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多肽信号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多肽信号调控植物果实成熟机制,本研究以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Benihoppe’)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草莓全基因组中鉴定出一类植物多肽信号家族RALF(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s),并根据染色体上的定位命名将其为FaRALF1-FaRALF9,通过分析FaRALFs基因家族成员在草莓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对脱落酸(ABA)、生长素(IAA)、油菜素内酯(BR)、蔗糖处理(Suc)的响应特征分析,初步推测家族成员FaRALF1可能参与调控草莓果实成熟。通过构建FaRALF1基因的超表达FaRALF1-OE(Over Expression)和RNA干扰FaRALF1-RNAi(RNA interference)载体瞬时侵染大绿时期的草莓果实,通过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侵染5 d后草莓果实的荧光标签和成熟表型,并通过RT-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基因表达量,其中FaRALF1-OE...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丝氨酸/苏氨酸基因STPK1在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抗炭疽病中的作用,采用RT-PCR技术从黄毛草莓中克隆了FnS TPK1基因的cDNA (GenBank登录号:MN709781)及其启动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MN70978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nSTPK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581 bp,编码526个氨基酸,包含1个STKc结构域,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启动子pFnSTPK1序列为752bp,预测包含TATA-box、CAAT-box、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环境胁迫顺式作用元件等.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FnSTPK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92%.RT-qPCR结果表明,黄毛草莓叶片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后,FnS PK1基因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且在接种48 h时达到最高值,为0 h的10.3倍;黄毛草莓叶片在外源喷施水杨酸(SA) 12 h时,FnSTPK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为0 h的2.9倍.因此,FnSTPK1可能在草莓抗炭疽病和SA诱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STPK1基因在野生黄毛草莓抗炭疽病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防治设施草莓连作障碍的简便方法,本研究以‘红颜’(Fragaria×ananassa Duch cv. Benihoppe)草莓为试材,通过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来处理土壤,以未处理的4年连作土壤为对照,研究其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根系长度、株产量、甜度、大果率及土壤营养等指标的影响。土壤中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进行高温消毒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平菇渣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显著降低;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含N量、甜度、株产量及大果率等指标均显著提高。设施草莓栽培连作土壤中添加平菇渣及石灰氮,对其进行高温灭菌,可显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改善草莓的形态及生理指标、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果实着色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通过对前期果实表皮部位RNA-Seq数据的研究,筛选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lavanone 3-hydroxylase)。根据‘红颜’草莓F3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中克隆F3H核苷酸序列,命名为FaF3H。将基因上传GenBank数据库获得八倍体‘红颜’草莓F3H基因登录号(MZ19002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分析草莓果实着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红颜’草莓FaF3H基因长度为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具有一个PLN02515超家族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FaF3H基因在草莓果实大绿期到白果期表达量下降,全红期表达量最高。FaF3H基因在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甜查理、红颜和章姬3个品种草莓(Fragaria ananasa Duch.)为试材,研究比较了0~1℃环境下各品种草莓采后生理和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3个品种草莓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甜查理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高于红颜与章姬,结合贮藏过程中好果率的变化,贮藏7 d时,甜查理好果率达97.58%,而红颜和章姬仅为62.82%和57.87%,甜查理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在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究SPL基因对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花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森林草莓‘Hawaii4’为试验材料,基于森林草莓转录组数据分析,克隆得到SPL转录因子基因FvSPL2,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并构建了35S::FvSPL2过表达载体。结果表明:FvSPL2基因编码区全长639 bp,编码212个氨基酸;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表明FvSPL2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其含有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和一个核定位信号NLS。RT-qPCR分析结果显示FvSPL2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叶柄和叶片中次之。此外,该基因在不同花期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在半开花中表达量最高,且与花苞和全开花差异显著。这些结果说明该基因主要参与开花调控过程。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FvSPL2基因在森林草莓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花草莓地栽和盆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来 红花草毒是新型的观赏花卉,它是利用草莓属(Fragaria)植物与近缘的委陵菜属(Potentila)植物属间远缘杂交得到的。通常草毒品种和野生种都开白花,利用远缘杂交将委陵菜的红花性状整合到草莓中,便得到了更具观赏性的红花草莓杂  相似文献   

8.
以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品种花姬为试材,通过PCR和RT-PCR方法克隆出草莓CO同源基因FaCO-2的CDS和DNA全长序列,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其在草莓植株各组织和花器官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序列长度为1 882 bp,含1个内含子,其CDS长度为1 146 bp,编码382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CO同源基因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量为42 021.69 D,等电点pI=5.49。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组织、花器官中,FaC0-2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充分展开的较大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4轮花器官中,只在萼片中表达,而其他花器官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9.
