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1993年在福建省主要果树栽培区调查果树线虫病。从果树根部和根际土壤中查出植物线虫21属,其中根结线虫(Meloidogyne),根腐线虫(Pratylenchus),穿孔线虫(Radopholus),肾状线虫(Rotylenchulus),剑线虫(Xiphinema),毛刺线虫(Trichodorus)和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对果树有一定为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抗线虫果树和砧木品种、改良土壤、施用杀线虫剂等措施能有效防治果树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黄芳  徐玉梅  王健  刘晓琴 《果树学报》2023,(12):2591-2597
【目的】明确山西省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不同管理模式的3个代表性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浅盘分离法对土壤线虫进行分离鉴定及营养类群分析,系统研究了杏树、葡萄树、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和核桃树等7种果树根际土壤线虫多度和优势度、营养类群,并分析线虫在果树根际土壤中的垂直分布。【结果】在果园0~60 cm土层范围内都发现有土壤线虫,其中多集中于20~30 cm土层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纲4目15科26个属,包括捕食/杂食线虫2属,食真菌线虫3属,食细菌线虫6属,植物寄生线虫15属,其中食细菌线虫中的杆属(Mesorhabditis)以及植物寄生线虫中的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优势属。以果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营养类群,结果表明,食细菌线虫为第一大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为第二大类群,食真菌线虫为第三大类群,杂食-捕食性线虫为第四大类群。【结论】土壤线虫主要集中于果树根际20~30 cm土层中,果树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到2纲4目15科26个属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为食细菌线虫。研究结果对山西果树土壤环境监测和提高果园管理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寿华 《落叶果树》1993,25(1):13-15
研究表明,导致北京南口农场苹果短粗丛根病的巴基斯坦毛刺线虫(Trichodorus pakistanensis)在所调 查的45个果区中的31个果区大量发生,总样品频率和最高群体密度分别为 47. 1%和 536条/200ml土壤。各 区平均群体密度在1~282条/200ml土壤之间,以第40区的密度最高。线虫群体在3~5月间数量很少,6~ 7月大量发生,8~9月开始下降。弱树根围群体数量最多,达520条/2001ml土壤,半死树次之,旺树和死树 根围线虫数量最少,分别为 64条/200ml土壤和 80条/200ml土壤。  相似文献   

4.
杨梅根结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宝  张绍升 《果树科学》1994,11(3):161-165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杨梅病害,病原线虫为爪哇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病害的影响因素有果树品种,种植方式和土壤pH值。呋喃丹对病害个有防治效果。调节土壤pH值和用客土改良土壤可以减缓病害和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沈阳、海城和旅顺3个地区4种果树根围土壤进行线虫种群多样性的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6科26个属,其中食细菌线虫营养类群为根围土壤中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均超过50%,植物寄生线虫类群次之,食真菌线虫类群数量较少,杂食—捕食性线虫类群数量最少。不同果树根围土壤中的线虫优势属各不相同。调查的果园在0~60cm土层都有土壤线虫的分布,但主要以20~30cm土层的土壤线虫总量为最多。土壤线虫的消长动态与果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活动一致,在每年8—9月份果实膨大期线虫的繁殖数量达到最大。对不同果树根围线虫的生态指数分析表明,在树龄较小的果树根围,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树龄较高的果树,而优势度指数正相反;同时在树龄较小的果树根围鉴定到短体线虫属和矮化线虫属等植物病原线虫,而高龄树则无,说明植物线虫更易于侵袭幼龄果树,树龄较小的果树能够为比较多的线虫种类的繁殖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6.
