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濒危植物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及同属植物紫花粗筒苣苔(O.elegantissima)和都匀马铃苣苔(O.duyunensis)为研究对象,在同等保育生境中进行叶光合生理特性及解剖结构的比较,探讨辐花苣苔与同属2种植物光合能力与叶生理结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辐花苣苔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低于其他2种苦苣苔(P<0.05),叶绿素初始荧光显著高于紫花粗筒苣苔和都匀马铃苣苔(P<0.05),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学活性、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在3种植物中为最小;在光合日进程中,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呈现出较一致的双峰曲线特点,胞间CO2浓度趋势均呈“W”型,气孔导度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随后再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均出现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且各指标均呈现出辐花苣苔最低的特点;在光响应中辐花苣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2.24μmol/(m2·s),显著较低,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均值分别为1.14μmol/(m2·s)和51....  相似文献   

2.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池报春苣苔(Primulina hochiensis)、线叶报春苣苔(P.linearifolia)、永福报春苣苔(P.yungfuensis)、尖萼报春苣苔(P.pungentisepala)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3种扦插方式和3种扦插基质对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珍珠岩:草炭=1∶1(V/V)基质中的扦插效果最好,形成的子株数最多(19.67~29.67),不定根发生时间最短(28.33~41 d),不定芽发生时间最快(63.67~79.67 d);河池报春苣苔以全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线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以半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var.reticulata)、紫花马铃苣苔(O.argyreia)、大叶石上莲(O.benthamii)、疏花唇柱苣苔(Chirita laxiflora)、短序唇柱苣苔(C.depressa)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栽培在不同pH基质中的每种植物材料生长冠幅、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原生土壤的pH和电导率。结果表明,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均偏爱弱酸性环境,在5~6 pH范围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增长。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出这5种苦苣苔科植物较耐瘠薄,但性喜湿润,对水分需求较大,在栽培中需根据其习性调节基质理化性质以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0种野生苦苣苔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长状况、适应性、观赏性状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生长势中等或强壮;从高海拔地区引种的种类适应性较差;有8种苦苣苔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较强、观赏性较优,分别为百寿唇柱苣苔(Chirita baishouensis)、牛耳朵(C.eburnea)、丽叶唇柱苣苔(C.pulchurfolia)、硬叶唇柱苣苔(C.sclerophylla)、刺齿唇柱苣苔(C.spinulos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南丹抱春苣苔(Primulina nandanensis)、朱红苣苔(Calcareoboea coccinea)。  相似文献   

5.
通过寿城报春苣苔(Primulina shouchengensis)和龙氏报春苣苔(P.longii)的无土栽培试验,比较了5种营养液配方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液配方处理对寿城报春苣苔和龙氏报春苣苔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综合各营养液处理对2种报春苣苔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英国休伊特营养液(T_4)是寿城报春苣苔的最佳营养液配方;日本园试配方(T_5)是龙氏报春苣苔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6.
以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为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在晴朗天气下分别测定其成熟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等,探讨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不尽相同,不同物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叶表温度、大气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分别为蚂蝗七钟冠唇柱苣苔大根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弄岗唇柱苣苔;其光饱和点(LSP)都在600~800μmol/(m2·s)之间,差别不大,但也明显低于一般植物;CO2补偿点(CCP)都介于80~125 mg/m3之间,而CO2饱和点(CSP)均在1 100 mg/m3以上,最高的钟冠唇柱苣苔甚至达到1 637 mg/m3。  相似文献   

