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为筛选出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优良树种,满足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需要,初步选取了85个树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包含生物学特征、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4个方面,涵盖了形态特征、树形、滞尘能力、工业价值等20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计算出各树种的综合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澄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优良树种有28种,包括滇润楠、香樟、梧桐、云南山茶、黄连木等树种。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森林数量指标、结构指标、景观格局指标和生态功能指标4个复合指标和17个评价因子指标构建了济源市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济源市森林城市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年的森林城市建设,济源市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呈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因子现状指标与标准值差异显著,因此济源市森林城市应重视重点因子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吴迪 《吉林林业科技》2020,49(3):26-28,48
构建辽宁省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包括森林管理、森林建设及生态文化3个支持系统,7个层次以及28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值。经计算,森林管理指标权重值为0.213 9,森林建设指标权重值为0.644 9,生态文化指标权重值为0.141 2。这与建设森林城市的意义和内涵一致。  相似文献   

4.
森林城市对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的评价是对其建设水平的衡量与反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以浙江省为例,总结相关评价基础上,根据相关原则构建由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三大系统、具体由26个指标组成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建立指标值计算模型,最后对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对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拓宽对森林城市研究方向,为森林城市建设、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更好发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行道树种综合评价与分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评价是城市美化与建设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的发挥。本研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由7个抗性功能指标、6个生态功能指标、5个美学性能指标、3个经济性能指标组成的城市行道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福州27种主要行道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最优分割分级法对参评树种进行分级,评价分级结果显示与福州市行道树种选择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从而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森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122-127
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适合浙江省的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计算模型与等级标准对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4杭州市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为0.868,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处于很好的水平,下一步的建设重点应该放在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提高森林产值比重、加大森林科技投入、加强森林管理监测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闽北森林校园建设基干树种选择为研究对象,确定树种生物生态特性、观赏特性、生态功能为树种选择主要依据,确定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固碳释氧能力、降温增湿能力等15个准则层评价指标,运用Ya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森林校园基干树种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测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和树种评价得分。结果表明:进行评价的50种森林校园树种分为4个等级,Ⅰ级(>4),其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共有10个树种;Ⅱ级(>3.7,≤4),共有14个树种;Ⅲ级(>3.2,≤3.7),共有20个树种;Ⅳ级(≤3.2),共有6个树种。本研究为福建闽北森林校园基干树种科学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沿海城市惠安县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沿海小城镇惠安县为例,确立了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结构、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值、现状值及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并依据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惠安县城市森林现状进行评价并对2010年和2020年城市森林达到的目标进行规划。结果表明:若规划目标能够实现,2010年和2020年惠安县城市森林的综合状况将分别优于现状的1.932倍和2.943倍。2010年其结构、功能和协调性分别提高到现在的1.706、1.815和2.564倍,而2020年分别提高到现在的2.648、2.589和4.269倍,城市森林综合质量将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地进行林业生产活动和制定森林经理方案,选择准确的林分进行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以北京市十三陵林场400多个以侧柏为优势树种的小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4年和2009年十三陵林场的二类数据,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和生态功能综合指数评价体系两套评价体系,对林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比两种评价体系的差别之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再划分评价等级,建立隶属度R矩阵并计算,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林场的评价等级,进行森林质量评价;生态功能指数评价体系依据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国森林生态功能的指标等级和权重,并根据Y=8∑i=1W_iX_i,K=1/Y算出林地生态功能指数。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与2009年侧柏林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是"劣"和"中";生态功能指数评价体系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与2009年的生态功能指数为0.47与0.60。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均说明了2009年林分质量较2004年有了很大提升,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两种方法都适用于森林质量的评价分析。但从全面性、使用的方便性和精确度等方面比较来看,生态功能综合指数评价体系要优于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优良树种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专家咨询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价值、抗逆性以及生态效益等方面确定了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优良树种选择评价的3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考虑不同专家评价水平,结合熵技术修正进行指标权重评价方法的研究,初步探索城市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优良树种选择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利用该评价模型,在广东省珠海市筛选出20种值得推广使用的优良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5个生物生态学特性指标、3个美学价值指标、3个抗逆能力指标、2个管护成本指标组成的厦门市城市绿化树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厦门城市绿化50个主要树种进行综合效能测评,进而利用级差法筛选出一级树种14种,二级树种26种,三级树种10种。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前湾片区5个公园中的50种园林树木为调查研究对象,选取6个风害受损特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园林树木进行风灾后抗风性的调研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园林树木风害受损率与树高、冠高、冠幅、根系状况、抗弯强度和支撑条件均呈极显著相关性,与顺纹抗压强度和病虫害情况呈显著相关性;新建项目中,抗风表型良好的园林树木多为小乔木,而抗风表现较差的多为存在树木“头重脚轻”现象的树木。最后,总结降低园林树木台风损害的对策和树木配置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辽宁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其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和14个评价因子,进一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其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位于辽宁省范围之内的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价值最高的是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评价得分为82.14分,其他依次分别为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44分)、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8.13分)、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52分)、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3.6分)、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2.83分).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关庆伟  张莉 《中国城市林业》2013,11(4):32-32,33-35,I0001,I0002
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南京市公园、道路、广场3种绿地类型进行了美学价值评估。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合理,常绿、落叶、彩叶树种比例合理,注重文化美学意境体现的景观,其构景层次、空间序列及线条感较好,美景度高;此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越和谐、自然,美景度越高。在3个公园美景度评价中,假山石+植物景观类型的美景度总体上要高于其他类型。在3个广场的美景度评价中,树池、树阵景观类型的美景度略高于其他类型。在4个道路绿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中,体量大的树种与其他植物搭配所得的美景度值要高于体量小的树种。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选取保护区机构能力(A)、长期管理工作(B)、资金筹措(C)及当地社区参与(D)4个方面的标准及管理有效性评价的12项评分指标,对全省62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逐项评分,根据得分高低,将管理效果分为“极好”、“好”、“一般”及“差”等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一半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formaldehyde/urea (F/U) mole ratio on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ea–formaldehyde (UF) resin into softwood tissues, a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UF resin penetration into radiata pine (Pinus radiata) tissues from the bond-line was undertaken. Four different F/U mole ratios (1.6, 1.4, 1.2, and 1.0) of UF resins with different viscosities and two levels of hardener (NH4Cl) for two extreme F/U mole ratios (1.6 and 1.0) were studied. Firstl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localize UF resins in the bond-line for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resin penetration. Then light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resin penetration and bond-line thickness. A decrease in the F/U mole ratio of UF resin that proportionately decreased the resin viscosity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average resin penetration and a decrease in the bond-line thickness. Higher hardener level provided a greater resin penetration with all F/U mole ratio UF resin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U mole ratio had an impact on the penetration and bond-line thickness of UF resins,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 reactivity of resins, with higher F/U mole ratio resins being more reactive.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已经成为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效果、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过程。文中对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框架、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其中,由于管理目标和国情的差异,不同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区别明显。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打分的评价法、基于证据的认证法。在多种管理目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提出我国应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目标的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将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自然保护地过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