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鄱阳湖、梁子湖和淤泥湖三水域团头鲂人工繁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道印  喻晓 《淡水渔业》1999,29(7):10-11
团头鲂系我国长江中下游静水性湖泊中特有的野生品种,属鲤形目、鲤科、编亚科的重要经济鱼类。六十年代初经人工驯养并大范围推广养殖,团头鲂成为一大优良的养殖品种。经专家考证,我国仅在鄱阳湖、梁子湖和淤泥湖仅有的几个天然湖泊中有团头鲂的种质资源分布,我国对梁子湖和淤泥湖的团头鲂种群有较深入的研究,而鄱阳湖团头鲂在国内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告。为了掌握不同水域团头鲂在我地的人工繁殖规律,为探索出繁殖习性更优越的自然种群,我们于1997年的春繁期间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进行了3个不同水域团头鲂人工繁殖对比试…  相似文献   

2.
<正>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是我国特有的重要草食性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工驯养成功的第一种鱼类。具有味美、头小、含肉率高、体形好、规格适中、易加工、食用方便等优点,已被作为优良的草食性鱼类在全国普遍推广。然而,团头鲂自然分布狭窄,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梁子湖、淤泥湖以及江西省鄱阳湖3个湖泊等水体,遗传多样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团头鲂 ,为天然捕捞的主要鱼类 ,现已驯化为池塘养殖品种 ,被广大渔民推广养殖。为了合理利用鄱阳湖内团头鲂的资源并为池塘养殖提供依据 ,特对其自然种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这之前方耀林等对淤泥湖团头鲂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其体长随年龄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增长。柯鸿文等通过饲养作过淤泥湖团头鲂和上海地区饲养的团头鲂的生长对比试验 ,结论是野生团头鲂生长较快。鄱阳湖团头鲂未见系统的研究材料。1、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从 1 996-1 998年历时近三年 ,从鄱阳湖周围的县、镇湖区采集标本或由当地市场购买 ,尽量采到不同…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苗种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鲂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个体增肉倍数与群体增肉倍数依次为鄱阳湖团头鲂〉淤泥湖团头鲂〉梁子湖团头鲂。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团头鲂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测定鄱阳湖团头鲂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鄱阳湖团头鲂的耗氧率随着水温降低,试验鱼个体的增大而下降.团头鲂的窒息点含氧量为0.5mgO2/L.  相似文献   

6.
以鲫、草鱼、鲢和团头鲂鱼种为材料,研究了疏浚泥浆对这些鱼类的耗氧率、血液学生化指标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泥浆浓度0.08-1.248g/l范围内、鱼种的耗氧率(Y)与水体含泥量(X)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鲫)=0.3324-0.0745X(P<0.01),Y↓(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青虾已成为江苏及附近地区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青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青虾种质退化、上市规格逐年变小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青虾种质资源、有效地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在青虾养殖生产中需要重视有关技术环节。一、加强水质调控,提高水体溶氧青虾不耐低氧,其耗氧率与窒息点均高于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故鱼池中缺氧时,青虾比普通鱼类先产生浮头  相似文献   

