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31%毒死蜱·阿维菌素微乳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是蔬菜上的重要害虫,31%毒死蜱·阿维菌素微乳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稀释1500~2000倍喷雾,药后7d的防效达92%以上;药后21d的防效达90%以上,对黄瓜美洲斑潜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它兼有毒死蜱熏蒸、渗透的速效性和阿维菌素触杀·胃毒的持效性长的优点,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理想药剂,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几种混配制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试验表明 :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分别与阿维菌素混配防治美洲斑潜蝇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显著优于单剂。以有效药量计算 ,19%氰戊·阿维EC(9.5g/667m2)、15%氰戊·阿维EC-1(7.5g/667m2)、15%氰戊·阿维EC-2(7.5g/667m2)药后 3~11d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校正防效分别为 85.17%~90.55%、86.20%~88.97%、85.90%~86.87% ;10%氯氰·阿维EC-1(5g/667m2)、10%氯氰·阿维EC-2(5g/667m2)药后 3~11d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3.65%~87.36%、82.58%~87.66%。以上 5个处理均显著优于相应单剂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同期防效 ;5个处理药后 3d防效均显著优于阿维菌素 ,药后 7~10d防效除 19%氰戊·阿维EC与之相比不显著外 ,均显著低于阿维菌素相应防效  相似文献   

3.
在美洲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绿菜宝,蝇螟净,乐齐,蝇杀等10种农药防治来源大田中的美洲斑潜蝇,结果表明,60%的蝇螟净800倍和阿维菌素2000倍防效较好,施药1天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87%和82.24%,而80%蝇杀和1%环宝乳油相对效果较差,利用高脂膜,1.7%印楝乳油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30倍高脂膜能最佳抑制其取食,喷药5天后拒食率可达78.95%,也能有效抑制其产效,拒产卵率可达72.41%,产出的卵经高脂膜处理后,卵化离降为30.19%,而1.7%印楝乳油对美洲斑潜蝇的拒产印率,拒食率,抑制孵化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测定了齐墩螨素、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二嗪磷、毒死蜱、乙酸甲胺磷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毒力和其中 5种对卵、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 ,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齐墩螨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成虫最敏感 ,其毒力分别是乙酰甲胺磷的 589.2及1 2 8.2倍。齐墩螨素的混剂菜蝇净和单剂灭虫灵杀卵和杀幼虫的效果优异。 5种药剂对蛹均不敏感。 2 0 %菜蝇净乳油和 1 %灭虫灵乳油分别加水稀释至 1 0 0 0及 30 0 0倍液喷雾 ,在田间能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的为害。防治美洲斑潜蝇有效药剂的研究及试验方法评价@薛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271018…  相似文献   

5.
针对苹果黄蚜防治药剂类型单一、药剂敏感性下降等问题,采用浸叶法开展几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室内毒力测定,并用共毒系数法进行联合毒力评价。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和阿维菌素在8∶1~1∶8、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1∶1、氟啶虫胺腈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4∶1~1∶4配比范围对苹果黄蚜有增效作用,3种组合最佳增效比均为1∶1。田间应用结果显示,药后3~21 d,22%氟啶虫胺腈SC单剂对苹果黄蚜防效达94.77%~99.40%;22%氟啶虫胺腈SC分别与5%阿维菌素EC、70%吡虫啉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按有效成分1∶1混配后对苹果黄蚜防效达86.43%~97.00%,均显著高于相应单剂对照,持效期可达21 d。推荐采用氟啶虫胺腈单剂及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剂作为替代药剂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识别及发生特点鲁栋(安徽铜陵市植保站244000)1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识别正确识别美洲斑潜蝇是开展调查与防治的基础。由于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与其它潜叶蝇之为害状及寄主范围相近,因此,在田间识别美洲斑潜蝇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我市常发性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苹果红蜘蛛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种四螨嗪混剂:阿维菌素·四螨嗪26%悬浮剂和哒螨灵·四螨嗪16%可湿性粉剂10d防效为:99.38%、97.16%;4个单剂:阿维菌素1.8%微乳剂、四螨嗪20%悬浮剂、三唑锡20%悬浮剂、哒螨灵15%乳油10d防效分别为:94.28%、92.72%、89.83%、88.88%。4个单剂中,阿维菌素1.8%微乳剂和四螨嗪20%悬浮剂对苹果红蜘蛛防效和持效效果相当,2种混合制剂总体看防效和持效好于单剂。  相似文献   

8.
几种药剂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在较低的浓度下对苜蓿斑蚜都有较高的毒力,尤其是0.6%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效果最为显著,LC50分别为1.22 mg/L和3.479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蚜虱净乳油、0.6%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与常用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相似,2 000~3 000倍液下,7 d对苜蓿斑蚜的防效为92.86%~97.67%。  相似文献   