7.
以尖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pungentisepala)、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翔鸟报春苣苔(Primulina‘Flying Wings’)和启明星报春苣苔(Primulina‘Venus’)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比较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延长,仅尖萼报春苣苔干旱30 d时初始荧光(Fo)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Fo无显著变化。尖萼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最大荧光(Fm)与0 d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永福报春苣苔Fm则在干旱45 d显著低于0 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和翔鸟报春苣苔分别在干旱30 d和15 d显著上升,启明星报春苣苔在干旱45 d显著下降。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永福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与启明星报春苣苔均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下降,而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与30 d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先升高后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和30 d显著上升,干旱45 d则显著下降,永福报春苣苔在不同干旱时间内均显著上升,翔鸟和启明星报春苣苔仅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qP)的变化趋势中,尖萼报春苣苔与永福报春苣苔无显著变化,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恩施州苦苣苔科植物资源的多样性,2014—2015年不同季节采用线路调查和重点区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恩施州苦苣苔科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恩施州分布苦苣苔科植物13属32种,其中多数附生于石灰岩壁上,以多年生草本、紫花种类为主。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及开发潜力的苦苣苔科植物有16种,主要为粗筒苣苔属、唇柱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及蛛毛苣苔属等。  相似文献   

9.
为给苦苣苔科植物的药用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苣苔科4属40种植物的毛蕊花糖苷与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有30种含有毛蕊花糖苷,其中只有半蒴苣苔属11种植物全部含有,吊石苣苔属不含有毛蕊花糖苷,且半蒴苣苔属在4个属间分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0.078%;吊石苣苔属分布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004 4%。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为0.31%~7.84%。报春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芒毛苣苔属的黄酮含量分布均无明确规律,含量高低差异较大。其中,半蒴苣苔属植物毛蕊花糖苷和总黄酮平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78%和4.53%。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叶片11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翔鸟'报春苣苔、 '启明星'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和尖萼报春苣苔4种报春苣苔在干旱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4种报春苣苔的POD、SOD、CAT的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的含量呈上升趋势,Pro和ABA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ROS和MD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叶绿素a/b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变化不显著.4种报春苣苔的抗旱能力强弱为:'翔鸟'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启明星'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  相似文献   

