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GIS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重庆市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数学模型支持下,应用ARCINFO进行了空间数据的采取、处理和分析。采用迭置分析的方法,以评价因素的组成确定评价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在参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绘制了评价结果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土壤肥力水平大多处在中下等。其中,土壤肥力水平处于5,6,7级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5.71%。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甄苗  胡扬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13-10514,10521
以信息化水平测度为切入点,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的已有结果进行了梳理.首先考察了国内外信息化测度理论与评价方法,接着对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中选取的方法、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在此基础上,突破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将从政府投入产出和农民满意度两个方面,选取DEA-Tobit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研究指标及影响因素,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构建了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线性加权函数法.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河南省18地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然后对璧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所有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最好,其次为自然因素,最差的为环境压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事故树法和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的原理、评价步骤及其特点.指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油库安全时,必须在确定影响油库安全的主要因素后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各主要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综合评判模型对该油库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避免了"层次分析法"中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调整,使评价更为简单,更容易操作,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性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类.然后将评价结果与具有地图化表现和空间分析能力的GIS软件MapInfo相结合,生成相应的专题地图,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各类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评经济发展的因素变量,基于全国各省的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在一个合适的准则下选择8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省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评价农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因素,构建农民生活水平的评价体系,对8个省份的农民生活水平进行分析并排序.最后根据结果分析了这一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这些省份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度呈现波动变化,并在近两年具有下降趋势;关中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和耕作制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影响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资产利用效率、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等5个方面人手,构建了8个经济效益指标组成的温室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修正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线性加权平均法确定评价标准,对不同生产温室在同一时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调研数据,对上海市和苏南地区的部分生产温室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研究克服了单因素法的片面性和单一性缺陷,在温室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