kg.其中洋溪乡徐(?)村135.6亩连片示范方,平均亩产402.1kg,比扬麦5号增产14.9%.该村农户邵坤法种植的2亩,实收亩产达480.8kg,均创我市小麦生产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宁香粳9号在安徽庐江县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条件,本试验对该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等部分指标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播期及密度组合下,以6月9日播种、移栽密度22.5万穴/hm2或者6月19日播种、移栽密度27万穴/hm2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1 142.02、11 079.82 kg/hm2,2个组合处理下稻米品质较高。实践表明,在适合播期内迟播、适当增加密度可协调宁香粳9号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及品质,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是机插秧技术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本研究以超级稻II优602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生长、机插质量、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成都平原机插秧技术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0-15日,秧龄45~50 d,此阶段播种的机插秧产量最高延迟播种虽然有利于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成穗率,但也会导致群体生长滞后,成穗质量差,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下降,进而产量减少,若推迟15 d播种,减产幅度甚至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两个播期下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花育22花生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处理Ⅰ:地膜覆盖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Ⅱ:露地栽培,5月13日播种;处理Ⅲ:地膜覆盖,5月20日播种;处理Ⅳ:露地栽培,5月20日播种.[结果]与传统露地栽培方式相比,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提前7d播种,显著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显著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提前播期,较正常播期露地栽培增产925.9 kg/hm2,较正常播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209.1 kg/hm2.[结论]吉林省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播种,能有效解决气温低影响花生生长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杂交稻旱种最佳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旱育秧覆膜移栽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从3月30日推后到4月20日,杂交稻旱种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从155 d缩短到148 d;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为:结实率>实粒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正效应顺序为: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成穗率,直接通径负效应顺序为:株高>穗粒数。杂交稻旱种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穗长来增加产量,同时要控制株高。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播期>施氮量>密度,旱育秧覆膜旱移栽杂交稻最优高产栽培组合为:3月30日播种、每公倾90万基本苗和施用纯N 90 kg作分蘖肥。  相似文献   

14.
为节约圆葱种植成本,提高产出,实现圆葱全程机械化栽培,开展了寒地圆葱直播栽培试验研究,连续进行2a的试验,主要对品种和播期等单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选出适宜直播的品种及播期,并得出圆葱直播栽培技术要点。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圆葱在寒地直播可以正常生长、成熟、达到商品性并获得经济效益,北星和北京引的产量与收益较好,4月12、15日播期较好;2013年试验结果表明,直播较育苗可节约成本14 000元·hm-2,最高可增收17 130元·hm-2,北星、北京引产量、收益较好,4月17和20日播期较好。综合2a试验结果,圆葱在寒地直播栽培完全可行,北星、北京引是直播的首选品种,最佳播期为4月12~20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对杂交水稻新组合K优267,在贵州中高海拔的贵阳地区进行了不同播期、秧龄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K优267的各处理因子平均产量为631.1 kg/667m2,比汕优晚3(CK)增产10.4%。其中以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单株栽插方式的产量最高,达688.6 kg/667m2,比汕优晚3(CK)最佳方式的产量(646.7 kg/667m2,于3月31日播种、秧龄24 d、3株栽插方式)增产6.5%。并对该组合实行小秧龄强化栽培的有关技术问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洛麦22”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对洛麦22产量影响较大的播种期(x1)和播种量(x2)二因素高产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种期、播种量的合理配置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并得出洛麦22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即最佳播种期为10月6~7日,最佳播种量为114.8 kg/hm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个不同类型的牵牛花新品种在江苏丘陵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牵牛花的生育期、观赏性状、种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显著,开花时间对种子结实率的影响亦显著;3个牵牛花品种均可在当地做观赏栽培,最佳播期为5月25日左右;采种栽培的最佳播期为6月25日左右;最适宜在当地采种栽培的品种是K11-16。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杂交玉米的产量水平,满足中卫山羊选育场对牛羊的饲料要求,经过栽培实践,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油菜机直播方式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机直播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设计,研究了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水平等机直播关键农艺措施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在合理的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供应水平下机直播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最佳配置。当播种期为9月30日,播种密度为30株/m2,氮肥供应水平为27 g/m2时机直播油菜产量最高,可达320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