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酵床养猪及常规养猪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酵床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选择60 d龄大小体重约26 kg的长白猪2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常规法饲养),通过试验期为120 d的对比饲养试验,分别对60 d、120 d的增重和饲料消耗量进行分析,以及试验期结束后随机屠宰5头试验猪作肉质测定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用量试验组比对照组低0.4 kg/(头·d)(P<0.05);试验组饲养成本比对照组低27.9元;6项肉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舍环境的影响,选取400 头平均体重21.57 (依2.20)kg 的(长伊大)伊杜杂交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试验期为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 日粮,传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微生态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传 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干清粪圈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干清粪圈栏 饲养;发酵床模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床圈栏饲养。结果表明院发酵床模式组猪的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舍区氨气、硫化氢、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细菌总数较干清粪圈栏组降低,空气环境质 量接近对照组水平。证明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业科技》2014,(1):57-57
福建省农科院现代设施农业样板工程福清二期项目已破土动工,该项目使用最新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生态养猪技术,每栏面积2000~4000m2,年出栏生猪4500—9000头,整个饲养过程只需1人操作。大栏地面铺设了80cm厚的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发酵床采用进口“椰糠”加酵母菌拌合制成,1000多只猪排放的粪便被发酵床吸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无臭气的清洁化养猪。发酵床内的微生物与猪排放的粪便混合发酵,是优质的腐殖质原料。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是发酵床养猪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的猪舍结构,与常规发酵床养猪的区别,发酵床大栏养猪的突出优势及其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现代设施农业样板工程福清二期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使用最新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生态养猪技术,一个栏的面积2000~4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4500~9000头,整个饲养过程只需一人操作。大栏地面铺设了80厘米厚的微生物发酵床,微生物发酵床采用印尼进口的"椰糠"加酵母菌拌和制成,1000多只猪排放的粪便被发酵床吸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无臭气的清洁化养猪。发酵床内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1.发酵床养猪+牧草种植 投资规模:10万元.建造面积为120平方米的发酵床.牧草种植面积为1334平方米(2亩).饲养规模为每批猪80头,全年饲养3批,共240头.年效益3万~5万元.  相似文献   

7.
对秸秆型发酵床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养猪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的耗水量、日增重、饲料用量、用工量等,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可提高劳动效率60%以上;常规养殖用水量是发酵床养殖的6.89倍,节水率为85.49%;发酵床组猪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常规养殖组,耗料增重比低于常规养殖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益生菌发酵床养猪对猪生产性能及饲养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kg的三元杂交(本地白♀×大约克♂)猪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8头公猪,7头母猪。第1组对照组:传统水泥地圈栏;第2组试验组:发酵床圈栏(负压抽风);第3组试验组:发酵床圈栏(负压抽风﹢水帘降温),试验期为150d。结果表明,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13.34%;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8%、6.06%;发病率降低了14.52%、19.35%;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2.61%、3.55%;猪胴体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猪肉检测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发酵床养猪+牧草种植 投资规模:10万元.建造发酵床面积120平方米,牧草种植面1330平方米(2亩),饲养规模每批80头,年饲养3批,共240头.年效益3万~5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一、发酵床养猪+牧草种植 投资规模:10万元。建造发酵床面积120平方米,牧草种植面积1330平方米(2亩),饲养规模每批80头,年饲养3批,共240头。年效益3万-5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养猪发酵床中致病菌的情况,本研究采集了四川地区发酵床不同深度的垫料分离细菌并进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以便为发酵床养猪安全性提供参考性数据。结果表明,发酵床中共分离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共14大类致病性细菌,常规饲养仅分离到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单胞菌、猪嗜血杆菌、粪肠球菌、莫拉菌属共7大类致病菌,远低于发酵床中分离到的细菌数量;小白鼠治病结果表明,发酵床中分离到的细菌存在较高的致病性,其致死率高于从常规饲养中分离到的细菌。