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早熟、高产的绿豆新品种,为绿豆间套种技术提供品种参考。【方法】以地方品种为对照,引进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和山东6个不同来源的16个绿豆新品种到广西进行种植观察,调查记录各个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结果】综合两年表现,冀绿11号、冀绿10号、冀绿7号和保绿942-34籽粒产量均比对照增产102%以上;其中冀绿7号在两年试验中籽粒产量表现稳定,平均 1317.98kg/ha,均为当年参试品种中最高。【结论】6个不同来源引种地区中,河北地区的品种在广西种植表现最好;16个供试绿豆新品种中,冀绿7号生育期短、抗旱耐涝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籽粒产量高,最适宜于广西种植。  相似文献   

2.
陈昱利 《中国种业》2015,(12):71-72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以中绿5号等15个绿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绿豆品种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绿7号、冀绿9号、潍绿7号和中绿5号产量较高,绿丰3号和晋绿豆6号的产量较低;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适合在本地种植,且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地方品种为对照(CK),对27个小豆品种(系)进行连续2年筛选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一些主要的质量性状,筛选出适宜广西地区春播的小豆优质品种(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系)参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小豆品种(系),均属于直立、无裂荚、高矮适中、生育期较短、结荚性较好,子粒大小达中大粒标准,综合抗性亦较强的品种(系)。综合2年试验结果,唐红2009-73、保9326-16和冀红9301子粒平均产量均比对照增产40%以上,产量较高且稳定,结荚性好,子粒较大,综合抗性较好,较适宜在广西地区春季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甘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和品种审定。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广西防城港国有昌菱农场对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新一宿的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有7个品种(系)的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增加,蔗茎产量增幅为5.78%~41.38%,理论产糖量增幅为10.07%~47.54%;桂糖42号在蔗糖分、田间锤度、株高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低于对照;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优于对照,蔗糖分优于或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良;凉蔗03-83、凉蔗03-81、凉蔗03-23虽然在蔗茎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糖分过低,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综合考虑各品种(系)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初步认为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在防城港蔗区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推荐审定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密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以郑单958为对照,研究了中密度(52500株/hm2)、高密度(75000株/hm2)种植对金海5号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高密度下产量均显著高于中密度;中密度条件下,金海5号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两品种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都显著降低;两品种子粒可溶性糖、蔗糖和粗淀粉含量高密度条件下都高于中密度;郑单958子粒容重高密度条件下显著降低,而金海5号子粒容重受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参试茶树品种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明确其适宜种植的范围和制茶类以及栽培过程中需防范的灾害,为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第4 轮茶树品种桂林点区试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8 个绿茶品种中‘湘妃翠’和‘花秋1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和品质评分均高于对照,其中‘湘妃翠’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参加试验的3 个乌龙茶品种中‘鸿雁13 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质评分高于对照;各参试品种的物候期多数表现为早生种,抗逆性较强,适宜在广西桂林及相似地区的绿茶和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绿豆品种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绿豆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调查其生育期、抗性、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合于广西种植的绿豆品种,为广西绿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试验结果表明,秦豆6号、保865-18-9和中绿5号表现为早熟、直立、株高适中、抗倒伏性强、粒大、子粒绿色有光泽,商品性好,产量高,产量排名前3位,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04.31%、99.86%和90.08%,是比较理想的绿豆品种,较适宜于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年北玉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西南春播玉米组)在保山试点的产量、抗性、果穗性状及农艺性状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渝单8号.6个参试品种中,民生5961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建议在保山海拔1000~2000m范围扩大示范推广;周玉0913丰产性较好,建议在保山海拔1800m以下区域种植应用;金秋7209和康农玉508单季综合表现可以,可继续试种观察;金白玉2号和中单888综合性状表现一般偏下,在保山的种植利用价值不大;对照渝单8号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纯种及甘蔗间种模式下,分别对7个绿豆品种进行连续2年筛选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筛选出生育期短、株高适中、结荚集中、高产的绿豆新品种,为间套种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品种参考。综合2年试验结果,冀绿10号、冀绿11号、中绿5号和桂绿豆L74号成熟期及株高适中、成熟较一致、粒大、产量较高,综合抗性好,是比较理想的绿豆品种,较适宜与甘蔗间种。  相似文献   

10.