11.
对苦苣苔科植物光照度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提高苦苣苔盆栽花卉品质,并推动其在园林中的合理配置应用。测定蚂蝗七、牛耳朵、银色鹿角、纤细半蒴苣苔、革叶粗筒苣苔、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7种苦苣苔科植物在不同遮光情况下的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观察其生长量。综合分析比较表明,7种苦苣苔科植物都有较强的耐阴性,在光照度为2 000~8 000 lx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对光照度的适应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吊石苣苔、粉绿异裂苣苔、银色鹿角、革叶粗筒苣苔、蚂蝗七、纤细半蒴苣苔、牛耳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3种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的叶插繁殖条件,为报春苣苔属花卉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牛耳朵进行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不同部位叶片的叶插试验,对龙氏报春苣苔和线叶报春苣苔进行不同基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和稻壳炭)配比的叶插试验,分析各报春苣苔的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筛选适宜报春苣苔叶插繁殖的最优组合。【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IBA、NAA和IAA)对牛耳朵叶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50、100和150 mg/L)和叶片部位(上、中和下部)对牛耳朵叶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牛耳朵叶插的最优处理方式为以150 mg/L IBA速蘸叶片下部后再扦插。泥炭对龙氏报春苣苔的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具有显著影响,对叶插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珍珠岩、蛭石和稻壳炭对龙氏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龙氏报春苣苔叶插基质的最优组合为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8∶2∶4∶1。泥炭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子株数和新叶总数无显著影响;蛭石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影响显著;珍珠岩和稻壳炭对线叶报春苣苔叶插成活率、子株数、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线叶报春苣苔叶插基质的最优组合为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4∶2∶4∶3。【结论】生产上牛耳朵以叶片的下部为插穗,以150 mg/L IBA速蘸后的扦插效果较佳;龙氏报春苣苔和线叶报春苣苔分别以泥炭∶珍珠岩∶蛭石∶稻壳炭(体积比)=8∶2∶4∶1和4∶2∶4∶3为扦插基质,可获得较佳的叶插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野外18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生存群落20个优势种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戟叶圣蕨(Dictyocline sagittifolia Ching)、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Desv.)Spring]、球子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phaerosora(Tagawa)Ching]和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 Ching)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752 3和0.759 8、1.604 5和1.035 5、1.627 2和1.158 7、1.771 4和0.601 6;瑶山苣苔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324 6和0.456 5。瑶山苣苔群落中20个优势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大部分在0.10~0.25,大于0.20的只有18对,占总对数的9.47%,表明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的竞争关系较弱。瑶山苣苔多生长在林下石壁上,在空间上易发生生态位分离,从而确保了与其他物种的共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种群统计学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植物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分布较广,主要生长于石面和石缝上,海拔高度在429~1135m;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座苣苔有4432株;针对茂兰保护区单座苣苔资源现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唇柱苣苔属5种药用植物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和广西植物所(IBK)等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对5种极易混淆的唇柱苣苔属药用植物进行了考证,订正了中药文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不同基质对吊石苣苔扦插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为药用植物吊石苣苔繁殖、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吊石苣苔为研究对象,采用扦插方法研究2种插穗[有顶芽(A1)和无顶芽(A2)]在5种基质[珍珠岩(B1)、草炭土(B2)、蛭石(B3)、蛭石+草炭土(B4)及珍珠岩+草炭土(B5)]中扦插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基质成分与插穗生长的相关性,筛选出吊石苣苔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结果】吊石苣苔2种插穗在5种基质上均能生长,地下茎数为2.00~3.95条,A2B1最多,A1B2其次,A1B5最少,在珍珠岩(2.25条/3.95条)和草炭土(3.50条/2.50条)中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地下茎长为4.84~11.00 cm, A1B5最长,A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大根报春苣苔扦插成活的因素,优化其扦插繁殖技术,为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大根报春苣苔叶片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两组试验。其中,泥炭(1.0、2.0和3.0 L)(A_1、A_2和A_3水平)、珍珠岩(0.5、1.0和1.5 L)(B_1、B_2和B_3水平)、蛭石(0.5、1.0和1.5 L)(C_1、C_2和C_3水平)3种不同基质组分为第一组试验;叶片部位(上部、中部和下部)(D_1、D_2和D_3水平),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2∶1∶1、4∶2∶1、6∶3∶1(E_1、E_2和E_3水平),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100、200和300 mg/L)(F_1、F_2和F_3水平)3个因素为第二组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大根报春苣苔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优组合。【结果】在基质组分的试验中,泥炭对大根报春苣苔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珍珠岩对扦插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而蛭石对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不同基质成分对大根报春苣苔扦插效果的影响表现为泥炭珍珠岩蛭石,扦插基质以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6∶3∶2为最佳。在3个因素试验中,IBA+NAA浓度对新叶总数有显著影响;基质对扦插成活率、子株数和新叶总数均无显著影响;叶片部位对子株数和新叶总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扦插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不同因素对扦插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叶片部位IBA+NAA浓度基质,最佳扦插组合为采用叶片上部,以100 mg/L的IBA和NAA等量混合处理,扦插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配比为2∶1∶1的混合基质。【结论】不同因素对大根报春苣苔扦插效果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泥炭对扦插效果的影响最明显。筛选出的最佳基质配比及最佳扦插组合适合在大根报春苣苔产业化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红花忌寒苣苔又名长 筒花,为苦苣苔科忌寒苣苔 属植物。植株低矮,花形奇 异,花期长,是目前欧美地 区最流行的窗台盆花和吊篮 材料之一。19世纪中叶从南 美引种到欧洲,20世纪70 年代在英、美、荷兰等国育 种并推出新品种。如今,在 国际花卉市场已常见红花忌 寒苣苔的新品种上市。  相似文献   

20.
从扦插前准备、扦插方法、扦插后管理、定植移栽和盆苗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叶片扦插繁殖、栽培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种苗繁殖以及栽培生产提供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