9.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0.
选用阿维菌素1.8%乳油等7种杀虫剂进行防治蘑菇瘿蚊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阿维菌素1.8%乳油0.67mL/L 灭幼脲20%悬浮剂0.5mL/L,防效高达97.92%,持效期14d以上,对菌丝和子实体安全;其次是阿维菌素1.8%乳油0.67mL/L 联苯菊酯25克/升乳油0.2 mL/L混配剂和选用阿维菌素1.8%乳油1.0mL/L单剂,防效分别为93.13%、92.93%,持效期在7d,对菌丝和子实体也安全;藜芦碱0.5%可溶液剂0.4mL/L、苏云金杆菌8 000IU/mg可湿性粉剂1.67g/L、氟虫腈5%悬浮剂0.53mL/L等3种单剂的防效分别为86.77%、87.84%、85.59%,持效期3~7d左右,对蘑菇安全;联苯菊酯2.5%乳油0.8mL/L的防效为85.33%,持效期7d,对菌丝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0.8%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小菜蛾、菜粉蝶的LC50分别为27.72、1.69、0.85 mg/L,与乳油剂型的毒力相当。持效性试验结果显示,0.8%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的持效性要优于乳油剂型,在1~14 d内表现尤为明显。对小菜蛾、菜粉蝶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14.4 g/hm2的剂量下,0.8%阿维菌素微胶囊悬浮剂药后7 d的防效在89%以上,药后14 d防效仍超过80%,持效期为14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方式防治烟草病虫害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WG)防治烟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田间效果和添加助剂倍达通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5%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施药后7 d,制剂用量为60、75和9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1%、64.00%和93.93%。在制剂用量为75 g/hm2下,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可使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对棉铃虫的防效从64.00%提高到92.59%,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的防效为94.30%。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药剂量(75 g/hm2)下,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好于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然而,通过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或提高20%用药量,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可达到与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相同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和加快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植保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孢囊线虫病目前已在中国13个省(市区)的小麦种植区有发生与分布,其扩散与蔓延将直接威胁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安全,系统开展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涕灭威颗粒剂(aldicarb)、3%克百威颗粒剂(carbofuran)、5%硫线磷颗粒剂(cadusafos)、10%苯线磷颗粒剂(fenamiphos)和0.5%阿维菌素颗粒剂(abamectin)等5种杀线剂各3个不同剂量在小麦返青期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对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各处理间的校正孢囊减退率差异并不显著;不同药剂处理后的小麦株高、单株根重和单株鲜重均优于对照,且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其中0.5%阿维菌素颗粒剂 30 kg/hm2处理后的校正孢囊减退率最大值为55.13%,且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为18.54%;而0.5%阿维菌素颗粒剂60 kg/hm2处理后小麦株高平均值最大,为59.32 cm,促进植物生长的效果明显.由于0.5%阿维菌素颗粒剂能够明显抑制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同时促进植株生长并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在小麦孢囊线虫重病田于小麦返青期施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3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施用21%噻虫嗪SC 15.75 g/hm~2防治小麦蚜虫,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8 d,药后14 d消解92%,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1%噻虫嗪SC,用药量15.75~23.625 g/hm~2,小麦生长后期连续施药1~2次,最后一次用药后7、14、21 d采收的小麦籽粒中未检出噻虫嗪(0.01 mg/kg)。建议用21%噻虫嗪SC防治小麦蚜虫,最高制剂用药量75 g/hm~2(有效成分15.75 g/hm~2),在小麦抽穗期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15.
于2006-2007年,在北京和山东两地研究了阿维菌素在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萃取,加入乙腈、N-甲基咪唑和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在0.005~0.100 mg/kg添加水平下,采用该方法测得阿维菌素在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的回收率分别在90.1% ~93.2%和87.7% ~93.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 ~4.7%和3.1% ~6.3%;最小检出量(LOD)为3 n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消解动态试验结果,R2为0.900 5~0.973 8,阿维菌素在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3 ~1.7 d 和1.4 ~1.6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末次施药后7 d和3 d,油白菜和结球甘蓝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未检出~0.043 mg/kg和未检出~0.035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6.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其发生程度日趋严重.为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使用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在江西南昌、余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均有效,其中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5.0 kg/hm2)、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  相似文献   

17.
将高效氯氰菊酯以300和450mL/hm2、阿维菌素以600和900mL/hm2和噻虫嗪以150和300g/hm2均匀喷雾,防治越冬方翅网蝽,结果表明:施药后24h后,高效氯氰菊酯平均防治效果达99.51%;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8.10%;阿维菌素乳油平均防治效果为71.81%。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越冬方翅网蝽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20%辛酸EC 3.6、10.8、32.4、48.6、64.8和97.2 kg/hm 2(有效成分,下同)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20%辛酸EC 64.8~97.2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为86.98%~95.65%,药后15 d鲜重防效为85.40%~94.86%,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与对照药剂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相近;20%辛酸EC 3.6~32.4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及药后15 d鲜重防效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和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20%辛酸EC可有效地控制非耕地杂草,推荐使用剂量为64.8~97.2 kg/hm 2。  相似文献   

19.
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蛴螬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蔗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为指标,从蛴螬和甘蔗两个角度评价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Sacc.) Petch]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月底6月初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及其与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蔗田蛴螬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时,以30.00 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为最高,蔗田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7.27%和74.56%。两剂混合施用相对防效分别为74.55%~85.45%和78.18%~85.94%,其中以剂量为(22.50+45.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剂+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