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海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这几年鲐、鲹鱼产量却连年上升,因此,各地都把捕捞这两种鱼列为大渔汛安排。鲐、鲹鱼捕捞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光诱围网作业。如何保障秋汛灯围作业  相似文献   

2.
东海北部秋汛灯围渔情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林  黄传平 《海洋渔业》1993,15(3):105-108
<正> 东海北部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70年代初试验成功的作业,1978年大面积推广,1984年发展到310组,产量达4万吨,使秋汛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但是,灯围的捕捞对象鲐鲹鱼等属于广域性分布的中上层鱼类,资  相似文献   

3.
七月渔事     
海洋捕捞:东海区秋季灯围渔汛,汛期7~10月,作业方式是灯光围围,舟山渔场以蓝圆鲹和鲐鱼等上层鱼为主,作业船有300多组,产量3.7万吨;闽南渔场投产船250组左右、500多艘,产量3.9万吨,捕捞对象是蓝圆鲹、竹(竹夹)鱼、颌圆鲹、脂眼鲱、沙丁鱼等。海水养殖:泥蚶(7~8月)、海带(北方,7月)人工育苗,毛蚶、魁蚶投放附着器采菌(7~9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中旬,浙江近海的鲐、鲹沙丁鱼旺发,比往年汛期早,而且渔场稳,网头大.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不失时机地组织安排了灯围生产.8、9两个月在长江口和舟山渔场捕捞鲐鱼15,000多吨,仅8月27日至9月4日即捕获鲐鱼4,700多吨,相当于前几年底拖机轮一年的捕捞产量.两个月内创产值665万多元,盈利263万多元.改变了该公司往年伏季减产亏损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正>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8月21~26日在舟山沈家门召开了鲐、鲹鱼加工利用学术会议。鲐、鲹鱼为中上层鱼类,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鱼类,我国每年产量达20~30万吨。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在捕捞作业的同时,十分重视鲐、鲹鱼类的保鲜和加工。在这次学  相似文献   

6.
铊铟灯是一种蓝绿的光源,它的光波长接近于鲐、鲹、沙丁鱼等鱼类的光谱敏感范围。用它诱捕上层鱼具有耗电省、光效高、集鱼快、诱鱼多等优点。机帆船灯围作业,以40~50吨机帆船和两艘灯艇组成母子式灯光船组。大灯船配有直流230伏(12.5瓩)发电机组,每艘灯艇配有直流230伏(6.5瓩)发电机组,船组发电总功率25.5瓩。用铊铟灯诱鱼的技术要领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东、黄海围网鲐鲹鱼渔船,常年作业有54-65组,每组有网船1艘、灯船2艘、运输船3艘。1983-1987年在港新闻中公布丰产渔区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青岛海洋渔业公司灯围船队以批林整风为纲,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使灯围生产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去年上半年五组灯围船(其中一组参加黄海区资源调查)共捕青条鱼、鲐鱼3,125.21吨,比1972年全年总产量提高了34%;最高船组产量为773.57吨,比1972年全年最高组产提高了12%;平均组产625吨。  相似文献   

9.
鲐鱼和蓝圆鲹等中上层鱼类是我国东、黄海渔业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这些鱼类由于鱼体嫩、体内血液多、组织酶活性强、胃溶物充满易腐败的饵料;其捕捞汛期又集中在气温30多摄氏度的夏季,所以易于变质.尤其鲐、鲹鱼,如果鲜度稍不好,则体内组胺含量增加,食后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这类渔获物的保鲜加工特别重要,且难度较大. 近年来浙江省岱山县采用冷却海水保鲜方法处理中上层鱼货,质量好于冰冻保鲜鱼货.从外观上看,不仅鱼体完整,无冰伤痕,色泽鲜亮;而且肌肉硬挺,肉质紧密.经检测,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在一级品的标准范围之内.他们将经过冷海水处理的鲐鲹鱼再装箱加冰运往杭州、宁波等城市鲜销,质量很好.虽经过十  相似文献   

10.
浅谈汕头—台浅渔场灯光围网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乾亚 《海洋渔业》1993,15(6):261-263
<正> 汕头——台浅渔场上中层鱼类的灯光围网生产,实际上是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灯围机船终年生产渔场。而潮汕各沿海县投产灯围机船则逐年减少,单产、总产远远落在闽南灯围产量后面,为使潮汕灯围机船得以巩固发展,本文对汕头——台浅渔场上中层鱼类的灯光围网生产前景,提点粗浅看法。一、生产现状1、近十年来以蓝圆鲹为主的上中层鱼类资源状况灯光围网作业已有20多年历史,目前油头——台浅渔场除明显的春汛生产、暑汛生产之外,实际上只要天气好,全年均可进行灯光围网生产。1987年全渔场灯围总产达到16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灯围渔获以蓝圆鲹为主的上中层鱼类资源稳定可观。从十年来的春汛渔获情况(见表1),可看出蓝圆鲹  相似文献   

11.
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动物分布与鲐鲹渔场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鳀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序言东海围网渔业的主要渔获物是竹(竹夹)鱼、鲐鱼和圆鲹类。其中,关于圆鲹的资料极少,它的生态基本上还不清楚。据(日)铃木(1962年)的报告,分布于日本近海的圆鲹类有6种:勒氏圆鲹、颌圆鲹、蓝圆鲹、无斑圆鲹、红背圆鲹、长体圆鲹。这些种类主要分布在日本的中部和南部近海,某些种类也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对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MSY)作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鲹鱼类合计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接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鲹为22.2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鲹鱼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7,(1):37-46
东海围网渔业的主要渔获物是竹筴鱼、鲐鱼和圆鲹类。其中,关于圆鲹的资料极少,它的生态基本上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正> 机帆船灯围捕捞上层鱼是近几年舟山渔场群众渔业的一种主要作业。舟山地区自1978年推广发展秋汛灯围生产以来,到1988年秋汛全市已发展机帆船灯围作业236组,产量达3.067万吨,占海洋捕捞产量7.88%,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生产的第二大渔汛。然而,1989年秋汛灯围生产严重滑坡、产量锐减,全市实际投产的机  相似文献   

16.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祥明 《海洋渔业》1986,8(1):41-42
<正> 目前,机帆船灯围上层鱼生产已成为群众渔业仅次于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到1983年止,福建和浙江两省就有灯围作业537组,总产量达163.21万担。在当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下,积极开发利用上层鱼资源,发展上层鱼生产。在海洋渔业上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灯围作业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去年浙江省舟山地区的228组灯围作业,在仅2个多月的秋汛生产中,总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于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近海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东、黄海近海饵料生物丰富,是中上层鱼类天然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我国东、黄海中上层鱼类品种多,资源量大,主要有鲐鲹、马鲛、沙丁鱼等。据统计,鲐鱼资源量47万吨,蓝圆鲹  相似文献   

19.
东海南部鲐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卵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相似文献   

20.
智利生产鱼粉的原料鱼中上层鱼类的产量由1990年的444.8万 t,增加至1991年的510.4万 t 水平,后者较前者增加了14.7%。根据各鱼种分析,远东拟沙丁鱼、鲹鱼产量较1990年有较大增长,鲐鱼产量大致与1990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