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7月,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南非啤梨上截获暗色粉蚧(Pseudococcus viburni(Signoret))。笔者详细介绍了该虫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形态特征等。应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了该虫的COI基因片段,通过Gen Bank和BOLDSYSTEMS v3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与Gen Bank上的4条暗色粉蚧序列99%以上一致,与BOLDSYSTEMS v3上的8条暗色粉蚧序列99%以上一致。  相似文献   

2.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来自美国的樱桃中截获卷蛾科幼虫,选用引物mt6/mt9对其线粒体DNA的COI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后,与Genbank及BOLDSYSTEMS v2.5中已知序列比对,并对截获幼虫进行形态描述,与前人描述进行核实比较,综合分子生物学证据和幼虫形态特征最终确定为蔷薇斜条卷叶蛾。  相似文献   

3.
2018年1月珠海检验检疫局首次从旅客携带的厄瓜多尔鳄梨中截获我国进口墨西哥、秘鲁鳄梨议定书中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鳄梨织蛾(Stenoma catenifer),本文对该虫的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文中应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了该虫的线粒体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BOLD数据库查询比对。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2条及BOLD数据库中11条鳄梨织蛾序列97%以上一致;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截获样品与鳄梨织蛾聚为一支。因此,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所截获的有害生物为鳄梨织蛾。  相似文献   

4.
坚果异胫小卷蛾是南非果树上重要经济害虫。珠海检验检疫局曾在南非鲜橙中截获过该虫。本文对坚果异胫小卷蛾的分布、寄主及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虫的DNA条形码检测方法。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BOLD数据库查询比对,可最终确定所截获害虫为坚果异胫小卷蛾。  相似文献   

5.
苹浅褐卷蛾原产澳大利亚,目前仅分布于少数地区,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国等国家多种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苹浅褐卷蛾形态具有多态性,对其形态鉴定一直非常困难,由此也增加了该虫在口岸上的入侵风险。本研究使用DNA条形码技术(barcoding)测定了采集自新西兰5个不同地区苹浅褐卷蛾种群26个样本的细胞色素酶I(COI)序列。研究表明,苹浅褐卷蛾种内COI序列差异远小于3%,而与BOLD数据库中卷蛾科其他种类的种间差异约为7%~16%,远大于3%。该结果肯定了条形码技术能够成为口岸快速、准确鉴定苹浅褐卷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苹果异形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水果和农作物等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本研究选用线粒体 COI 基因作为物种鉴定的条形码,结合 GenBank 数据库、BOLD 数据库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2014年1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加纳牛油果中截获的卷蛾科昆虫进行分子鉴定。根据 GenBank 数据库比对分析、NJ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 BOLD 数据库查询分析,最终鉴定该样品为苹果异形小卷蛾。认为基于 DNA 条形码的分子鉴定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苹果异形小卷蛾。  相似文献   

7.
海榄雌瘤斑螟目前是红树林植物白骨壤的重要害虫,其种类在国内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到的螟蛾标本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同时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确认。本文将海榄雌瘤斑螟样本的线粒体COI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有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海榄雌瘤斑螟COI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3条P. synataractis和BOLD系统中的32条P. syntaractis序列同源性达98%以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的标本与P. syntaractis聚为一支。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海榄雌瘤斑螟为P. syntaractis (Turner,1904)。  相似文献   

8.
云浮口岸从土耳其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多头活小蠹虫,本研究对该小蠹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采用小蠹科通用引物CI-J-2183和TL2-N-3014进行PCR扩增该虫的COⅠ基因序列。结果获得758 bp的基因序列,通过与Gen 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该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上的3条欧洲纵坑切梢小蠹COⅠ序列相似性高达99%;采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显示该虫与欧洲纵坑切梢小蠹亲缘关系极近且在同一进化分支中。结合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序列分析,可最终判定所截获昆虫为欧洲纵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9.
实蝇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对果蔬生产及其国际贸易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mtDNACOI)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实蝇的DNA条形码能减少对实蝇成虫形态特征的依赖,可检测其任何虫态的样品,有助于实蝇样品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针对采自泰国四色菊市番石榴烂果中的5头实蝇幼虫进行COI扩增测序,与生命条形码数据库(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PAUP4.0软件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的结果,将5头实蝇幼虫样品鉴定为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并将本研究获得的2条COI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GenBank的登录号为HM590450和HM590451。  相似文献   

