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获得蝉拟青霉酯酶酶活较高的菌株及其高产量的蝉拟青霉酯酶,对8株蝉拟青霉胞内酯酶进行活力测定,从中筛选出酶活力高的菌株为GZDXIFR4611,并对其进行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GZDXIFR4611产酯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10 g/L,酵母膏7.5 g/L,K2HPO40.35 g/L,MgSO4·7H2O 0.35 g/L.酯酶在48 h产量最高,酯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6.5,最适反应时间为40 min,在25℃条件下半衰期约为58 h,在40℃时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提高蝉拟青霉多糖产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蝉拟青霉(Paecilomyses cicadae)0305-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提高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液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蝉拟青霉多糖含量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在液体培养基中,以7%的接种量将浓度为107个/mL的孢子悬液接入装液量为20%的液体培养基中,于pH 7、27℃1、50 r/min的转速下发酵7 d,0305-3菌株的多糖产量可达3.24 g/L。  相似文献   

3.
发酵条件对拟青霉E7菌株产脱乙酰几丁质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脱乙酰几丁质为惟一碳源和氮源,通过平板透明圈筛选法,从土壤中筛选分离了30株产脱乙酰几丁质酶的菌株,根据产生透明圈的大小和酶活测定,从中选出产脱乙酰几丁质酶活力最高的拟青霉E7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0.5% ̄1%的脱乙酰几丁质浓度有利于产酶,高于2%则对其产酶有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Mn2 对产酶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而加入Ca2 则对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蛋白胨为氮源时,产酶活力最高,可达到60U·mL-1;pH对E7菌株的产酶活力影响较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pH值的产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a=5%),pH在4.0 ̄6.0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pH高于6.0酶活力很低,不利于产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利用啤酒糟,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纤维素高效降解的青霉,在纯啤酒糟中加入不同比例的N源、C源配制不同的培养基,接种等量活化后的青霉孢子悬浮液,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测定菌株的酶活力和产生的孢子数,筛选促进菌株生长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最优N源是胰蛋白胨,最适比例为25∶1;最优C源是乳糖,最适比例为25∶1;这2种化合物混合,N源、C源分别为25∶1,30∶1时,菌丝生长最旺盛,产孢子数最多,为7.80×109个/m L;N源、C源分别为30∶1,25∶1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酶活力最高,达476 U/mL。表明啤酒糟可以作为青霉的优良培养基,对选育优良的啤酒糟纤维素分解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株溶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从长春市农安县西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溶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溶磷特性研究,为盐碱地改良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160份采自长春市农安县西的盐碱土为样品,利用NBRIP培养基对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菌种P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分析该菌株溶解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能力,通过L25(54)正交试验,以溶磷量为考察指标,碳源、氮源、pH和磷酸钙为考察因素,分析该菌株培养的最优条件,最后分析了该菌株利用硝酸盐的能力。【结果】从160份供试土壤中分离出307株溶磷菌,其中菌株P1生长表现最好。经鉴定菌株P1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其96h能将9cm培养皿内的白色无机磷固体培养基溶解至完全透明;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8h,溶磷量可达1 064.21μg/mL。菌株P1对磷酸铝和磷酸铁有较好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为96.02和15.34μg/mL;在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培养液中,菌株P1的溶磷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7、底物磷酸钙用量为10g/L时,培养菌株P1的溶磷效果最好,溶磷量达1 276.75μg/mL。此外,菌株P1对硝态氮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在以硝酸钠、硝酸钾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8h后,使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92.90和196.79μg/mL。【结论】从盐碱土中筛选到1株对难溶性磷酸盐有较强溶解能力、对硝态氮有一定利用能力的绳状青霉P1菌株,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产高活性木聚糖酶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各地富含腐败木质纤维材料的几十份土样,在以自制的玉米芯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共筛出产木聚糖酶的放线菌102株.所有菌株都产木聚糖酶且具有木聚糖水解圈.从中筛选出41株放线菌进行摇瓶发酵复筛,优选出的7株菌株,除L1904外,木聚糖酶活力均超过了200 U/ml.菌株L2001木聚糖酶活力达815 U/ml,较低的菌株L1904酶活力也达158 U/ml.  相似文献   

