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虫特点 8月份玉米进入穗期,病虫发生也进入全年盛期,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璃毒病、玉米螟、黏虫、蚜虫、红蜘蛛、棉铃虫。①玉米大小斑病进入发生盛期,大斑病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常形成不规则形大斑、小斑病抽穗前主要发生在下部叶片,抽雄后发病较重,由下向上急剧发展,8月份多雨对大小斑病发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正一、玉米病虫害1.玉米螟一代为中度偏重发生。二代中度偏轻,三代中度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将达90380万平方米次以上。2.二点委夜蛾轻发生,二代黏虫为害中度偏轻发生。3.玉米蚜虫中度发生。发生面积33350万平方米左右。4.玉米蓟马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3350万平方米,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5.玉米粗缩病毒病中度流行,流行面积1334万平方米,流行盛期在6月中至7月上旬。发病田块主要集中在春播(套播)玉米田。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点委夜蛾是2005年在河北省新发现的玉米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由于该虫发现时间短,因此可以借鉴的资料有限。2005年以来,作者对河北省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持续研究,目前澄清了年发生世代和幼虫为害习性。在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全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5月底,1代成虫6月~7月上旬,2代成虫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3代成虫8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主害期为夏玉米苗期(6月~7月上旬),7月下旬以后对玉米损害不大。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方式主要是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幼虫对高温敏感,田间湿度大时有利于该虫的发生。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天敌是蚂蚁。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汉江中游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在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湖北省境内汉江中游流域均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蛹及成虫均可越冬,为1代黏虫多发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出现峰值,4月为1代黏虫幼虫期,幼虫大量发生,主要为害小麦,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1代黏虫成虫高峰期,此后在7月上中旬成虫可能会有个小峰值,但8月之后基本不再出现成虫峰值。  相似文献   

5.
谢飞舟 《农友》2001,(6):19-20
1、玉米病虫6月份玉米处于幼苗期,主要病虫有黏虫、蛴螬、蓟马、地老虎类、玉米螟等。蛴螬生活在土壤中,咬断玉米幼苗根茎,使幼苗枯死;地老虎将玉米幼苗从地面以上3-4厘米处咬断.常造成缺苗断垄;蓟马锉吸玉米叶片,被害后呈现灰色斑纹;玉米大、小斑病开始入侵:玉米病毒痛通过蚜虫、灰虱等进行传播,本月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几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 ,发生面积及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在大荔一年发生一代 ,以二龄幼虫在 1 5~ 2 5 cm深的土壤中越冬。 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 ,下旬卵开始孵化 ,7月初为孵化盛期 ,即进入为害盛期 ,至 8月中旬又变为珠体 ,花生收获时珠体落入土壤中越冬。  相似文献   

7.
由于福泉市常年都发生黏虫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而降雨频繁、天气时晴时雨的气候,极有利于黏虫的发生为害。为确保福泉市玉米生产安全,加强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有黏虫发生为害,立即组织农户开展防治,同时要做好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6月份玉米处于幼苗期,主要病虫有黏虫、蛴螬、蓟马、地老虎类、玉米螟等。蛴螬生活在土壤中,咬断玉米幼苗根茎.使幼苗枯死;地老虎将玉米幼苗从地面以上3~4厘米处吱断,常造成缺苗断垄;蓟马锉吸玉米叶片,被害后呈现灰色斑纹;玉米大、小斑病开始入侵;玉米病毒病通过蚜虫、灰虱等进行传播,本月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粟叶甲在府谷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即1年发生1代,5月下旬越冬成虫成群迁入谷田为害产卵,6月下旬幼虫为害盛期,7月上中旬钻入表土作茧化蛹,7月下旬出现一代成虫,9月下中旬择地进入越冬。粟叶甲各虫态发生与当年气温高低变化有关,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为害程度与播期迟早高度相关。分析了近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7月份和8月份是我市二化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玉米螟、粘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做好这几种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确保我市水稻和玉米丰产丰收的关键。二化螟一年发生两代。一代发生盛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发生期为7月底至8月上旬。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效果佳,可选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0ml/667m2,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或5%丁烯氟虫腈乳油50ml/667m2,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害虫——异跗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异跗萤叶甲又名玉米旋心虫,俗称玉米蛀虫。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头黑褐色,复眼发达、黑色。鞘翅颜色有绿色、棕黄色2种,具光泽。该虫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下旬幼虫开始为害,7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  相似文献   

13.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6月中旬至7月上旬达到危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下旬危害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高峰期,中旬以后逐渐降低;双斑萤叶甲在6月中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高峰,8月中旬以后种群开始消退;棉铃虫6月中旬左右1代幼虫达到第1次危害高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形成2代幼虫,第2次出现危害高峰,7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白缘苇野螟(Calamochrous acutellus Eversmann)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芦苇根部、杂草附近土层内越冬,1~3代卵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1~3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单雌产卵量为110~130粒,幼虫5龄,室温下,幼虫历期30~37天.防治适期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施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2.5%甲基1605粉剂或5%粘虫散,每亩2.5公斤,幼虫死亡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结论]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茎秆内越冬,其次在果穗内和玉米茬内越冬。玉米螟化蛹始期在4月下旬一5月中旬,盛期在5月下旬,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第1代卵开始出现在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1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在我省绝大部份地区每年发生二代,仅少数高寒地区为一个世代。第一代玉米螟卵的发生期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田间自然天敌少,寄生率极低;第二代卵的发生期为8月初到9月上旬,但自然天敌种类多,被赤眼蜂寄生率常高达90%以上,对二代玉米螟有很大抑制作用。6—8月份为我省温度较高、降雨量较多的季节,既适于玉米等作物的生育,也是玉米螟等多种害虫为害的盛期。我省过去主要推广666颗粒  相似文献   

19.
蔡金辉 《河南农业》2008,(17):17-17
一、玉米螟 (一)发生规律 玉米螟即钻心虫。在黄准海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  相似文献   

20.
2015—2017年连续3 a的系统调查表明,天水地区危害玉米的病虫害有15目19科31种,其中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黏虫、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瘤黑粉病为害最严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与病虫害基数、温度、湿度、降水量因子相关。防治应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