10.
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一段标准化基因DNA序列的分析来实现对生物物种准确、快速鉴定的技术。自2003年提出以来,DNA条形码技术便备受关注,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类学研究,也为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昆虫是动物界的最大类群,目前条形码数据库中超过65%的序列都来自昆虫纲,DNA条形码的发展无疑为昆虫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产生、发展、优势及局限,总结并展望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学基础研究与实践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桃实蝇(Bactrocera zonata)严重危害桃、番石榴、番荔枝等经济作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明确桃实蝇各虫态的重要形态鉴定特征,并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桃实蝇的鉴定,本研究针对采自于印度旁遮普邦的桃实蝇卵、幼虫、蛹和成虫样品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桃实蝇成虫整体呈红褐色,头部具一对卵圆形黑色颜面斑。翅除前缘带和臀条外几乎透明,r_(2+3)室端部具"痣状"小褐斑,延伸至r_(4+5)室端部。实蝇成虫及蛹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桃实蝇序列相似度在99.24%~100%之间;基于COI条形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所有样品和桃实蝇聚在一个分支上。本研究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桃实蝇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2.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次从越南进口的火龙果中截获粉蚧活虫,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定到种,选用通用引物LCO1490/HCO2198扩增该虫的COI序列,得到698 bp的基因片段,与Gen Bank和BOLD Systems v3系统中已发布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初步确定种类后,再查阅文献资料,利用形态学进行复核,最终确定该粉蚧为杰克贝尔氏粉蚧(Pseudococcus jackbeardsleyi GimpelMiller)。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0月,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九洲办事处截获了一批旅客携带的南非鲜橙。经技术中心实验室剖检发现蛾类活幼虫,饲养为成虫后,经形态鉴定及分子比对,确认为坚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batrachopa(Meyrick,1908)),该虫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坚果异形小卷蛾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目前我国未有分布报道。其寄主植物主要有:柑橘、番石榴、可乐豆、硬胡桃、海檀木、澳洲坚果、咖啡、圆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测定了苹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坚果异胫小卷蛾(Thaumatotibia batrachop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等8种卷蛾的r DNA ITS的序列,以探索苹果异胫小卷蛾的分子鉴定方法。8种卷蛾的ITS1和ITS2区序列变异较大,其中ITS1区所分析307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到212个,ITS2区则在分析的203个位点中可变位点达到151个。根据8种卷蛾ITS区序列差异,设计了针对苹果异胫小卷蛾的特异性引物,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苹果异胫小卷蛾的样品有目的 DNA扩增条带,其余卷蛾无扩增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量可达0.01 ng/μL。因此,采用本文设计的ITS区特异性引物可以对苹果异胫小卷蛾进行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5.
果园螟蛾总科部分种类DNA条形码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DNA条形码在鳞翅目螟蛾总科蛾类鉴定中的可行性,对采自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螟蛾总科26种78头蛾类标本分别提取了DNA,扩增了全部78头标本的线粒体cox1基因和其中75头标本的核糖体28S基因,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遗传距离及种间差异阈值等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分析,检验了国际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the barcode of life data)系统的鉴定成功率。结果表明,基于cox1基因和28S基因的系统发育树鉴定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14%,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达到了67.94%。基于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均相同。基于cox1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全部小于1.00%,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形成明显的3.00%阈值现象。研究表明,cox1及28S基因均适用于供试螟蛾总科种类的鉴定,核糖体28S基因可以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基因;BOLD系统数据库仍有待充实,且标本鉴定工作相对滞后;不同聚类分析方法对结果影响很小,其中邻接法计算速度快,更适合DNA条形码大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尖翅小卷蛾对扁秆藨草的取食效果及其棉田种群控制作用,进而明确对该杂草的生物防治作用,采用养虫室盆栽定量接种尖翅小卷蛾幼虫测定扁秆藨草的心叶干枯率、整株的枯死率和球茎的被蛀食率,并结合棉田常规管理下尖翅小卷蛾的自然控草情况。结果表明,以20头/箱的尖翅小卷蛾幼虫蛀食可导致杂草心叶干枯数为10.3株/箱,整株枯死数为18.7株/箱,控草率达96.7%,球茎被蛀食约占21.0%。当尖翅小卷蛾幼虫投虫量大于0.8头/株时,杂草死亡率可达80%以上,球茎防控率可达28.9%以上。棉田中尖翅小卷蛾对棉田扁秆藨草的自然控制效果在30.6%~81.6%之间。因此,尖翅小卷蛾幼虫对扁秆藨草具有明显的取食效果和田间扁秆藨草种群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岸船舶检疫截获昆虫之中,鳞翅目蛾类占较大比例。然而,截获的蛾类标本外部形态常磨损严重,加之涉及类群多,所需参考资料广泛、复杂,给口岸船舶检疫截获蛾类的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所口岸船舶检疫截获的18头蛾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外生殖器特征鉴定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其中,10头蛾类标本通过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直接鉴定到种级水平,隶属于4科8属8种,经形态学特征检视复核,鉴定准确率为100%;其余8头标本依据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先鉴定到属,再进行外生殖器特征检视,鉴定为4科7属7种。本次鉴定出的15种蛾类之中,12种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3种为海南口岸首次截获。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形态特征鉴定复核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既能够解决传统形态鉴定对标本保存要求高、鉴定难度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检出率;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蛾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浙江杭州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田水稻根际土壤中发现了大量根结线虫2龄幼虫和少量雄虫。2龄幼虫的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对核糖体DNA(rDNA)18S、28S和ITS基因,以及线粒体COⅠ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在Genbank中与已登录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序列比对,发现其相似度高达99%~100%。在Genbank中登录其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rDNA ITS和线粒体COⅠ可以作为快速鉴定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基因,能将其与其近似种完全区分。  相似文献   

19.
以夏季采自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的实蝇幼虫、成虫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测定、比对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检测的实蝇样品种类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具条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tus)和三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与相关种已知序列的相似度均在99.39%以上,其系统发育树明显与我国其他常见实蝇近缘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20.
宁波口岸从荷兰番红花种球中分离到大量滑刃属线虫活虫,该荷兰群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尾呈亚圆柱形,尾端半圆形,尾端腹侧有尾尖突长1.5~3.0μm;后阴子宫囊显著,长89.3~118μmm;侧线3条。基于28S、ITS和18S基因DNA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该荷兰群体与次薄滑刃线虫亲缘关系极近且在同一进化分支中。通过形态特征和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荷兰群体为次薄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subtenuis Cobb,1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