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检疫性害虫南亚果实蝇生物学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tau(Walker)]是黄瓜、南瓜、丝瓜、冬瓜和苦瓜等多种果蔬作物上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多个省市发生危害,发生程度呈加重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对瓜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概述了南亚果实蝇的发生危害规律、生物学特性,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诱集灭虫、雄性不育技术和保护天敌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俗称南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经济性实蝇,被河南省列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以诱蝇酮为引诱剂,自2013年至2017年在河南省9个地市27个监测点针对南亚果实蝇成虫开展了诱捕监测,并进行了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信阳、三门峡、南阳诱到南亚果实蝇成虫较多;南亚果实蝇在河南的发生高峰期在7―9月份,与寄主植物的结实挂果期基本一致。本研究能够为河南省南亚果实蝇入侵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DYMEX和DIVA-GIS的昆士兰果实蝇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YMEX软件的地点比较和DIVA-GIS软件的BIOCLIM两种模型,分析昆士兰果实蝇Bactrocera tryoni(Froggatt)在中国及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预测出我国33.3~18.2°N、95.8~122.1°E范围内的地区为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其中,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和江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及台湾部分地区为高度适生区;全球昆士兰果实蝇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南亚、南美洲、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部分地区以及非洲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就西藏飞蝗对我国西藏地区青稞产业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西藏飞蝗对西藏青稞产业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可达0.713亿~4.542亿元。  相似文献   

5.
番石榴果实蝇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番石榴果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correcta(Bezzi)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的水果果实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云南和台湾两省。为了明确该虫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根据其生物生态学资料及地理分布信息,采用CLIMEX的地点比较模型和DIVA-GIS的BIOCLIM模型对番石榴果实蝇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比较了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预测番石榴果实蝇的潜在地理分布,地点比较模型优于BIOCLIM模型;该虫在我国的中、高适生区主要包括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贵州以及四川省。  相似文献   

6.
南亚果实蝇是实蝇科果实蝇属的一类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本文在概述了该实蝇的分布和危害状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就该实蝇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且对今后在该类实蝇中可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玉米根萤叶甲 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在收集整理玉米产量、种植面积、市场价格以及玉米根萤叶甲为害和防控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其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构建不防控和防控2种场景下玉米根萤叶甲的潜在经济损失随机模型,并利用@RISK软件预测其可能给我国玉米产业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不防控和防控场景下,玉米根萤叶甲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分别为187.35亿~273.65亿元(90%置信区间)和47.31亿~102.65亿元(90%置信区间);而在投入防控措施后,可挽回的潜在经济损失介于104.87亿~205.37亿元(90%置信区间)之间。表明玉米根萤叶甲可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严重的潜在经济损失,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严防该害虫入侵我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最早于日本发现,近年来传入欧美多国,并对其浆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因其传播速度快、寄主种类多、为害成熟或亚成熟果实,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水果害虫。由于我国浆果产业的不断扩大,斑翅果蝇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笔者针对斑翅果蝇的发生情况、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和为害状以及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基丁芳酚、蛋白诱饵等多种药剂药械诱集瓜果实蝇,研究实蝇发生种类、数量和分布规律。南亚果实蝇为绝对优势种。瓜实蝇诱剂和蛋白诱饵对果实蝇具有较好诱集作用,甲基丁芳酚对橘小实蝇具有较好诱性。  相似文献   