7.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农田土壤材料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YN-2,对其进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及通过ITS基因片断序列分析后,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产酶条件及酶活力特性分析发现该菌株在培养4d后,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达61.50U/mL, 滤纸酶 (FPAse) 酶活达19.37U/mL;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0℃;pH值为4.8时,CMCase 达52.60U/mL, FPAse 活力达18.37U/mL。研究发现当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12%的吐温20(Tween 20)对菌株YN-2的CMCase活力影响最显著,在0.10% Tween 20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菌株YN-2的FPA活力有所提高,在其他Tween 20添加浓度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菌株YN-2的CMCase活力和FPA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解磷菌选择培养基(蒙吉娜卵磷脂培养基)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11株解磷菌,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解磷菌JYP9。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并用解磷圈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分别以卵磷脂为惟一磷源,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6℃、最适转速为200 r/min、最适起始pH为7和最适起始接种量为2%。  相似文献   

10.
以生木薯粉为唯一碳源,对收集的土壤样品悬浮液进行培养、I2/KI溶液染色,经摇瓶复筛和菌株发酵上清液RSDE活力测定,筛选出10株RSDE活力较高的真菌;对RSDE活力最高的真菌菌株1-3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青霉属。对青霉1-31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其RSDE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55℃;分别以玉米和大米为底物时,其RSDE的生淀粉分解活力比(RDA)较高,为59.0%和58.8%;青霉1-31 RSDE对生木薯粉的吸附率约为37.0%。HPLC检测发现,以该菌株RSDE水解生木薯粉4 h,仅释放出葡萄糖,说明青霉1-31产生的RSDE主要为生淀粉糖化酶。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青霉1-31 RSDE处理,可使生木薯粉颗粒光滑完整的表面变得粗糙,形成无数小坑,说明青霉1-31 RSDE对生淀粉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因此,青霉1-31 RSDE在各种生淀粉如木薯、玉米、大米和马铃薯生淀粉等加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张晓瑞  张润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09-7810
研究了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对双孢蘑菇原种(斜面菌种)和液体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KH2PO4和MgSO4能较好地促进双孢蘑菇菌种的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0.15μg/ml Vc、0.15μg/ml VB1、0.1μg/ml VB6和0.05μg/ml VB7最有利于原种的生长,添加0.05μg/ml Vc、0.1μg/ml VB1、0.1μg/ml VB6和0.1μg/ml VB7最有利于液体菌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产壳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方法]利用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界中筛选得到1株产壳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利用紫外线和DES诱变方法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经初步鉴定,大致判定产壳聚糖酶的Y-4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经紫外线和DES诱变处理分别得到2株壳聚糖酶活性明显提高的突变株,其酶活分别为8.92和8.12 U/ml,分别是出发菌株Y-4(3.00 U/ml)的3.0和2.7倍。2株突变株经连续传代10次后均具有较高的产酶稳定性。[结论]紫外线诱变较DES诱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腐熟堆肥中维素降解菌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纤维素降解菌,促进堆肥过程中秸秆等纤维素物质快速腐解,在以牛粪和秸秆为材料的腐熟堆肥中分离菌株,以刚果红培养基和滤纸条降解试验初筛菌株,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菌株,作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得到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FPA)酶活均较高2株菌(1号和7号),并将其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产酶培养基中作产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H 6.5,培养时间48 h条件下,1号和7号菌株CMC酶活分别为26.82和31.28 U·m L-1,FPA酶活分别为20.32和20.82 U·m L-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及26S rDNA的D1/D2区域测序鉴定,确定1号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7号菌属于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 flavescens)。  相似文献   

