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问:提高桑蚕夏秋蚕产量的饲育要点是什么?答:夏秋蚕壮蚕期,容易遇上高温多湿气候,这种不良环境会有利蚕座内的病原苗滋生洞时,蚕对病原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软化病和脓病。因此,要想产量稳定,重要的是改善饲育的环境,使之接近标准的饲育温湿度。特别是刚分蚕不久的3~4龄蚕的饲  相似文献   

2.
早秋蚕饲育     
春、早秋、晚秋各个蚕期的饲育、稍有差异。到了高温多湿的早秋蚕期,最费工的壮蚕期可以缩短、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从保持对虫质,茧丝质有影响的环境条件来说,也有困难的一面。像春蚕期那样的低温情况、备有加温设备,夏秋蚕高温时、一般却没有降温装置。因发生蚕病而歉收大多是早秋蚕期。其原因是病原积累,叶质差。但由于高温多湿,造成蚕体虚  相似文献   

3.
夏华×平8稚蚕期用高温、雄蚕饲育标准和常规二回育饲育标准饲养,4龄起蚕开始同时进行32℃、90%高温多湿冲击至5龄第4天,调查其发育情况、眠蚕体重、产茧量、结茧率和死笼率等,结果稚蚕高温适叶和雄蚕标准的适叶区表现最好,为雄蚕饲育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一秋蚕期,启东县合丰乡等地饲养的苏_5×苏。蚕品种发生了较多的三眠蚕,其发生量一般均在2%左右,多的达5%。三眠蚕结出的蚕茧,茧形如雀蛋,蚕茧产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对饲育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合丰等地发生的三眠蚕主要是由饲育环境的不当引起的。1987年启东县一秋蚕共育期(8月13~22日)正值高温季节,发生三眠蚕较多的合丰乡12队共育室,是今年新建的,墙壁和天花板粉饰不久,室内潮气很重,共育期间湿度基本饱和。这样,高温多湿的饲育环境为三眠蚕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另外,在叶质方面,7月1日至8月20日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育温度与家蚕某些生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温的饲育环境、叶质营养的低劣和病原体的积累增加,是造成夏秋蚕低产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夏秋蚕茧产量约占全年总产茧量的60%以上,而茧质较差。迅速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质量是当前蚕业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本研究拟从饲育环境、叶质和蚕体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进行探讨,试为夏秋蚕稳产高产提供一些生理生化基础的科学依据。我们首先从饲育温度着手,探讨了夏秋蚕期高温对蚕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小蚕饲育温度用法不一,有的认为高温出高产。现行多丝量品种偏高温度饲育,虽能更好发挥它的优越性,但是否高温出高产,实有探讨的必要。为此,我们在1980年春期对现行品种小蚕不同的饲育温度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胡祚忠 《中国蚕业》2011,32(2):91-94
1 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要点 4~5龄蚕通常称为大蚕。大蚕期蚕儿生长适宜温度为23~25℃,大蚕期的特点是对高温多湿和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排泄物多。大蚕饲养的重点是通风防闷,喂饱喂好,增强体质,促进丝腺发育成长,提高茧丝量。大蚕期一般采用条桑育,饲育形式可以采用蚕匾育、蚕台育、室内地面育或室外棚架育等。现将大蚕的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二化性蚕系统的休眠性,受幼虫期温度影响.稚蚕期低温及壮蚕期高温,发现非休眠卵,但一化性及多化性系统比较难受温度影响(诸星1976).惟追究多化性蚕休眠与饲育温度问的关系报告少,不明之点多.过去在蚕丝试验场对6个品种多化性蚕系统进行保存.在其中经验获知:均从第三化期和第四化期如壮蚕低温饲育,则有现休眠卵的倾向.乃经验上得知的,还没有进行控制条件下的饲育试验.  相似文献   

