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1菌防治茶尺蠖和油桐尺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苏云金杆菌是最有竞争能力的。在国外,苏云金杆菌虽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未见防治茶树害虫的报道。1983年以来,从已有和新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出对茶毛虫和茶尺蠖毒力较高的40—1菌。1985~1986年,在茶园中应用40—1菌进行了防治茶树主要害虫茶尺蠖、油桐尺蠖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材料菌剂:40—1粉剂,含40亿芽孢/克  相似文献   

2.
大鸢尺蠖和灰茶尺蠖各龄幼虫食量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和灰茶尺蠖(E.grisecens Warren)1974年与1978年先后在湖南长沙高桥茶园大发生,局部茶园茶树叶片被食光。为探讨防治此二种尺蠖幼虫的关键时期,作者先后对大鸢尺蠖、灰茶尺蠖幼虫各龄取食量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4.
二、茶树害虫病毒大田应用效果目前,在大田做过防治应用试验的有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颗粒体病毒及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和云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其中,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的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苏、浙、皖三省相邻茶区发生危害历史较久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由于长期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该虫,使茶园生态环境遭受污染,许多有效的天敌不能在茶园生态系中得到繁衍,导致一些次级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了开展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笔者对茶尺蠖的天敌资源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连年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是苏浙皖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是一种既能减轻化学农药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又能保持茶园生态平衡的生物防治措施。病毒防治茶树害虫,目前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证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益虫有无影响,我们对家蚕、蓖麻蚕及蜜蜂进行了感染试验,研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组织细胞是否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Wehrli)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几十年来,主要靠化学农药防治,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用辛硫磷防治效果较好,但用的次数多了,产生抗药性,对防治茶尺蠖带来了难度。本课题使用茶核·苏云金进行试验,以茶尺蠖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时的常用药剂辛硫磷作为参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茶尺蠖(Ectropisobliqua Prout)在当今茶园中为害严重且发生普遍,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尺蠖蛾科(Geometridae),以幼虫取食嫩叶和成叶对茶树造成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枝吃成光杆甚至导致茶树死亡。在浙江,茶尺蠖年发生5~6代,常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人工捕杀、灯光诱蛾和生物防治等等,当幼虫数量达到10头/m~2以上时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目前,氯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和氯氰·辛  相似文献   

10.
茶尺蠖长期以来是皖南山区茶园的重要害虫,该虫发生时,代数多,为害时间长,可使茶树枝梗光秃,甚至无茶可采,且对茶树树势影响严重。以往生产上常用拟除虫菊酯防治,但长期使用后,茶尺蠖的抗药性逐年增强,药效下降。为探索防治茶尺蠖的替代农药,有效控制茶尺蠖的为害,笔者用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吃成光杆,甚至直接导致茶树死亡。茶尺蠖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常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茶尺蠖的种类厘清、挥发物引诱剂、性信息素鉴定和其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害虫防控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未来茶尺蠖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是苏、浙、皖等省茶树上的主要食叶害虫,为害极为严重,当前对该虫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由于农药的残毒性,国际上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探索茶尺蠖其他防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自1984年以来,我们在茶园发现有大量茶尺蠖因真菌流行病而死亡的现象,有时对茶尺蠖的大发生起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抑制作用,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各茶区,经常在局部茶园暴发成灾,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茶尺蠖病毒是控制茶尺蠖自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生物学特性、扩繁、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重组NPV病毒和茶尺蠖小RNA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更好的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园冬季治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站在消灭越冬虫害方面,主要根据茶树害虫的越冬习性。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1.根据尺蠖化蛹于茶丛下0.5—1.5寸左右的表土层中与茶剌蛾以幼虫結茧于茶丛下落叶层中及土缝隙內越冬的特点,58—59年,我站当此类害虫发生量多时,除在发生期重点药剂防治外,曾于冬閑季节(12月上旬至翌年元月上旬)結合茶园深耕施基肥,用小鉄齿耙,将茶丛下部的落叶和1.5寸深的表土,耙入施肥沟底深埋。 2.根据茶毛虫越冬卵块产于茶丛中下部叶片反面,上复黄色绒毛。茶簑蛾以幼虫将虫袋紧結于茶丛枝条上越冬的习性。曾在冬季及早春(春茶未采茶前),组织职工家属小孩及学生,逐园逐行逐丛  相似文献   

15.
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危害时间长,是茶园的重要害虫。受湖南省农药检定所委托,我们进行了20%灭扫利EC防治茶园茶尺蠖的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20%灭扫利EC(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2.5%功夫EC(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1.2供试作物茶树(...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上旬,鄂西北山区竹山县九里岗茶叶片区,数百亩茶园突遭茶尺蠖为害,大量茶树绿叶被茶尺蠖啃食。其中危害最重的30余亩茶园,茶树叶片被啃食一空,仅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茶尺蠖近期在鄂西北局部茶区突然爆发,与今年该地特殊气候有较大关系。去冬今春,鄂西北山区气温偏暖,冬无严寒,春无霜冻,对茶尺蠖安全越冬和羽化非常有利,导致虫口基数偏大。今年夏秋季,鄂西北山区时晴时雨,降雨次数明显偏多,茶园温湿度适宜,对茶尺蠖幼虫的生长和成虫的羽化、产卵孵化均极为有利,加之茶尺蠖一年可繁殖数代,导致其在局部茶区迅速泛滥成灾,特别是气候温暖、背  相似文献   

17.
科技简讯     
茶尺蠖防治标准茶尺蠖(Boarmia obliquahypulina Wehrli)是浙江、江苏、安徽等省茶树主要食叶害虫,对茶叶生产影响颇大。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茶尺蠖(既减少防治次数,又能将茶尺蠖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作者于1983~1988年对茶尺蠖防治标准进行了研究。 (一)几项技术参数的研究 1.茶尺蠖幼虫食叶量和鲜叶产量损失试验。根据室内1731头幼虫食叶量测定,1头幼虫一生食叶量为0.61±0.06克,其中4龄和5龄期的食叶量约占总食叶量的  相似文献   

18.
19.
茶尺蠖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是我省为害茶树主要害虫之一 ,以幼虫咀食嫩梢。发生严重时 ,老叶、嫩茎将被幼虫食尽 ,严重影响茶叶产量 ,并且树势衰弱。目前绝大部分茶场和茶农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 ,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 ,也杀伤了大量天敌 ,还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因此 ,根据茶尺蠖发生为害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控制其发生为害 ,将对茶叶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 茶尺蠖发生规律1 1 茶尺蠖大部分以蛹在茶树根际表土中越冬 ,少数以幼虫在茶丛中越冬。越冬蛹大部分处于滞育状态 ,抗逆力强 ,死亡率低 ;其越冬后羽化率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1996年以来在安徽省十字铺茶场设置大面积的无公害茶叶生产、试验区,以生物防治的措施治理病虫害,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强茶树生机和抗性,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兹报告十字销茶场无公害茶园和化防茶园病、虫种群数量和农药残留量的差异。1试验区概况无公害茶园,从1996年春季起禁止施用化学农药,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以球孢白僵菌防治茶小卷叶蛾,以韦伯虫座孢菌剂防治黑刺粉虱,以茶尺蠖NPV制剂防治条尺蠖。该茶区重要病害茶云纹叶枯病4月份病情开始上升,5~6月份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