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燕 《兽医导刊》2014,(3):50-5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其主要特征是病猪体温可升高至42℃以上,疫情刚发生时病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随后病猪多呈急性败血症,皮肤出现疹块,如果误诊导致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病猪会引发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及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猪丹毒丝菌寄生在病猪的所有器官。扁桃体、肠道和胆汁及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被污染土壤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病特征为高热、败血症,病猪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有关节炎、心内膜炎,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当中的一类,猪丹毒杆菌属于其病原,其临床症状包含高热、皮肤坏死、皮肤疹块、急性败血症、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以及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猪丹毒病四季中均有出现,病猪与带菌猪属于猪丹毒病的传染源。就猪丹毒杆菌而言,其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骨髓、腺体处、胆囊以及回盲瓣等。并且,病猪与带菌猪会在粪尿当中把猪丹毒杆菌排出来,进而对饲料、场舍、饮水、用具以及土壤等产生污染,易感猪通过消化道感染此病。此病也可以借助损伤皮肤和蝇、蚊等吸血昆虫传播[1]。  相似文献   

4.
1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这是猪的高热性急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败血症,颌下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架子猪,特急性型体温高达42℃以上,体表出现红斑,躺卧不起,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红斑丹毒丝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会导致病猪后背皮肤出现紫红色大小不同的方形斑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猪丹毒出现了流行以及复发的现象。现将猪丹毒诊疗体会介绍如下,希望能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d。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特征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较多,冬季少发,人也可感染该病。  相似文献   

9.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在临床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可急性死亡。该型易与其他败血性传染病混淆致使其在临床中常被误诊。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不食,粪干硬。病猪结膜充血,呼吸困难者结膜发绀。部分病猪耳、颈、背皮肤潮红,继而发绀。亚急性型在临床中最常见,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 ~7d.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疹块型猪丹毒,是在猪只的颈、肩、背、腹部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圆形、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凸起的红色疹块。而在生猪屠宰的检疫实践中,偶尔可见猪丹毒病猪疹块呈浅色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败血症和皮肤疹块,慢性病猪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虽然对该病采取疫苗免疫进行预防,但由于诸多原因,该病在我区仍时有发生。几年来本人治愈多例病猪,总结出如下特点:猪丹毒病的急性病例不易发现,死亡率较高;而亚急性病例较易诊断,主要以有疹块为判断指标;对于疹块型的丹毒病猪,可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加大注射次数和剂量,再选用磺胺类药物和庆大霉素为辅配合治疗,控制杂菌感染,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来,贺州市周边地区的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猪发生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引起部分病猪急性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就此期间诊治的相关病例作一总结,对防控猪丹毒的发生与流行提点个人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和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2012年5月至9月,本市的几个县、乡镇陆续发生急性败血型猪丹毒,部分发病猪急性死亡。桂岭镇开始发现猪高热,有的皮肤出现暗红,有的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就死亡,病程2天左右。大部分是母猪和架子猪发病,随着病情发展,有的会转为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十多年来,该病未在规模猪场发生过,但在2012年底到2013年5月份,广东部分地区个别猪场爆发该疫病.病猪症状明显,死亡率高.2013年4月份,粤东地区某猪场爆发猪丹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型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以高热,出现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为特征。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3~12月龄猪,其病程为2~4 d。1流行病学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常发生于炎热多雨季节,而冬春较少  相似文献   

17.
<正>猪丹毒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以架子猪最易患病。1临床症状部分病猪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余下病猪体温升高达41~43℃,高热稽留,其全身皮肤充血、潮红,指压褪色,患猪虚弱,不愿走动,卧地,不食或少食,呼吸加快,眼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粪便干硬,有的病猪下痢。病程稍长的耳、颈、肩、背、腹、臀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方形、不规则形的突出充血疹块,其指压褪色,而后疹块出血、坏死。2剖检变化呈急性败血症死亡的病猪鼻、唇、耳、腿内侧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等。该病属于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虽然目前在大型规模化养猪场还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会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人也有感染本病的报道,并称为类丹毒。带菌猪和病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大约有40%~50%健康猪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内存有此菌。带菌猪和病猪体内所排出的菌体污染到土壤、饲料、饮水、用具等,再经消化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分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型。该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该菌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形直或略弯。革兰氏染色阳性。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胃酸。对热的抵抗力较差.对一般消毒药敏感。猪,以架子猪最易感.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通过病猪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等传染。健康猪经消化道、损伤皮肤粘膜或蚊蝇叮咬感染。  相似文献   

20.
“猪皮发紫”为猪的皮肤呈现紫红或蓝紫色,在兽医临床上发现此类症状可能是如下几种情形: 1.传染病:如猪瘟、非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2.中毒病:如亚硝酸盐中毒。 3.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等药物的急性过敏。 4.疾病的晚期:外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所谓休克性反应。 鉴别诊断: 1.从体温上加以区别: ①体温升高,甚至有明显高温过程的多数为传染病引起,此时病猪会出现相应传染病的典型症状。 ②体温不高,突然全身发紫,可考虑中毒病或药物过敏引起,此种情况可调查病史,便可确诊;对于病猪全身皮肤逐渐发紫,而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