9.
春蚕5龄期因高温袭击造成蚕茧减产时有发生,在生产中人们一贯重视小蚕饲育管理,忽视大蚕期小气候环境的调节,对蚕儿的生长发育、抗病力、蚕茧茧质等造成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常听到“异常气候”的说法。由于气候对养蚕影响大,保证良好的养蚕环境显得重要,所以需要及时提出技术对策。壮蚕期特别是5龄期,因饲育设施体积大,构造简单,透气性低,在高温季节,难以保证养蚕环境。而且,若增设大型的控制环境的设施,又要加大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经营。本文特针对夏季高温蚕期简易控制饲育环境的问题,结合历来惯用的方法和新开发的技术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茧丝绸行情的好转,栽桑养蚕的农户不断增加,各养蚕户的饲养水平参差不齐,蚕茧的各项成绩不尽相同。因此,在蚕龄期中,有些农户饲养家蚕到四眠时蚕就营茧上了山,这给蚕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1三眠蚕发生的原因1.1饲育环境不良发生三眠蚕主要是由饲育环境不良引起的,高温多  相似文献   

12.
光照与温度对桑蚕932品种发生生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932品种在高温长光照催青的基础上,饲育期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的试验处理,其结果表明雅蚕期的低温、短光照、壮蚕期的长光照、高温是生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试验利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法,添食经表面消毒而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纯NPV,算出LD50值,以调查蚕体对NPV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明确了接种病毒前,用33℃高温饲养,无论稚蚕期、壮蚕期,对NPV的感染抵抗性都有明显不良影响,而29℃较高温度在稚蚕期无甚影响,而在壮蚕期则有一定的影响。在5龄期经口接种病毒后的饲育温度,对蚕体的感染抵抗性也有影响,但没有接种病毒前的饲育温度影响大。壮蚕期眠中接触高温,次龄蚕对NPV感染抵抗性也会明显降低。另外,4龄起蚕在不同温度下行饥饿处理,其感染抵抗性的变化也随饥饿中温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愈高,愈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4.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70-70
答:以下不良环境会引起不结茧蚕发生:(1)大蚕期饲育中温度过高,叶质过嫩,内分泌腺易失调,引起丝腺发育异常;(2)蔟中高温多湿的情况下,不结茧蚕增多;(3)由于蔟室煤炭加温及熟蚕排尿和茧丝散发水分等原因,造成蔟室空气污染和多湿,熟蚕呼吸受到障  相似文献   

15.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通常1~3龄的蚕称小蚕,或称稚蚕。小蚕与大蚕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及饲育技术不同,对气象环境和营养条件的要求也各异,小蚕喜高温、耐高湿、生长快、抗病弱,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差,对桑叶质量要求高。小蚕期是整个蚕期的关健,养好小蚕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基础。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小蚕的饲养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神奈川县,作为多回饲育的一个环节一夏蚕饲育引进后,大约经过了20年时间,使饲养夏蚕在今天已不可缺少,并迅速普及.小蚕共育的普及对饲养夏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夏蚕期不象早秋蚕期那样热,容易饲养,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收茧量、很多农户就把早秋蚕的饲育量减少,移到夏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17.
夏秋蚕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蚕期高温多湿,桑叶质量差,病菌繁殖快,蚕儿极易感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饲育技术管理,严把防病技术环节,才能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8.
<正> 推广适宜当地蚕作条件的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市养蚕自然气候环境优良,夏秋期酷热日数少,有利于饲育多丝量蚕品种。但蚕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蚕座内的温度分布和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的病蚕发生头数和它的病源。其结果如下。1.温度和湿度是引起蚕座蒸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蚕座呈多湿状态的场合,即使蚕粪蚕沙堆积微少,蚕座很薄,却也要发生蒸热;蚕座呈干燥状态,在饲育适温范围内,即使蚕座的厚度达9cm,也几乎看不出蒸热。 2.箱饲育多湿蚕座的最高温度部位出现在从蚕座表面向下的三分之二附近的部位。箱饲育多湿蚕座在蚕座内部发生了热量使蚕座表面温度上升。3.要蚕室内温度对到达蚕座各处的温度的影响所需的时间看,先是蚕座表面,次是蚕座内部,再是蚕座底部。在蚕室内温度的日变化曲线和蚕座各部位温度的日变化曲线之间有两次逆转期。夏秋蚕期对稚蚕的复盖蚕座内,异常高温出现在蚕座内部,这种异常高温有持续影响到第2日的情况。4.稚蚕期中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到壮蚕期易罹软化病,几乎都是 F 型软化病。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对家蚕五龄蚕在不同温度环境里饲养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饲育体质较弱,蚕的生长发育快,蚕体轻,产量低;适温体质较强,蚕体重,产量高;低温饲育体质较强,蚕的生长发育慢,蚕体重,产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