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短枝,长枝西洋参内在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平  王淑兰 《特产研究》1997,(1):24-24,28
对短枝、长枝西洋参的浸出物;水浸物、醇浸物、醚浸物;化学成分:皂甙,糖、氮基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短、长枝西洋参浸出物无差异,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内在质量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孙有处 《农友》2002,(2):18-18
1.注意拉枝时间。生长初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和生长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拉枝主要时期。生长初期拉枝,背上枝易旺长,必须及时采取抹芽、扭梢等夏剪措施。枝叶旺长期不宜拉枝,此时拉枝,枝条下部易生徒长嫩梢,浪费养分,削弱树势过重,不利于枝条伸长生长和扩大树冠。生长后期拉枝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4.
5.
拉枝是夺取水果高产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所谓拉枝,就是以人工的方法,将果树的枝条向一定方向拉成一定的角度,使全树的枝条疏密有序,既调整了树体结构,改善了光照和通风条件,又缓冲了过旺的树势,促使全树早花早果、稳花稳果,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果树拉枝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梨和苹果缺枝幼树的补枝方法梨和苹果的缺枝幼树,由于品种特性或苗木质差芽弱,或在定干时对“整形带”内的芽没进行“上目伤”,形成独干树、二枝树或三枝树,不能形成4个以上枝条,如次年春初不及时因树采取相应措施补救,就难以配齐第一层主枝,形成主枝不全的残缺树...  相似文献   

7.
 报道枝孢属一新种:香豌豆枝孢新种Cladosporium lathyri Z. Y. Zhang et Y. L. Liu sp. nov. ,寄生在蝶形花亚科Popilionoideae的五脉叶香豌豆Lathyrus guinguenervius (Mig.) Litv. 的茎和叶上。文中为新种提供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8.
萌芽力和成枝力低是国光苹果始果晚的限制因素,目前常规的农业技术措施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在河北固安、霸县两地8年生同龄苹果园中同时进行,用拉丁方等田间设计方法,安排了3个因素(时期、部位、芽数)、9个水平的发枝素处理试验。1987年6月初对处理的162株树、11340个芽所得的实测数据,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得出:(1)发枝素的使用对1年生枝的萌芽力和成枝力有显著效果。(2)萌芽前后不同时期应用发枝素有同等效果。(3)不同涂抹芽量在所用数量范围内不影响萌芽力。(4)在枝条的下部涂抹萌发效果最好。这些结果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差的国光等品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苹果树不易萌发的芽涂抹发枝素,可以促进果树发枝、萌发,促发长枝效应明显。红元帅平均萌发率为81.6%;国光促发长枝数效果明显,比对照提高160.0%。对苹果幼树迅速增加枝叶量和整形定位、促发枝均可应用发枝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薛勇 《新农业》2004,(4):25-25
在苹果树修剪中,由于竞争枝生长势较强,对主枝影响较大,多采用疏除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各种枝条主次分明的效果.据观察,疏除竞争枝得不偿失.这是因为竞争枝生长健壮,枝条积累养分较多,有利于花芽的形成,结果的质量也较高.在竞争枝的利用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番石榴栽培技术,包括建园定植、施肥、水分管理、土壤管理、树冠管理、花果管理、采收贮运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番石榴的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拉枝是夺取水果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所谓拉枝,就是以人工的方法,将果树的枝条向一定方向拉成一定的角度,使全树的枝条疏密有序,既调整了树体结构,改善了光照和通风条件,又缓冲了过旺的树势,促使全树早花早果、稳花稳果,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果树拉枝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987~1991年研究了刻芽、拉枝和环割对新红星的促枝促花效果。指出在当年枝两侧和背下刻芽,辅以拉枝,有促生分枝,抑前促后效果;长放拉枝是快长树早丰产的措施;6月份对主干环割1刀能显著增加短枝,并使成花均匀。不同促枝促花措施对产量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中国孢子植物志》第巧卷册编研内容一部分.报道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标本室收藏枝孢属的部分标本研究结果,其中选择枝孢为新记录种,余为新分布,以供参改.  相似文献   

17.
18.
鸭梨由于顶端优势强,因而成枝力低,枝条稀疏,幼树尤其明显。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克服上强下弱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每个枝条,有必要对梨树进行拉枝。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