对黄瓜、番茄根际线虫的种群和数量分布作了初步研究。在黄瓜根际土壤中鉴定到.寄生线虫占总数3.6%,腐生类线虫占64.1%,子线类线虫占2.3%,捕食类线虫占30.0%。左番茄根际土壤中鉴定到:寄生线虫占总数2.3%,腐生类线虫占60.8%,矛线类线虫占5.1%,捕食类线虫占31.8%。寄生线虫共鉴定出五个属,以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为最多,腐生线虫中以头叶属( Cephalobus)为最多。从线虫垂直分布看,黄瓜以15~20厘米和30~35厘米两个层次的寄生线虫最多。番茄以35~40厘米线虫的数量较多,0~30厘米内寄生线虫很少。两种寄主植物根际线虫在60厘米以内土层中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果树根癌病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果树根癌病及其生物防治马德钦,王慧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果树根癌病(亦称冠瘿病)是由土壤细菌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所引起。主要症状是在根及根颈部位有大小不等的肿瘤...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根际土壤线虫种类及其在洋葱生长期间的种群密度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从洋葱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植物寄生线虫2 目4 科5 属,非植物寄生线虫3 目5 科12 属。
各类线虫在洋葱移栽前数量最少,在洋葱鳞茎膨大期数量最多。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是该地区洋葱根际土壤植物寄生线虫的优势种,中杆属线虫(Mesorhabditis spp.)为该地区洋葱根际土壤
非植物寄生线虫的优势种。在洋葱的各个生长时期,洋葱根际土壤中非植物寄生线虫的密度均大于植物寄
生线虫。瓦斯乐斯卡指标(WI 值)为8.09,表明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种植田土壤健康指数较高,土壤健
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一种新发现的杨梅病害,病原线虫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javanic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病害的影响因素有果树品种、种植年限、种植方式和土壤pH值.呋喃丹对病害具有防治效果.调节土壤pH值和用客土改良土壤可以减缓病害和促进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0.
对山定子(MainsbaccataBorkh.)幼苗根尖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遭到南京毛刺线虫(Trichodorusnajinjensis)侵染以后,被直接取食的细胞死亡,表现出细胞壁严重变形,部分分解,细胞器消失,整个细胞空间呈电子透明或仅在靠近细胞壁处存在少量电子密集的物质;未遭到直接取食但与死亡细胞邻近的细胞也发生畸变,这些均对根尖分生组织造成了破坏,导致根尖细胞死亡,并诱发丛簇根,这从组织学角度阐明了山定子幼苗感染南京毛刺线虫后发生短粗根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山定子幼苗根尖感染南京毛刺线虫后的组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衡  王寿华 《果树科学》1998,15(4):297-300
对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幼苗根尖组织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遭到南京毛刺线虫(Trichodorus nanjingensis)侵染以后,被直接取食的细胞死亡,表现出细胞壁严重变形,部分分解,细胞器消失,整个细胞空间呈电子透明或仅在靠近细胞壁处存在少量电子密集的物质;未遭到直接取食但与死亡细胞邻近的细胞也发生畸变,这些均对根尖分生组织造成了破坏,导致根尖细胞死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原斯氏线虫防治桃蛀果蛾的研究及大面积田间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昆虫病原斯氏线虫防治桃蛀果蛾的研究及大面积田间应用张忆青,尹纯寿,李爱华,孙瑞红,谢汝创,杨平,刘士杰,刘富强(山东省泰安果树研究所泰安 271000)(广东广州昆虫研究所广州)(寿光市园艺场)桃蛀果蛾又名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条件下几种果树茎干直径微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盆栽葡葡(Vitis vinifera L.)、苹果(Malus pumila Mill)、山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和枣(Ziziphusjujuba Mill.)等4种果树水分胁迫条件下茎千直径微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葡萄和苹果的茎于日最大收缩量减小,体内的贮藏水分利用量减少,属于贮藏水分经济利用型果树,而山楂和枣树的茎干日最大收缩量增大,体内贮藏水分利用量增加,属于贮藏水分高消费型果树。在于旱周期中,两种类型果树树体日蒸腾量的变化动态存在差异:贮藏水分经济利用型果树日蒸腾量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而贮藏水分高消费型果树仅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某一临界值以下时,日蒸腾量才开始急剧减小。叶片气孔调节对土壤和植物体水分状况反应的差别是植物体贮藏水分利用方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年限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及营养类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种植年限对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影响,探明不同种植年限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与营养类群分布差异的成因。【方法】五点采样法采取土样,浅盘法分离提取线虫,运用生态学指数和主分量分析的P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数据。【结果】(1)小树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个体密度、属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大树龄蕉柑样地(P0.05)。(2)PCA排序分析表明,食真菌线虫和大多数食细菌、捕食性/杂食性线虫主要分布在小树龄蕉柑样地,植食性线虫主要分布在大树龄蕉柑样地。(3)相关性分析表明,蕉柑种植年限与土壤环境因子、线虫总密度、线虫属数、生态学指数及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捕食/杂食性线虫密度呈极显著或者显著负相关,与植食性线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4)大树龄蕉柑根际土壤线虫的PPI值和PPI/MI指数显著高于小树龄蕉柑样地(P0.05)。WI和NCR指数表明,小树龄蕉柑样地土壤健康程度优于种植年限长的大树龄蕉柑样地,小树龄蕉柑样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途径以细菌为主。【结论】果树种植年限的延长会改变土壤的养分与结构,从而降低蕉柑根际土壤线虫密度和群落的多样性,对蕉柑根际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的结构及分布产生趋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柰(Prunussalicinavar.cardata)是福建特产水果。由于是一种新兴果树,对其病虫害研究极少。1998年笔者对沙县洋枋的溪口和上岸2地柰园中生长衰弱的果树进行取样,调查根部寄生线虫的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样本...  相似文献   

16.
