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上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本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上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本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即第二代抗体。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抗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1代抗体为血清多克隆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立了单克隆杂交瘤技术使第1代抗体发展到了第2代抗体即单克隆抗体,但由于鼠单抗对人体具有免疫原性,不能重复使用,影响疗效,而且生产单抗的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使用,1984年国外首次报道人-鼠嵌合体在骨髓瘤细胞中成功表达,开创了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标志着第3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诞生,随后1985年人源化抗体构建和表达成功,1988年第首次证明抗体的Fab和Fv片段可以在大肠杆菌中正确地装配成保持抗原特异性的小分子抗体,1991年报道了用附着型载体构建成功抗体库,利用抗体库技术获得全人源化的抗体,因此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改造已知的抗体,也可以不经细胞融合及免疫动物直接从基因水平制备抗体是继杂交瘤技术之后抗体产生技术的又一次革命,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人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根据需要改造和制备抗体。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体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的飞速发展,抗体技术发展到了第3代抗体一基因工程抗体,尤其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建立,使抗体的制备更加简单有效,且大大拓宽了抗体的应用范围,作者就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抗体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到基因工程抗体3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新型抗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因重组抗体、核酸适配子、分子印迹聚合物、受体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旨在为抗体的研究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抗体在医学生物学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他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基因工程抗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到抗体基因的获取、构建、表达及最后的应用。尤其是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SCA & single chain Fv,ScFv),因其具有抗原亲活性、分子量小、穿透力强、体内循环半衰期短及排除了Fc段所致的免疫复合物反应等优点,而成为基因工程抗体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特别是将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与免疫毒素连接形成融合蛋白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多个人源性ScFv抗体获美国FDA的批准。笔者认为,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及表达产量,开拓免疫毒素及其它新型免疫融合蛋白的研究范围,制备出性能稳定、特异性强、亲和力高、效能多样的基因工程抗体,就可在更大范围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抗体的研究已进入基因工程抗体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抗体库技术特别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问世,成为抗体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制备人源化、多功能化、高亲和力特异性抗体成为可能。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用PCR扩增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单链抗体作为一种小分子基因工程抗体,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显像定位诊断、靶向治疗和参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展示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对单链抗体的结构及特点、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单链抗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链抗体由于分子质量小、穿透力强、半衰期短、特异性好和免疫原性低等特点,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单链抗体的制备、表达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它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将基因进行拼接改造,使外源基因在受体中复制、转录并表达。对基因的改造和重组可以改变不同物种的基因原有的遗传信息,使其达到最有利的状态或功能。目前,基因工程已经帮助医学、环境学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其对生物基因的改造也对兽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基因工程在兽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突出的标志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创的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的研究以及在单克隆抗体和Ig分子(V,C区)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因免疫(Genetic Immunity)的研究及核酸疫苗(Nucteic acid Vaccine)的诞生,使免疫学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基因免疫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质的外源基因与载体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14.
苗向阳 《中国畜牧杂志》2003,39(6):44-45,6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将抗体基因与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可用来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并可从中制备各种基因工程抗体 ,为抗体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具有良好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疫苗是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本世纪80年代,由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建立,开创了研究分子疫苗的新途径,使生产不含宿主和病原自身非必需成分的“纯净”疫苗成为可能,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基因工程亚单位苗,基因缺失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合成肽苗。基因工程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更安全可靠,一些目前还没有可用疫苗或虽有疫苗而生产上尚存在很大困难的疾病,也寄希望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新的、有效的、能大量生产的疫苗。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某…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在动物医药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在动物医药学中的最新应用研究,重点介绍了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抗体、基因治疗技术、基因诊断技术等几大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预防和临床医学上以及对传统医药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半抗原的术的最新研究情况,旨在为制备一些采用常规设计与合成、新型载体和佐剂的使用、基因工程抗体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小分子半抗原抗体制备技方法不易获得的小分子半抗原抗体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生产制备经历了抗血清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ies,McAb)阶段,现已进入了基因工程抗体的时代。基因工程抗体主要包括单链抗体(ScFv)、Fab抗体、F(ab`)2抗体等小分子抗体、嵌合抗体和改形抗体。本文就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从分泌抗人 b F G F单抗的鼠杂交瘤细胞成功地克隆了其轻链可变区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及抗体基因结构分析。这为构建 b F G F单链抗体,防止 b F G F引起的副作用及进行体内定位诊断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瑞典和荷兰学者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法自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土壤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