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从1995年以来在吉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危害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矮缩、白穗,幼虫有转株危害的特点,危害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气候因为,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羽化期逐年提前,且显不规律变化;2008年6月25日在万昌镇靠近屯边的田块出现了水稻枯鞘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萍 《现代农业》2005,(7):19-19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影响产量和品质。做好二化螟的防治,促进水稻丰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危害症状分蘖期受一代幼虫危害,造成枯心苗和枯梢;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枯穗和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多,易倒折。二、发生特点在辽北一年二代,幼虫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于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2~3寸的叶梢上;6月中旬见一代幼虫蛀食叶梢,出现枯梢,7月…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代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穗期被2代二化螟为害后,以虫伤株为主,受害严重植株,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防治上应掌握在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虫未侵入前施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4.
<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会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会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会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近年来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的态势,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等作物。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发现水稻二化螟幼虫后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二化螟在吉林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吉粳88水稻品种二化螟虫害较重,它的危害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矮缩、白穗,幼虫有转株危害的特点,危害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气候原因,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教师钻蛀水稻茎秆。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实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二化螟从1995年以来在吉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危害可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矮缩、自穗,幼虫有转株危害的特点,危害期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并且由于气候原因,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化蛹期、羽化期逐年提前,且显不规律变化;2008年6月25日在万昌镇靠近屯边的田块出现了水稻枯鞘现象。由于危害时间延长,加之连续使用单一沙蚕毒素类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对其逐渐产生抗药性,防效下降,这势必要求我们更换一种防效期长、无抗药性的新方法来防治水稻二化螟,为此进行本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8.
危害橄榄果实的杧果小齿螟以幼虫蛀食橄榄果实,受害林分虫株率达10%~100%,单株果实受害率5%~60%。该虫在福建平和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朽木或树干裂缝内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3d后交配产卵,卵产于两果之间靠接处,卵期6~8d。幼虫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有2个危害高峰期;老熟幼虫爬出蛀果在枯枝或朽木中化蛹,蛹期13—21d。该虫危害下坡比上坡重,不同品种之间大红心受害较重。清除树上、园中枯枝朽木,能显著减少虫口密度,可有效降低受害率。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以幼虫危害水稻,幼虫有群集和转株为害的习性.二龄前群集危害,二至三龄期开始转株危害,遇缺水干旱时转株频繁,危害加重.针对以上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以幼虫危害水稻,幼虫有群集和转株为害的习性。二龄前群集危害,二至三龄期开始转株危害,遇缺水干旱时转株频繁,危害加重。针对以上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二化螟属钻蛀性害虫,我地1年发生不完全3代。其中1代危害集中,2、3代相对分散。其幼虫危害水稻分集中——分散——转株3个阶段,即初孵蚁螟开始集中叶鞘内侧危害,约7~10天后吐丝随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取食不同程度受害毛竹叶对毛竹黑叶蜂种群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受害林分毛竹黑叶蜂种群数量变动特点.结果表明,以不同程度受害竹叶饲喂毛竹黑叶蜂第1代幼虫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取食中、重度受害的竹叶,幼虫各龄历期较取食轻度受害竹叶和未受害竹叶普遍延长,死亡率明显上升;其化蛹率低、雌性比低、每雌生殖力显著下降,下一代种群数量明显衰退.而取食轻度危害程度竹叶的第1代幼虫与取食未受害竹叶的幼虫死亡率、化蛹率、雌性比、每雌生殖力相近,下一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研究结果为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提高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  相似文献   

14.
<正>二化螟俗称钻心虫、蛀秆虫,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从分布情况上看,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以往以江南稻区较为严重,但现已波及到东北,而我省近几年就有加重的趋势。二化螟除了危害水稻外,还危害玉米、小麦等作物。一、症状识别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穗苞和茎秆等。在不同生育期受害后形成不同的危害症状。较为典型就是"枯心"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比较大。由于二化螟属于钻蛀性害虫,叶鞘受到侵害后形成鞘  相似文献   

15.
一、稻螟虫白穗 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防治三化螟:一是在幼虫未下移前拔除虫株;二是保护青蛙;三是在各代螟蛾盛发期点灯诱杀;四是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螟除净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结论]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棉田玉米螟危害损失及经济阈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棉田玉米螟扩散危害行为及其卵块在棉田内的空间分布,以考察不同含卵样点所造成的棉花受害数量,研究了棉田内不同玉米螟卵块密度与棉花受害各器官数量关系,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同时,系统测定了棉花受害的器官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得出二代玉米螟蛀食棉茎平均损失2.14个铃,单株皮棉减产3.85g;二、三代蛀食过的棉铃单铃损失皮棉分别为1.69g和1.58g。据此,提出了棉田玉米螟危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EIL):二代为百株3.72块卵,三代为百株4.97块卵,为棉田玉米螟化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潜叶蝇,属于双翅目水蝇科。幼虫危害稻苗,潜入稻叶内咬食叶肉仅留下表皮,致受害叶片呈白色条斑纹或腐烂,严重时造成全株枯死。从水稻秧田揭膜开始至插秧缓苗期是水稻潜叶蝇为害的主要时期,深灌或弱苗上为害尤其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二化螟是本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各时期的危害对产量影响都很大。因其蛀入水稻茎内为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为了有效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下面对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二化螟也叫水稻钻心虫,全国稻区均有发生,是北方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可引起不同的为害。在水稻分蘖初期,幼龄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造成水稻枯鞘;以后逐渐分散蛀食新叶,形成枯心苗;孕穗期幼虫蛀食稻茎,形  相似文献   

20.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