14.
以半纤维素为惟一碳源,从温泉中分离到1株降解半纤维素酶的嗜热菌DT-1,经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Geobacillus thermocatenulatus.菌株DT-1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为5.0,温度为55℃,装液量为30%,摇床转速为12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36 h,该菌株产酶总活力达到最大.对菌株DT-1所产半纤维素酶的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5℃,最适作用pH为6;另外,2-ME、EDTA、SDS、PMSF在不同程度上能增强酶的活性,其余抑制剂和去污剂DDT、Tween-20和TritonX-100对该酶活力影响不大;金属离子Mg2+、Ca2+、Mn2+、Fe2+、Co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K+、Na+、Li+、Zn2+、Ba2+对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得到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Alginate lyase)微生物菌株,实现其商业化应用,采用平板透明圈法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SS-1,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形态和平板菌落特征,并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弧菌Vibrio sp.SS-1。对SS-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温度为30℃,初始p H值为7.2,培养28 h后酶活力可达38.6 U/m L;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为麦芽糖11.86g/L、酵母粉16.72 g/L、K2HPO41.36 g/L、Mg SO4·7H2O 1.5 g/L、Fe SO4·7H2O 0.1 g/L、Na Cl 6.75 g/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91.8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4.97倍。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生长快速、酶活较高的特点,可为褐藻寡糖的制备提供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6.
F_1菌株对玉米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F1菌株的产酶活性及其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诱导物配制培养基Ⅰ,以不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对照配制培养基Ⅱ,分别接种F1菌株,在25℃下培养诱导产生纤维素降解酶Cx,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所产生的酶活。将培养5 d的F1菌株以10%的接种量转接到玉米秸秆固体发酵培养基上培养,在5 d1、0 d、15 d2、0 d用差重法测定F1菌株对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诱导物培养基,F1菌株能够产生Cx酶,而且在第5天时酶活性最强。F1菌株在玉米秸秆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良好,培养前15 d,F1菌株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都很快,之后对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降低甚至停止降解。培养20 d,对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累计降解速率为3.5%、10.5%、7.0%。  相似文献   

17.
 以ATCC14994为出发菌株,采用60 Co γ-射线与亚硝基胍相结合进行多次诱变育种,获得一株核酸酶P1高产菌株HEP2312。通过正交试验对该突变株的产酶发酵条件进了优化,经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为: 蔗糖5%, 酵母膏0.3%, 蛋白胨0.3%, K2HPO4 0.8%, KH2PO4 0.8%, MgSO4 0.2%, ZnSO4 0.2%, 培养基起始pH 6.0, 接种量10%, 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优化条件下,HEP2312的产酶水平达1 508 U/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水蛭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种,研究菌种活化时间、接种量、培养基装量、温度、初始pH值、碳源、氮源等对发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 ℃,初始pH值7,培养基装量20 ml/250 ml,菌种活化时间6 h,接种量3%,氮源为1.5%Tryptone,碳源为9.0%大豆浸出液,转速220r/min,16 h后添加0.3%Tween 80,发酵时间29 h。[结论]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活性可达210 ATU/ml,较优化前提高13.1倍;优化条件上50 L罐放大后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发酵液活性可达208 ATU/ml。  相似文献   

19.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长期富含枯枝落叶的土壤和造纸厂排污口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对其在以羧甲基纤维素为惟一碳源的产酶培养基上进行产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较合适的温度是28℃,培养基起始pH值是7.0,接种培养24 h的种子液产酶量较高,以2%的接种量接种酶活较高,其在优化条件下的酶活可达到44.76 U/mL。  相似文献   

20.
新型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华强  周颖  罗飞  郑爱萍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93-3894
以清水、乳化荆和溶剂病指的加权均数为参比,以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LM-3菌株的极端嗜热多肽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的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母液时稻瘟病菌产生足够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较稳定;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处理AB4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首次报道了常温细菌产生的极端嗜热多肽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