基于草莓全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基因组序列信息,研究了二倍体森林草莓和八倍体栽培草莓染色体上SSR位点的分布特点。利用AutoSSR软件在森林草莓和栽培草莓中分别发掘到153826个和329801个SSR位点,发生频率分别为1.43 kb/SSR和2.44 kb/SSR。SSR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0.92%和38.94%,其次为二核苷酸类型,分别占22.79%和20.04%。在二倍体草莓和八倍体草莓中分别鉴定到454和479种SSR重复类型,其中A/T重复类型的SSR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总SSR位点的39.45%和37.08%。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二倍体草莓的AT/AT占比最高,为11.61%,其次为AG/CT(8.74%);八倍体草莓中AG/CT重复类型占比最高(9.94%),其次为AT/AT(7.35%)。用Beacon Designer软件设计SSR引物,随机挑选了59对SSR引物在77份草莓材料中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5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扩增4.31个位点,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26,介于0.07~0.97之间,其中35个SSR位点PIC≥0.50,为高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显示品种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7~0.99。该研究为草莓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变异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自然环境对草莓生长的影响问题,文章基于温室草莓栽培技术,研究了草莓的生长条件,分析了当前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栽培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连作草莓根际土壤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连作障害是制约草莓(Fragaria ananassa)发展的最大因素。笔者对国内外草莓连作障害的研究亮点进行了综述。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增加,有害化感物质积累是产生连作障害的主要原因。杀灭土壤病原菌,去除有害化感物质,把“病土”修复成“健康土”,是克服连作障害,实现草莓连茬种植的根本之路。对草莓连作障害机理的深入研究、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臭氧处理对草莓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在(2.0±1.0)℃下贮藏,每隔3 d采用质量浓度300 mg/m3的O3处理0.5 h,能有效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腐烂率,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适宜的臭氧处理对草莓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草莓细胞工程技术操作中外植体的类型、外源激素种类及其剂量、培养基的选择以及碳源浓度对培养效果的影响、草莓培养条件的简化和改进及细胞工程技术在草莓资源研究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草莓抗逆性、耐贮运、品质和风味、以及草莓种质亲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草莓细胞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草莓呼吸特性与发酵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密闭系统法,研究了不同温度(0、5、20℃)条件下,草莓包装环境内的气体体积分数变化和草莓的呼吸速率,拟合呼吸速率方程,并确定草莓的发酵阈值、乙醇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封盒内草莓的米氏模型参数拟合度较高,各方程决定系数(R2)值均在0.9以上。在0、5、20℃环境下,草莓果实的最大呼吸速率分别为5.49、9.09、26.32 mL CO2/(kg·h),最长贮藏时间分别为192、60、16 h,0℃和5℃环境下的发酵阈值比20℃环境下的低;果实的乙醇含量在最长贮藏时间点左右迅速升高;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苷含量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各温度下密封盒内草莓的米氏模型参数拟合度较高,低温可以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15.
以鼠尾藻为原料提取多酚,研究海藻多酚处理对采后草莓腐烂的控制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尾藻海藻多酚单体组成主要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酚、阿魏酸和芦丁,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95,9.60,43.98,0.63,0.23 mg/mL。总酚质量浓度为16 mg/mL的鼠尾藻提取物可100%抑制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长。新鲜草莓经质量浓度10 mg/mL的海藻多酚处理并于(2±1)℃,90%~95%RH贮藏12 d后,其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分别比对照低61.6%和52.5%,草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在常温刺伤接种和冷藏不接种Botrytis cinerea 2种条件下,海藻多酚处理的草莓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果表明,海藻多酚不但具有直接抗菌活性,可控制草莓的采后腐烂,而且能诱导草莓的采后抗病性,提高抗病相关酶活性,从而降低草莓果实的腐烂,保持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授粉方式对草莓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9):6551-6556
动物授粉可以提高产量并提高果实品质,但昆虫授粉对收获前和收获后果实生理和品质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本研究分析了自花授粉、开放授粉和人工授粉对草莓发育的生理反应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自花授粉的草莓种子座果率低31.3%、植物激素生长素浓度降低、畸形果实较多(62.1%)、果实最小且最轻。但开放和人工授粉的草莓大小和重量无显著差异。开放式和人工授粉的草莓的IAA浓度显著较高。自花授粉的果实表现出较高的糖(8.1%总可溶性固形物)和较低的可滴定酸浓度(0.7%),较高的pH值(3.5%),较高的糖酸比例(9.7)。与开放授粉相比(7.5%和0.8%),人工授粉导致水果糖含量更低(6.8%),酸含量更高(0.9%)。本研究认为,通过昆虫授粉可改善草莓果实的植物激素表达,提高果实品质,有助于减少作物损失。  相似文献   

17.
草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年产量已达200×104t.草莓是浆果,成熟后贮藏期较短,为充分开发草莓资源,草莓深加工是草莓产业的必经之路.通过综述近几年我国草莓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种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相应生产工艺的优化,展望未来草莓深加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新疆发展草莓的优势和机遇,并详细论述了新疆草莓生产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新疆草莓发展提出了建议,为新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草莓属约24种,我国自然分布14种,占世界草莓属植物种1/2以上,云贵高原是天然野生草莓的基因库之一.黄毛草莓是云贵高原野生草莓的优势种属.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野生黄毛草莓资源在西南地区分布,了解黔西南地区的野生黄毛草莓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分析野生黄毛草莓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丰富野生黄毛草莓资源,为黄毛草莓在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