引进绿豆和红小豆新品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八个绿豆品种、六个红小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维绿7号、中绿10号、冀绿7号和冀绿9号四个绿豆品种,中红4号、冀红引1号和冀红8937三个红小豆品种,可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早熟高粱品种绥杂7号的合理种植密度,须构建良好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以绥杂7号为试验对象,研究每hm2种植20万、25万、30万、35万、40万株5种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呈增加趋势,穗长、穗粗逐渐下降;对于生物产量而言,高密度高于低密度,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对产量形成具有较高协调性。绥杂7号在佳木斯地区,通过加大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子粒产量,种植密度在35万株/hm2时,子粒产量最大,为8416.67kg/m2。该密度在高粱生产中形成了良好的群体结构,充分发挥了光能利用效率,高粱群体与个体得到协调生长,使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钟腾达 《中国种业》2013,(10):52-53
银蝶糯106是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适宜鲜食和深加工综合利用的优良糯玉米杂交种,2011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1021号)。在2010年广西区鲜食玉米杂交种区试中表现: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35.3kg/667m2,比对照桂糯518增产13.1%,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54.6kg/667m2,比对照增产14.3%,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695kg/667m2,比对照增产13.8%。银蝶糯106玉米粒口感柔韧、糯性十足,甜味十足,皮薄无渣,感观和蒸煮品质现场鉴评综合评分汇总平均值为86.5分(达二级标准) 。该品种表现出苗整齐,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鲜食玉米主产区种植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氮肥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霞 《中国种业》2015,(12):65-66
以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济麦22号、济南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8个不同的氮肥用量处理对其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的群体茎蘖数在3叶期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济麦22号的总茎数在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越冬期和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济南17号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正相关在成熟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当不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数、子粒产量远低于各施氮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则差异不大;施加氮肥时,2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氮肥用量成反比,穗数子粒产量则呈抛物线型分布。施氮量为15kg/667m~2时,济麦22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施氮量为12kg/667m~2时,济南17号子粒产量最高,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2份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为材料,研究鲜食大豆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鲜荚采摘期适宜,均达到鲜食大豆的各项经济指标,且能够正常成熟收获子粒;从出苗到鼓粒采摘需要97~137d;台湾292、苏早1号、龙海3号、浙鲜9号、晋豆39等品种表现产量高、口感好、商品性好、采摘期适宜,是宁夏引黄灌区鲜食大豆种植的较为理想的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和2011年,选用玉米品种聊玉21号,设置4个密度处理,研究了阴雨寡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于夏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子粒产量先增后降,聊玉21号在67500株/hm2时子粒产量最高,超过67500株/hm2则子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相关的性状也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空秆率、秃尖长度等性状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长、穗粗、穗拉数及千粒重等性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穗拉数和千粒重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黑土和潮土条件下中筋和强筋春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变化,于2016-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内通过盆栽试验开展了黑土和潮土对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NM4)、农麦5号(NM5)和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JQ7)、津强8号(JQ8)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土壤相比,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千粒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均较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相比,JQ8具有较高的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相比,NM5具有较高的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土壤类型×品种互作对子粒千粒蛋白质产量及其组分产量、氨基酸产量有显著效应(P<0.05)。总体分析,与潮土相比,黑土显著提高了供试品种的子粒营养品质,且以津强8号的子粒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马铃薯品种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区域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应性强、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结合贵州省特色粮食产业专项项目实施,开展不同品种同田对比试验。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采取大垄(单垄双行)栽培模式,因子一为品种,分别为滕育1号、红美、陇薯7号、黔芋8号、费乌瑞它(CK);因子二为种植密度,分别为3 700窝/667 m2和5 550窝/667 m2。结果表明,陇薯7号、黔芋8号品种产量高,红美、陇薯7号品种商品率最高,黔芋8号、陇薯7号、滕育1号均表现出比对照增产差异性显著,综合平均产量相比对照增产916.8 kg/667 m2、891.5 kg/667 m2和266.2 kg/667 m2,相比对照增产率为46.2%、45.0%和13.4%。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浙西南中海拔山地栽培的菜豆品种,引进菜豆新品种浙芸9号和翠芸十号,以当地已推广种植的优势品种丽芸2号为对照,开展露地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浙芸9号、翠芸十号和丽芸2号均为蔓生型、花冠红色,且嫩荚均为浅绿色扁条状不易纤维化的荚果;翠芸十号的荚长、荚宽、荚厚、单荚重均显著低于对照丽芸2号,浙芸9号仅荚宽显著低于对照,荚长、荚厚和单荚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丽芸2号相比,2个参试菜豆品种在抗锈病、枯萎病、炭疽病上均稍弱;但2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接近于丽芸2号,均具产量高、抗病性较强、品种佳等良种优势,每667m^2产量均可达1728.4kg以上,产值在10889元以上,较适宜丽水的中海拔山地种植,可作为今后中海拔山地菜豆种植的搭配或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韩勇 《中国种业》2016,(1):66-66
<正>安黄绿豆1号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绿豆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27。该品种产量高、适应区域广、粒大,特别是子粒为金黄色的优异特性,突出了小杂粮新奇特的要求,品质方面特别适合绿豆粉皮的加工制作,深受企业认可。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安黄绿豆1号是以安9818为母本、冀绿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法,经系统选择于20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