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涛 《中国农垦》2003,(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疾病预防工作不力。农家育雏,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进育雏舍后,往往不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2.
兰望 《农村新技术》2005,(11):24-24
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  相似文献   

3.
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开始培养苗鸡阶段以35℃为宜,从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相似文献   

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胡昌辉 《当代农业》2001,(10):27-28
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预温。育雏第1天舍温控制在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调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调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雨天温度高。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雏鸡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  相似文献   

7.
春季气温逐渐转暖,光照逐渐延长,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的成活率也高。因此,春季是育雏的最佳季节。一、温度育雏温度最初要保持在32~33℃,以后随着雏鸡的生长,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至4周龄后保持在22~23℃。应注意保证育雏温度的均衡性,每日的温差不应超过2℃,特别要避免夜间温度骤然下降。  相似文献   

8.
蛋鸡在0~42 d这段时间被称为育雏期,在这段时间控制好鸡群的温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保证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基于此,研究在育雏期间,如果控制好鸡群的温度。  相似文献   

9.
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 按日龄要求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一、掌握适宜的温度 乌骨鸡体型小,初生雏鸡体重仅有31-33克,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育雏室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雏的第一、二天育雏室内温度要保持24℃以上,育雏器温度可采用35℃。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器温度要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雏器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可停止育雏器给温。  相似文献   

11.
<正>一、育雏期温度忽高忽低温度是影响育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过高,雏鸡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卵黄停止吸收,甚至死亡。二、密度过大,相互挤压育雏期鸡群密度过大,会造成料槽和饮水器具相对减少,饲具放置位置不当、环境突变  相似文献   

12.
一、雏鸡的接运。接运雏鸡时,最好用专用运雏箱,箱的四壁有许多通气孔,每箱装100只,箱之间要留有空隙。运输时要有专人守护,做到勤检查,防止闷热、挤压、受冻或阳光直射。雏鸡到达育雏舍后,由育雏人员将雏箱搬进鸡舍内,稍息片刻,先检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取出雏鸡,清点数量,将弱雏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切就绪后,即可进行饮水。  相似文献   

13.
温度控制是决定育雏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鸡舍温度不能满足雏鸡需要,且持续时间较长,可直接证明这次育雏成绩不好,随之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雏鸡受到冷应激、发生感冒,诱发呼吸道疾病,饮水量增多、代谢紊乱、发生糊肛甚至引起消化道疾病等。此文分析冬季育雏与温度相关的关键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的“三分饲养,七分管理”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雏鸡阶段体质尚不结实,对外界的适应性也不很强,这就要求加强雏鸡的管理工作。为此必须抓好下列日常工作。合适的温度:育雏的好与坏,温度是关键,特别是头7天内的温度。俗语说“雏鸡接到家,七天七夜不离他”,不难看出温度的重要性。育雏期参考温度见表1(温度计应挂在育雏器边缘距垫料或底网5cm处)。育雏温度到底多少适宜,必须结合观看雏鸡的行为。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翅和嘴张开,呼吸次数及饮水量加大;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一起而靠近热源,叽叽乱叫;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爱动,在舍内均匀…  相似文献   

15.
雏鸡刚出壳后,身上绒毛稀少,抗寒能力极差。由于雏鸡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健全,新陈代谢旺盛、采食量少,自身热能不能维持生理热的需要,因此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是育雏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温度、湿度和光照1.1温度育雏必须搞好人工保温工作,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育雏温度要的基本原则: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  相似文献   

16.
家庭饲养肉鸡,所需雏鸡大都靠外购,而购入的雏鸡好与坏,对育雏的效果影响很大。为提高育雏成活率,购雏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挑选雏鸡时,除注重品种优良外,还必须保证来自非疫区。  相似文献   

17.
养鸡生产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育雏,而育雏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环境温度。不同的雏鸡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需要,关键之处是让每只雏鸡都能够维持适宜的体温。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02,(1):50-50
为雏鸡提供适宜的热量、通风,使雏鸡便于饮水采食,最大限度地使雏鸡达到预期的生长和发育。一、理想的育雏条件●一日龄时,雏鸡需要育雏伞下方温度为32~35℃,舍内温度为26~27℃。●每个电育雏保温伞最多养育500只雏鸡,红外线育雏伞养育1000只。建议不要使用整舍保温(中心供热)育雏,该方式无法使垫料加温且舍内温度不均匀,易使雏鸡脱水。●许多国家采用育雏-育成-产蛋鸡舍。即鸡群在同一栋鸡舍内度过整个一生。如果这种鸡舍2/3为棚架且棚架在育雏育成期间无法移出,建议在棚架上育雏。在棚架上先铺上纸或塑料…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散养土鸡存在的问题 1.育雏温度低农村养鸡育雏不太注意保温,特别是春季,气温变化大,而雏鸡自身体温调节能力差,不易适应外界气候变化,从而导致雏鸡怕冷,打堆压死或雏鸡抵抗力下降,易患病引起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20.
早春季节,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互相挤压取暖,容易受凉而引起拉稀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甚至密集成堆,影响采食和活动,使以后的生长发育不良,有时会挤压踩踏,造成伤残,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早春育雏一定要重视雏鸡的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