8.
团头鲂3个地理种群杂交效果的配合力和微卫星标记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2对微卫星(SSR)引物对采自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3个地理种群团头鲂的遗传多样性、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并以3个种群的团头鲂为亲本,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全同胞家系,对F1个体体质量、全长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以期预测各种群间配组的杂交优势。在一般配合力分析中,父本全长和体质量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淤泥湖、鄱阳湖和梁子湖;母本全长的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依次为鄱阳湖、淤泥湖和梁子湖,体质量的配合力效应值依次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鄱阳湖团头鲂种群内杂交组合相对效应值最大,其次为梁子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最小的为鄱阳湖作为母本与淤泥湖作为父本的组合。对3个种群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3个地理种群的团头鲂均具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异质性,鄱阳湖群体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最大(0.848),淤泥湖最小(0.820);有效等位基因数以及标记索引值的结果和多态信息含量一致;3个群体的近交系数均为负值。梁子湖与淤泥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3362),梁子湖和鄱阳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2356)。通过配合力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可初步预测子代生长性状最佳的组合为梁子湖团头鲂作为父本淤泥湖团头鲂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9.
沈宗武  姜笃祥 《淡水渔业》1981,(4):39-40,33
<正> 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在水产养殖的生产和科研中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以往,由于测定设备的复杂,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得不多。如何在普通水槽中不用特别装置就能测得鱼类耗氧率,乃是养殖界所期望解决的课题。吉原(1954)最早进行了这种试验,他在普通水槽中放入鱼类,成为开放静水式状态,而后从水中氧气的减小率来求取鱼类的耗氧率。诸岡(1967)进一步改进了吉原的方法。我们在这里介绍经诸岡改进的测定鱼类耗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肉质细嫩,含肉量高,又具有食性广、抗病率强、生长速度快、生活适应性广等优点,已在我国湖泊、水库形成自然种群,并已成为池塘主要养殖对象。然而在一些团头鲂养殖的水域中,特别是在池塘养殖中,发现团头鲂性腺早熟、生长速度下降、个体明显减小、抗病率差等现象。我们于2010年4月至11月分别对梁子湖、淤泥湖和鄱阳湖团头鲂性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正耗氧率和窒息点是鱼类对氧量的需求和低氧耐受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本实验测定了不同规格花鲈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连续检测其全天24小时耗氧率的变化,以期为该鱼的人工养殖水质管理、饲料投喂和活鱼运输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装置参照刘金兰等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由高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 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消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了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  相似文献   

13.
湖北淤泥湖团头鲂优良性状及种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团头鲂的淤泥湖种群与其它种群相区别的形态特征,以及该种群的优良经济性状及种质.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又称鳊鱼、鲂鱼、武昌鱼等,为草食性鱼类,是我国主要食用经济鱼类。由于其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回捕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宜兴、武进等苏南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之一。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和养殖环境的逐步恶化,团头鲂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对团头鲂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5.
真鲷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 and S)是广东及其他各省市沿海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随着真鲷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成功,真鲷养殖业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夫于鱼类的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研究早有不少,但是对真鲷除个别学者提及其窒息点外,真正对其窒息点与耗氧率的系统研究尚未见到。为了绘其鲷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运输和成鱼养殖提供呼吸生理方面的理论依据,笔者于1990年春对真鲷的窒息点和耗氧率进行了初步测定,就不同规格大小的苗种及备种外界条件与窒息点和耗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称"武昌鱼",原产于我国长江中游一带通江的湖泊中,属于草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易起捕、适应性强、疾病少的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对象。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团头鲂养殖群体先后出现了种质退化、生长速度慢、性成熟早、抗逆性差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养殖效益,其养殖规模也出现了全国性萎缩。  相似文献   

17.
倒刺鲃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鱼类耗氧率的研究,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工作。本次实验对不同规格倒刺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倒刺鲃的基础代谢水平,为倒刺鲃的生理学和养殖学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浦江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李思发教授从淤泥湖团头鲂群体中,经16年的选育而获得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比原种长势快30%)、体型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自制的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研究了起始溶解氧对贝类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六种淡水贝类耗氧率大小依次为:圆顶珠蚌、河蚬、扭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和楔形丽蚌;②水中起始溶氧水平对贝类耗氧率有一定影响,起始溶氧水平与耗氧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起始溶解氧水平的降低,六种贝类耗氧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③淡水贝类与其他滤食性鱼类相比具更强耐低氧能力,更适合作为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工具种。  相似文献   

20.
五种水体团头鲂的染色体数目、组型以及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泥湖、鄱阳湖、梁子湖、北京、上海水体的团头鲂从普通分类学角度观察,没有明显的特征加以区别,这就对鱼类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更确切地证实这五种水体团头鲂是否有差异性,我们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其染色体数目、组型和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泳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