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县六大作物之一,马铃薯产量的产低也直接影响我县农民的经济入,本文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马铃薯生产繁殖技术及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我县高二半山区的主要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0万多亩以上,2009年种植面积达16.5万亩。随着马铃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指导农民群众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我站在两河口镇恩古久村开展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点,现将马铃薯晚疫病及综合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鹤庆县高寒山区是我县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逐年加重,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后,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技术措施.为我县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顿小明 《甘肃农业》2006,(5):112-113
张家川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关山区域,海拔高,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钾素含量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培马铃薯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马铃薯生产成为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常年栽培面积8~10万亩,占全县粮田面积的15%左右,对全县粮食生产、农民脱贫致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块茎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运输困难,种性退化速度快,成为长期困扰生产的一大限制因素。1992年,我县引进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技术,建立了生产、扩繁及推广体系,为大田生产提供恢复优良种性的一、二级脱毒种薯,提高了我县马铃薯生产的整体水平,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存在有待进一步深化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县发展马铃薯产业实际,提出旱地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多乱杂、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贮运条件差、加工技术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该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15年启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现已成为巧家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和农业主导性产业。在省、市各级部门及领导的支持推动下,我县近几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产量较快增长,农民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作为我县农业一项新兴并主导性发展的产业,尚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田间管理粗放、标准化种植程度低,产出率低、致使经济效益不高。要确保广大农户通过马铃薯种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进一步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将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精准扶贫"抓手",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切实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各类品种品质,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实力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米脂县位于无定河沿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马铃薯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米脂县农业局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垄沟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把马铃薯产业引上了健康发展之路,马铃薯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充分利用我县光热水土资源,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根据工作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在认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米脂县优  相似文献   

9.
松溪县光照强、温差大、总体污染程度低,非常有利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潜力大。马铃薯是松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加工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已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由自给性向商品性生产转变,成为我县稳产、高产、经济价值高的优势作物。特别是“九五”以来,利用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合作机遇,联合开发马铃薯资源,使马铃薯生产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我县贫困山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已成为制约我县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晚疫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结合我县生产实际,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脱毒种薯为基础,以种薯处理和化学药剂专业化防控为重点,以健身栽培为补充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