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乙腈萃取法,从硫酸头孢喹肟的油混悬制剂中萃取出有效成分——硫酸头孢喹肟,以养殖场分离的5株大肠杆菌和3株沙门菌为试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同时以养殖户饲养的罗斯308肉仔鸡为试验对象,试验组于7日龄注射硫酸头孢喹肟.结果表明:硫酸头孢喹肟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低于硫酸头孢噻呋钠MIC值的25%,对沙门菌的效果显著,国产头孢噻呋钠和进口头孢噻呋钠抑菌效果相当.临床试验数据表明,7日龄注射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注射5d后试验组鸡群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62.7%,且试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活性及体内药效作用,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托氟沙星纳米乳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比较;以鼠伤寒沙门菌人工感染的雏鸡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浓度托氟沙星纳米乳的体内药效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托氟沙星纳米乳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MIC为0.25μg/mL~2.00μg/mL,其抑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MBC为0.25μg/mL~4.00μg/mL,其抗菌活性是托氟沙星原药的2倍~8倍,盐酸左氧氟沙星的2倍~8倍。体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低剂量(40mg/L)和中剂量(60mg/L)的托氟沙星纳米乳可显著降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雏鸡的死亡率和体重损失。托氟沙星纳米乳以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增强了托氟沙星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内外抵抗作用,提高了托氟沙星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头孢泊肟酯片溶出度测定方法,通过比较自制头孢泊肟酯片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评价两种制剂体外溶出行为是否一致。测定自制制剂及参比制剂在盐酸溶液(pH=1.5)、甘氨酸-氯化钠-盐酸溶液(pH=3.0)、醋酸盐缓冲液(pH=4.0)、磷酸盐缓冲液(pH=6.8)的溶出曲线,并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在4种溶出介质中,3批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均相似。本研究建立的溶出试验方法能有效控制自制头孢泊肟酯片的质量,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牛至油、小檗碱、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及氟苯尼考6种药物对分离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种药物联用对1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和标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析牛至油与小檗碱等5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筛选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有效的药物及复方牛至油口服乳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株产ESBLs鸡大肠杆菌对牛至油、小檗碱敏感,对4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小檗碱与牛至油联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本文从广东省内临床发病猪禽的内脏中分离出50株菌株,经过分离鉴定试验筛选出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最后对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赛头孢、新头孢、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抗菌药较为敏感,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比率之和均在75%以上。所有菌株至少对3种抗菌药耐药,27号菌和36号菌对抗菌药有较强耐药性,分别对12和11种药物耐药。对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选环丙沙星、新头孢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对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选新头孢、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和山苍子油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从中选出抑菌能力较强的精油,继续测定其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替抗潜力的精油并评估精油作为抑菌剂应用在饲料中的前景。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在固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和山苍子油,分别接种产肠毒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初步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精油,利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测定其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终筛选出抑菌能力较强的精油。结果表明:①通过初筛,发现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和丁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选择该五种精油进行复筛;②复筛结果表明,精油对供试菌株的抑菌能力由强到弱为百里香酚>肉桂醛>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为0.02%~0.07%、0.02%~0.08%、0.03%~0.07%、0.04%~0.09%、0.07%~0.18%;③百里香酚、肉桂醛、香芹酚、牛至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极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从泡菜中分离的一株副干酪乳杆菌进行生长曲线测定、耐酸试验、耐猪胆盐试验、人工模拟猪胃肠道环境耐受性试验和抑菌试验等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微生态制剂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从泡菜中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耐酸性强(pH 2.0)和耐高胆盐质量分数(质量/体积0.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4种中草药,分别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提取其有效成分,采用纸片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在体外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4种提取物体外抑菌的最优组方.结果表明,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的水提物对两种试验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较醇提取强,秦皮的醇提物抑菌活性较水提物强,且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和大青叶的水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秦皮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0.025 g/mL).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优组方为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的比为4∶1∶2∶2;抑制沙门氏菌的最优组方为2∶2∶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 并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成分的联合抑菌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口服液主要成分含量;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口服液、5%牛至油溶液及1%博落回溶液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对5%牛至油溶液与1%博落回溶液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液最优配方为: 5%牛至油, 1%博落回提取物, 25%增溶剂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 0.02%抗氧化剂2, 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余量为水。口服液中香芹酚的含量为42.59 mg/mL, 血根碱含量为6.51 mg/mL。