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杨建清 《畜禽业》2012,(11):19-21
<正> 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成为饲料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作物和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霉菌侵害。霉菌大多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菌属为28℃左右,镰刀菌一般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2.
徐力蛟 《畜禽业》2012,(9):17-19
<正>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在我国,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非常普遍,而且大部分饲料原料检出的霉菌毒素都在2种以上。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左  相似文献   

3.
张明  陆益 《齐鲁渔业》2008,25(7):41-41
霉变饲料因含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使氨态氮增加,VB1、VB2、VD、泛酸减少和VE被破坏,饲料营养质量下降,粗脂肪和纯蛋白质减少,而氨基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蛋白质的可消化利用性。同时,霉变释放热量,使饲料及原料温度升高,易引起其它细菌的污染和侵害,并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另外,饲料被霉菌污染后,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霉臭味,使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导致畜禽及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下降,甚至绝食。因此,必须重视搞好饲料霉变的预防及去除。  相似文献   

4.
<正>特别提醒要高度重视饲料霉菌污染的危害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从5月份至9月份的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霉菌生长繁殖最为旺盛,饲料容易发霉。畜禽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后,轻者采食量下降、腹泻、生产速度慢、产蛋产奶量降低、繁殖力下降及饲料利用率低;重者急性中毒而成批死亡;但更多、更隐蔽、更严重的情况却是破坏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应激和病原的抵抗力,动物一旦有病原微生物侵袭,很容易暴发疾病。  相似文献   

5.
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如整个东南亚,饲料贮存方法不当或劣质的饲料原料等很多因素可以造成水产饲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就是说饲料受到霉菌污染是很普遍的。霉菌毒素就是存在于饲料中的致病因素之一,然而这一饲料中的致病因子却常被我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0,(5):61-61
今年2、3月,南方天气连续几次出现3-7d的气温骤降,阴雨连绵,而后回暖潮湿.温度在20℃-30℃,湿度达到70%~95%,在这种气候下正好为许多霉菌的滋生提供了一个温床,在自然环境中随处可见各种物品表面或里面长满了表现为黑的、绿的、黄的等各种各样霉斑。畜禽的饲料,尤其是玉米、小麦、大豆等淀粉含量多的饲料也难逃霉菌污染,须加强对畜禽霉菌毒素中毒的了解和提高这方面警觉性,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条件下,饲料霉变可以说不可避免。特别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更是饲料最易发生霉变的季节。霉变饲料因含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使氨态氮增加,VB1VB2VD泛酸减少和VE被破坏,饲料营养质量下降,粗脂肪和纯蛋白质减少,而氨基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蛋白质的可消化利用性。同时,霉变释放热量,饲料及原料温度升高,易引起其它细菌的污染和侵害,并影响饲料的贮存和使用。另外,饲料被霉菌污染后,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霉臭味,使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导致畜禽及水产动物的摄食量下降,甚至绝食。特别是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畜禽及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重视搞好饲料霉变的预防及去除。  相似文献   

8.
<正>禽曲霉菌病是家禽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真菌病,特别是雏禽易感,多呈急性暴发,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不良,饲料、垫料、饮水等被霉菌孢子严重污染所致。禽摄  相似文献   

9.
饲料霉菌及其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甫  沙文锋  朱娟  闫旭 《畜禽业》2007,(3):24-27
霉菌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已发现300多种能产生各种毒性作用的霉菌存在于食品、饲料中。虽然研究人员对霉菌及其毒素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些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也比较成熟,但在生产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年造成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饲料、粮食及食品损失。饲料霉变问题仍然是当前饲料业、养殖业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文章简要概述了霉菌产生的原因,霉菌毒素对饲料、畜禽、人类的危害,霉菌毒素的脱毒解毒方法,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危害的措施等,期望对饲料生产、畜产品生产、人类健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何洪政 《畜禽业》2011,(9):32-34
<正>霉菌毒素是在田间、加工、饲喂以及储存过程中,在谷物上生长的真菌产生的有毒物,通过污染饲料、垫料对动物造成危害。目前,世界上每年约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据报道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识往往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条件的认识,又多限于是高温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识要严重得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识要广泛得多。虽然可能会有  相似文献   

12.
刘忠敏 《畜禽业》2006,(10):21-22
在当今养殖业生产中饲料发霉和霉菌毒素引起的动物中毒以及死亡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和贮藏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霉菌,在饲料的加工调制、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也易被霉菌污染。霉菌产生的毒素对畜禽危害极大,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易感性提高,并通过残留在动物食品中雨影响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饲料加工技术的提高,我国猪饲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饲料本身或配制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子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霉菌毒素就是其中之一。畜禽摄  相似文献   

14.
安志花 《畜禽业》2012,(2):80-81
<正>家畜霉变饲料中毒是由于玉米、小麦等谷物饲料黄曲霉菌、镰刀菌等污染后导致家畜饲料霉变而引起家畜中毒。本病特征为:病畜昏睡、过敏、水肿、腹泻、脱水。1病因在自然界中,由于大量霉菌寄生,尤其受黄曲霉菌、镰刀菌、青霉菌、  相似文献   

15.
有研究建议,软体动物在被食用之前需要进行霉菌毒素的检测。霉菌素由真菌产生。作为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蛤、扇贝、贻贝、牡蛎等多种贝类。真菌与软体动物的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法国南特大学的Yves Francois Pouchus教授表示,必须控制霉菌毒素的污染,加强霉菌毒素的检测,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军  汪莉 《畜禽业》2005,(3):30-31
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等添加物在畜产品的残留,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饲料中的霉菌及霉菌毒素由于其含量一般较低,检测难.而易被忽视。本文就饲料中的主要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及其影响因素、饲料霉菌危害的防控措施作一概述,为科学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和畜禽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5,30(4):11-11
鳃病是鱼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是:病菌、霉菌、原虫、吸虫、化学物质污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等造成的。要防治鱼的鳃病,必须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鹏翔 《畜禽业》2012,(12):88-89
家兔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敏感,若食入被霉菌污染或有毒的饲料,容易发生中毒症状。文章通过对一养殖场发生兔饲料霉菌中毒的诊断和应急处置研究,提出防治长毛兔饲料中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晓燕  曾凡坤 《畜禽业》2005,(11):60-61
霉菌(Mold)是真菌(Fungi)的一部分,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饲料中霉菌毒素中毒问题早已存在,但直到1960年英国"火鸡X病"爆发,霉菌毒素中毒才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有150余种,霉菌毒素约有300多种.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2,(8):5
<正>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霉菌毒素的相关法规不明确,粮食收获环节不及时使用防霉剂,饲料生产厂家鉴于成本的考虑,过早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