10.
南亚寡鬃实蝇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亚寡鬃实蝇在甘肃东部地区40、50年代已有零星发生,近年来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主要危害南瓜、西瓜果实,以幼虫在瓜内危害,使瓜果腐烂失去商品价值。该虫在陇东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用二嗪农、敌敌畏或敌百虫加适量红糖或诱蝇酮加二嗪农、敌百虫诱杀,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应用0.1%果瑞特瓜实蝇诱剂,对瓜类蔬菜实蝇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0.1%果瑞特瓜实蝇诱剂对瓜类实蝇(南亚果实蝇、宽带果实蝇和瓜实蝇等)雌、雄成虫特别是对雄成虫具有较强的诱杀效果,可显著减少实蝇雌虫交配产卵为害。点喷或挂罐防治效果均显著,该诱剂适用于瓜类蔬菜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12.
蛇潜蝇属Ophiomyia Braschnikov、黑潜蝇属Melanagromyza Hendel、潜蝇属Agromyza Fallen是在世界范围内对蔬菜、花卉、林木等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的重要有害属。本文用DIVA-GIS的BIOCLIM模型预测了3属6种潜蝇在我国的适生区,研究结果表明,日本稻潜蝇Agromyza oryzae(Munakata)有潜在的入侵可能性;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分布的木豆黑潜蝇Melanagromyza obtusa(Malloch)、豆根皮蛇潜蝇Ophiomyia centrosematis(Meijere)、菜豆蛇潜蝇O.phaseoli(Tryon)、萱草蛇潜蝇O.kwansonis Sasakawa、马缨丹蛇潜蝇O.lantanae(Froggatt)有潜在的扩散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目前已扩散至我国25个省、市(区)。目前在我国发现的草地贪夜蛾主要为害玉米,本研究在收集了草地贪夜蛾的为害及防治情况,玉米的产量、面积、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了其在防治与不防治场景下对我国玉米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在不防治场景下,草地贪夜蛾对我国玉米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375.68亿~3 283.45亿元,投入防治后可挽回的潜在经济损失90%置信区间为254.78亿~2 918.93亿元。因此,为保护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安全生产,应加强田间防治来降低其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对我国玉米生产的经济损失,通过收集、整理玉米产量、种植面积、市场价格以及MCMV潜在地理分布、危害和防控等相关数据,基于随机模型利用@RISK软件分别预测MCMV在不防控和防控场景下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在不防控场景下, MCMV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329.44亿~508.96亿元;而在防控场景下, MCMV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51.62亿~76.23亿元,可挽回潜在经济损失的90%置信区间为278.38亿~437.93亿元。说明MCMV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检疫阻截防控工作,保障我国玉米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樱桃绕实蝇(Rhagoletis cerasi(L.))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甜樱桃的重要害虫。本研究在收集了樱桃绕实蝇、樱桃的产量、面积、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了其在防治与不防治场景下对我国甜樱桃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在不防治场景下,樱桃绕实蝇对我国甜樱桃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在1.73~8.82亿元,投入防治后可挽回0.70~3.42亿元潜在经济损失。因此,为保护我国樱桃种植业的安全生产,应加强对该虫的检疫力度,防止其传入我国;一旦其传入我国,应加强田间防治来降低其对我国甜樱桃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入侵是否会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较大影响,通过从文献及国家统计局、中国粮油信息网收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为害及防治相关数据与小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随机模型@RISK分别预测其在不防治场景与防治场景下对我国小麦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如果在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不进行防治场景下,其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1 023.44亿~5 299.79亿元,此情景下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率是影响我国小麦产业潜在经济损失最大的变量;而在草地贪夜蛾入侵后投入防治场景下,其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109.24亿~631.66亿元,单位面积防治成本是影响我国小麦产业潜在经济损失的关键输入变量;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总量的90%置信区间为779.07亿~4 903.97亿元,对其影响最大的变量是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为害率。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应积极增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以降低其对我国小麦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番石榴果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严重为害番石榴、莲雾、芒果等果蔬植物,我国将果实蝇属Bactrocera (非中国种)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连续9个月诱捕到疑似番石榴果实蝇成虫。本研究通过形态特征、DNA条形码和常规PCR等方法,对诱捕到的疑似样品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诱捕到的实蝇样品为番石榴果实蝇,相关植物检疫机构需进一步加强海南地区番石榴果实蝇的检疫、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性毁灭性害虫之一,现已入侵我国新疆及东北的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农业损失。本文根据马铃薯甲虫的入侵情况,在现有的有害生物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管理条件下的计算方法。由于黑龙江地区马铃薯产业具有经济重要性,本文结合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适生情况、主要寄主的分布情况及经济产量等,重点对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经估算,在35%的防治前产量损失率下,若未进行任何检疫管理措施,无防治下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潜在年经济损失约为28亿元,防治后为1.76亿元;若优先对前沿区域进行检疫管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因防控马铃薯甲虫的经济成本为1 000万元。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区域管理、源头清查、物理清除、种植结构调整和公众科学5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4—2018年,在河南省选择9个地市39个监测点,针对实蝇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成虫开展诱捕监测,并进行种群动态分析。监测结果表明,39个监测点诱捕到的5种实蝇中,以具条实蝇数量最多,占诱捕总数的33.36%;其次为橘小实蝇和南亚果实蝇,分别占诱捕总数的24.17%和21.36%;再次为瓜实蝇,占9.53%;三点棍腹实蝇诱捕数最少,仅占4.84%。具条实蝇、南亚果实蝇、瓜实蝇与三点棍腹实蝇的发生高峰期均在7—9月份;橘小实蝇发生稍晚,高峰期在8—10月份,与其寄主的收获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贵州果园实蝇科害虫种类及多样性,评估贵州实蝇科害虫为害风险,保证特色果品质量及水果产业健康发展,本研究于2019年采用性诱剂、食诱剂等方式开展了贵州果园实蝇科害虫的诱集.经过1年持续调查监测,明确了贵州7个监测果园实蝇种类为8种,均属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其中果实蝇属Bactrocera 2种,镞果实蝇属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