口服液对4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9、16.4、23.7和17.0 mm, MIC分别为3.125、3.125、1.5625和1.5625 μL/mL, MBC分别为12.5、6.25、3.125和3.125 μL/mL; 5%牛至油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25、12.5、6.25和100 μL/mL, MBC分别为100、50、25和>200 μL/mL; 1%博落回溶液对4种菌的MIC分别为6.25、12.5、3.125和6.25 μL/mL, MBC分别为50、25、6.25和25 μL/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 二者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起相加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 对粪链球菌为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制备了牛至油博落回口服溶液剂, 该制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规模养殖场肉鸭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荣昌及周边地区规模养殖场肉鸭源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提供依据,试验对鸭源大肠杆菌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致病菌43株,其中大肠杆菌34株,占79.1%(34/43);沙门杆菌8株,占18.6%;未知菌1株。多数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奈替米星、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诺氟沙星中敏,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硫酸头孢喹肟的理化性质,通过考察助溶剂、赋形剂、pH及活性炭使用等确定了硫酸头孢喹肟冻干粉针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对样品进行质量考察及体外抑菌研究。结果显示,助溶剂为L-赖氨酸,赋型剂为甘露醇和右旋糖酐为(2%∶2%),pH为6.5,活性炭用量为0.01%,所制备的产品中硫酸头孢喹肟含量为标示量100.14%,质量符合药典有关注射剂的要求,制剂与原料药抗菌活性相差不大,抗菌活性优良。筛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可为硫酸头孢喹肟冻干粉针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煎煮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测定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穿心莲、黄柏、乌梅、大黄、金银花和连翘共10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各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测定pH值对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乌梅3种中药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78士2.63 mm和14.58士3.45 mm;乌梅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黄连的抑菌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略有升高,黄芩的抑菌效果随pH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68-1571
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中采取奶样46份,用于分离与鉴定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引起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苦豆草提取物对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340、0.585、2.340、4.687m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9.375mg/L。结果表明:苦豆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硫酸头孢喹肟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头孢喹肟(Cefquinome)属第4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本试验测定了硫酸头孢喹肟对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包括无乳和停乳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1~2、≤0.031~0.25、≤0.031~0.125、≤0.031~0.5、≤0.031μg/mL。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样品(50份)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后的致病性猪大肠杆菌选用12种中药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将筛选出来的中药与抗生素进行中西联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并分析中西药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集的50份样品有23株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且23株菌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23株试验菌株对测试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试验菌株对甘草耐药率最高(82.6%),其次为生地(78.2%),而对黄柏(17.3%)和白头翁(21.7%)耐药性较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柏、白头翁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不仅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延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0):102-104
为了评价金英汤对临床分离的1株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 DNA鉴定及致病性观察,并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测定金英汤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金英汤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1.25 mg/m L和62.5 mg/m L。结果提示,该猪场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存在,应该对该场进行彻底消毒,金英汤对大肠杆菌分离株具有抑制作用,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牛至油前体化合物进行了药效学和一般毒性的研究,为该药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促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牛至油对鸡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P<0.05);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牛至油前体化合物的代谢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酚,对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牛至油前体化合物对小鼠的经口LD50为1.660 g/kg,按国际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为低毒;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牛至油的安全范围大,该物质90 d喂养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小鼠各项观察指标未产生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显示:牛至油前体化合物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临床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旨在测定牛至油及其与5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抗菌活性。用两倍稀释法测定牛至油对16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包括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和8株不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挑选几株耐药菌株用棋盘法测定牛至油与头孢噻呋、左旋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联用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对产ESBLs和不产ESBLs菌的MIC值均为0.25mg/ml;牛至油与左旋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与头孢噻呋、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存在相加作用或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可饲精油(肉桂油、牛至油和百里香油)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用微板指示剂法测定3种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猪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和霍乱沙门菌A72的体外抑菌活力。结果表明:肉桂油及其主要成分的抑菌活力最强,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400~800μL/L;百里香油及其主要成分百里香酚的作用次之,MIC为1 600μL/L;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香芹酚的作用最差,MIC为1 600~3 200μ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