研究表明发酵床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致病菌,对猪群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证实发酵床养猪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抗病力的影响,将6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的"杜×长×大"商品猪2 000头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大栏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水泥地板饲养方式进行育肥,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120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6头猪空腹采集血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组提高0.86%(P0.05),丙氨酸转移酶活性降低33.8%(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39.8%(P0.01),总胆固醇含量增加9.4%(P0.05),总胆红素增加36.4%(P0.05),血糖降低41.4%(P0.01);IgA(g·L-1)含量增加34.05%(P0.01),IgG(g·L-1)含量提高21.6%(P0.01),IgM(g·L-1)含量提高17.3%(P0.05);猪瘟抗体效价比对照组增加37%(P0.05)。结果表明大栏微生物发酵床饲养方式,可以改善猪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降低猪的应激,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区微生物发酵床栏舍对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择胎次为4胎的健康能繁摩拉繁杂交一代水牛90头,随机分成3个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进行为期180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栏舍,试验Ⅰ组传统微生态发酵床栏舍和试验Ⅱ组分区间微生态发酵床栏舍。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奶牛的日均产乳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均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奶牛的整体牛体清洁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但和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奶牛每天趴卧时间、趴卧次数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相比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试验Ⅱ组奶牛综合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可见,与传统水泥地面和传统微生态发酵床栏舍相比,分区微生态发酵床牛舍能提高奶牛产乳性能、乳品质量以及牛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棉秆替代锯末制作发酵床养殖的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3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商品育肥猪3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随机分成3组并分别饲养:试验Ⅰ组,稻壳、锯末配比为5∶5的发酵床;试验Ⅱ组,稻壳、锯末、棉秆配比为5∶3∶2的发酵床;对照组为常规水泥地面。结果表明,试验Ⅱ组用棉秆部分替代锯末发酵效果良好,发酵床舍内温度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猪末重、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试验Ⅰ组,末重、料肉比均虽然低于试验Ⅰ组,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试验Ⅱ组的饲养总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节约22.7元/头和43.7元/头。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在山东、吉林、福建等省先后推广自然养猪法,从而带动全国出现了自然养猪法热潮。据山东省的不完全统计,已有836家场户使用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面积44.60万米2,存养生猪31.17万头,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在不断加速。2008年6月底前,山东省有2485家场户利用自然养猪法,发酵床面积可达118.54万米2、存养生猪67.19万头的饲养规模。日前,在长春市召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发酵床养猪常见的疾病类型及防治方法,于猪舍铺设发酵床,以100头幼猪(25kg以下)为观察对象,通过饲养将幼猪喂养至90kg以上,总结饲养过程中幼猪疾病发生并整合相关防治技术。结果为幼猪生长发育良好,营养指标可达到规定标准,猪舍排放也在规定范围之内;发酵床养猪过程中常见疾病主要有3种,分别是寄生虫病、呼吸道疾病及抗酸菌病。结论表明:通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防治发酵床养猪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可将猪疾病的传染性和损害结果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从而提高小猪饲养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殖的区别,分析发酵床养殖的优点,为养殖业提供方向。方法:选取种猪120头,分为发酵养殖组和传统养殖组进行养殖,观察两组猪生长情况、患病情况和养殖其他情况的不同之处。结果:发酵组使用的饲料明显好于传统组,并且发酵组患病的比率也要少于传统养殖组。结论:采用发酵床进行养殖,能够改善猪场的养殖环境,减少猪染病的风险,提升猪场的经济效益,可以应用在规模化养猪中。  相似文献   

19.
零排放无污染发酵床养猪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床饲养模式是山东省于2006年从日本引进的新型零排放无污染养猪模式。本试验在猪舍建筑设计、发酵床垫料的选择、发酵床制作和维护、猪的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要确保良好的通风和排湿性能;发酵床垫料可根据本地的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菌种、发酵原料要充分混合均匀,堆积发酵时间一般为7—10天。发酵床垫料厚度一般为80cm左右,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发酵床的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殖效果,将100头20kg仔猪分为2组,分别置于发酵舍和传统舍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饲养的环保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