张浴  梁晨  迟胜起  赵洪海 《蔬菜》2022,(12):36-40
摘要:为明确腐烂茎线虫能否侵染大蒜和被大蒜携带,选择腐烂茎线虫的马铃薯群体(P-Dd)和甘 薯群体(SP-Dd)作为接种源,于3—6月越冬后大蒜生长期开展田间试验。定期采样后,对大蒜根际土、 蒜根、茎盘、鳞茎进行分离和根内线虫染色检测。结果表明:腐烂茎线虫的马铃薯群体(P-Dd)和甘薯 群体(SP-Dd)均可对大蒜造成侵染。腐烂茎线虫可侵染大蒜的茎盘、蒜根和新生鳞茎。根际土中P-Dd和 SP-Dd群体的最大群体密度均出现在5月2日,每10 g土壤分别含107.0条和65.6条;蒜根中P-Dd和SP-Dd的 最大群体密度分别出现在3月14日和5月2日,每10 g根中分别含625.4条和1 303.3条;茎盘中P-Dd和SP-Dd 的最大群体密度分别出现在6月7日和6月15日,每10 g茎盘中分别含1 681.8条和2 983.3条;大蒜鳞茎只受 到轻微侵染,P-Dd和SP-Dd群体的最大群体密度均出现在5月30日,每10 g鳞茎中分别有2.7条和1.6条。 收获时,大蒜茎盘、鳞茎中均检测到腐烂茎线虫。尽管不同寄主来源的腐烂茎线虫对大蒜的侵染存在差 异,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均能够侵染大蒜,并可随受侵染的鲜蒜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果树植物寄生线虫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树植物寄生线虫应用几种药剂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4.6kg·666.7m-2、克线磷5.5kg·666.7m-2和霸杀脒3.2kg·666.7m-2对柑桔根线虫(Tylenchulussemipenetrans)、苹果根腐线虫(Pratylenchusscribneri)和梨穿刺根腐线虫(Pratylenchus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4.6kg·666.7m-2、克线磷2.8kg·666.7m-2和铁灭克(法)2.3km·666.7m-2次之,而呋喃丹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d,其次是霸杀眯为120~180d,呋喃丹最短,仅60d。  相似文献   

18.
重茬苹果园土壤处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果树再植病在重茬果园中普遍存在.重茬苹果树常表现为树势弱、叶片小、新梢细短、根系腐烂、根量减少、果实质量差等症状.据报道,果树再植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残毒、线虫、土壤根际有害微生物等影响造成,国外主要采用甲醛、氯化苦对重茬果树栽植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我们于1991~1995年进行了重茬苹果园土壤处理试验,以探索重茬苹果园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为防止苹果再植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转mapk 双链RNA 表达载体黄瓜的生物安全性,明确其对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采用18S rDNA 基因克隆文库方法对转mapk 双链RNA 表达载体黄瓜和非转基因黄瓜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黄瓜和非转基因黄瓜根际土壤线虫均以食细菌线虫为主,其中小杆线虫属、头叶线虫属、拟丽突线虫属为优势属。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黄瓜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指数和生态指数无显著差异,表明转mapk 双链RNA 表达载体基因黄瓜对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修复剂对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黄瓜品种千秋1号,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通过根系酸性品红整体染色和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以昆虫为主体的土壤修复剂影响南方根结线虫侵染黄瓜幼苗根系过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线虫7 d后,有、无土壤修复剂处理的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根系所形成的巨型细胞数量和形态无显著差异;接种线虫15 d后,施用土壤修复剂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总面积、地上部鲜质量和根总长都比线虫对照组高1/3左右,根瘤数/根长(10 cm)比线虫对照组少1/2,根系组织中巨型细胞干瘪或形成空泡,未施用土壤修复剂处理的根系组织中巨型细胞肥大。结果表明:土壤修复剂对根结线虫寻找和侵入黄瓜幼苗根系组织无明显影响,其作用主要在于促使根系组织中的巨型细胞形成空泡,导致根结线虫在根系内食物短缺,以此来提高作物抗根结线虫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