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沼液是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在常温条件下经沼气发酵1个月以上的液体,其水质极易被植物吸收,是绿色生态种植的首选肥料。常施沼液,作物生长健壮,叶片厚,果实增重显著,品质提高。沼液是生产无公害绿色、高档有机食品的最佳肥料。为了探讨沼液浸泡水稻种子的效果,经过多年在扎兰屯市各乡村进行试验,摸索出了沼液浸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
宝鸡市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宝鸡市沼气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实施的"沼气池—厕所—畜舍—菜(果、粮)"、"桑—蚕—双孢蘑菇—畜舍—沼气池"、田犇秦川牛繁育场大型沼气3种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并提出了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沼液在植保工作中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4年11月底止,赫章县共建沼气池2600口,80%使用正常.在沼气池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沼液,将沼液合理应用于植保工作中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期来,我们对部分建池户应用沼液防治病虫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沼液应用技术进行归纳整理,供广大农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到2004年11月底止,赫章县共建沼气池2600口,80% 使用正常。在沼气池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沼液,将沼液合理 应用于植保工作中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期来,我 们对部分建池户应用沼液防治病虫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 解,现将沼液应用技术进行归纳整理,供广大农户参考使 用。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潜江市玉米作物三要素(氮、磷、钾)肥料养分与作物产量效应关系,参考"3414"肥效试验设计,在有代表性的玉米种植区进行了春玉米不同氮肥施用量效应试验。初步弄清了潜江市春玉米作物产量与氮要素肥料养分的效应关系,得出了所试区域春玉米作物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进一步优化潜江市玉米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养分施肥推荐指标体系,促进肥料养分合理平衡施用和减肥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潜江市近几年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1潜江市农业信息服务现状1·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网络化1·1·1  相似文献   

7.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以"水乡园林"、"鱼米之乡"著称.全市有耕地面积6 7394hm2,是全国优质粮、棉、油主产区,历来也是种子生产企业和商家必争之地. 潜江市共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30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企业有4家,100万元企业有7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潜力估算模型,确定各种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转化参数,估算了2009年中国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量,结果表明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量达到89886.75万t、畜禽粪便量达到399115.6万 t,人粪尿达到25333万 t,在35℃条件下沼气化资源潜力为5832.675亿m3,相当于4.14亿t标准煤.研究种植业、畜牧业等农村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及其沼气化利用的资源潜力计算方法,对摸清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沼气化利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生态及农村校园环境现状,对"猪、厕-沼-菜"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系统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得到卫生厕所亚系统、高效沼气亚系统、生态养殖亚系统及生态种植亚系统(太阳能日光温室)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从技术经济方面分析评价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猪、厕-沼-菜"农村沼气生态校园模式的可行性.该模式的关键技术将微生物(沼气)、动物(猪)、植物(蔬菜)、厕所废弃物(粪污)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高效型生态校园物质能量良性循环体系,具有"四节三增二净化"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潜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2 667hm2。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也迅速扩大,危害程度也逐年加剧,已成为制约潜江市马铃薯单产的瓶颈因子。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潜江市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工作总结潜江市植保站王雪枝,贾平安,周家源我市棉铃虫继70年代初大发生后,90年代开始呈逐步上升趋势,1994年发展为超历史的特大发生年份。全市植棉30万亩,棉铃虫发生面积68.2万亩次。由于采取了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沼液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使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沼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沼液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稻曲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大豆根腐病菌、辣椒疫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抑菌率分别为90.34%、83.55%、73.88%、10.23%、16.40%,沼液原液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沼液无菌液。在盆栽试验中,沼液原液及50%稀释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2.67%、64.6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原液对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可达58.99%、66.57%,与对照药剂1000亿孢子/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沼液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确定了沼液内含有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类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等拮抗细菌。以上结果表明,沼液作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资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有名的虾稻之乡、水乡园林。水稻是潜江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67万hm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属于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细条病已成为潜江市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为了控制其发生危害,潜江市组织开展了水稻细条病发生条件、流行规律、检疫监测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潜江市农资市场发展现状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户用沼气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是户用沼气合理布局的关键.针对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的区域因素,依据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从气候条件、能源状况、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选择了年平均温度、≥10℃持续天数、生物质资源量、商品能源获取的难易程度、户年均收入、国家投资和农民平均文化水平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分级标准,其中适宜性总分值大于等于80的区域,为最适宜区,适宜性总分值在80~60的区域,为适宜区,总分值在60~40的区域,为次适宜区,总分值小于40的区域,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6.
正沼液中可溶性养分含量多,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蔬菜上合理施用沼液,可促进蔬菜生长,增加产量,节省肥料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用沼液后,不仅蔬菜产量、品质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在不喷洒农药的情况下,施用沼液肥后,病虫害明显减少。1沼液在蔬菜上的应用1.1浸种浸种前,将种子充分晒干,然后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投入已正常使用50 d以上稀释10倍的沼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潜江市棉花生物防治工作总结潜江市植保站王雪枝,贾平安,李中荣近几年来,我市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对如何在自然状况下充分发挥和利甩天敌控制虫害,发挥生物农药的优势,减轻化防与生防的矛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就我市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如下:1紧密结合栽培...  相似文献   

18.
分析和评价三江源区生物质能资源潜力,是建设庭院生态经济模式的基础。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对三江源区的养殖业生产和牧区居民生活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生物质能源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仅2011年,江河源区产生的牲畜粪便总量为5819.31万t ,人的粪便总量为135.92万t ,合计5955.23万t ,如果进行沼气化利用,可产生沼气11.23~18.84亿m3,相当于7.97~13.38亿kg的标准煤,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点和灾后恢复重建点发展能源型庭院生态经济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中国农村沼气工程经济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不同适用对象分类对其运行成本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不同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以及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出售这些减排权(CERs)可以带来的额外经济效益,对改善沼气工程直接经济效益的措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沼气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通过出售减排权(CERs),经济性可得到改善。沼气项目对于燃煤的农户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不同沼液配比(沼液∶水(体积比)分别为1∶4、1∶6、1∶8)、生物炭混掺量(0.0%、0.5%、1.0%、2.0%(土壤质量分数))和生物炭混掺厚度(5、10、15、20 cm),探讨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柱渗出液电导率、土壤全氮、土壤容重、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总孔隙度、pH值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配比为1∶8时,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全氮淋失无明显作用,沼液配比为1∶6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34.49%~66.79%,沼液配比为1∶4时,渗出液全氮淋失幅度为4.17%~71.67%,即生物炭配施沼液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而随沼液配比的减小均逐渐降低,土壤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较CK增加幅度为8.47%~31.99%,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幅度为0.76%~3.72%,土壤有机质增加幅度为4.83%~37.17%;土壤容重随土壤中生物炭混掺量和沼液配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降低幅度为2.22%~8.15%,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有益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