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病鸡以咳嗽、打喷嚏、呼吸锣音为特征。该病还能引起雏鸡肾脏病变,在产蛋鸡群中则经常导致产蛋下降及软壳蛋、畸形蛋、蛋清稀薄等。呼吸系统和肾脏损伤是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单股正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病毒粒子形态为多形性,但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为80~120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个代表种,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其特征为病鸡咳嗽、打喷嚏,气管发出罗音;蛋鸡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肾型病鸡肾肿大、苍白,有大量尿酸盐沉积等。1生物学特性病毒粒子略呈球形,有时呈现多形性,大小不尽相同。在细胞浆中的病毒颗粒,其直径为200nm;而在鸡胚尿囊液和羊水中为70~100nm。有囊膜,其上均匀而松散排列着棒状纤突,长约20nm,基部窄而末端宽大为球形。该病毒为正股单链RNA病毒,在胞浆内复制。未经…  相似文献   

3.
郭红建 《中国畜牧业》2023,(14):109-110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损失,但一直以来仅采用疫苗来防治该病,没有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得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病就表现得束手无策,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一、病原简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的成员。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而且具有囊膜。病毒具有多种流行株和变异株,这些毒株又有很多血清型,  相似文献   

4.
查红波 《猪业科学》2001,18(2):41-4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但会引起鸡只 死亡,而且临床型感染和亚临床感染(常被忽视)均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下降 。常继发或并发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 误诊。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加上不适当的免疫程序,常导致免疫 失败,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 1 病原和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囊膜 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纤突蛋白S1片段与诱导产生病毒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有关,S2片 段与病毒吸附细胞有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本身没有血凝特性,但是经胰酶、卵磷脂酶 C、家兔A型魏氏梭菌等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干扰新城疫病毒的增殖 。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易感性很高。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目前至少有29种,并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 断出现。通过S1基因系列分析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但会引起鸡只死亡,而且临诊型感染和亚临诊感染(常被忽视)均会致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加上不适当的免疫程序,常导致免疫失败,致使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一、病原和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纤突蛋白S1片段与诱导…  相似文献   

6.
(一)鸡传支的几种表现型鸡传支全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致病原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表现型有肾型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呼吸型传支,还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表现型,其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对蛋鸡的生长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在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以多血清型和高变异性使免疫预防复杂化和费用增高,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毒是有囊膜呈中等多形性球状或椭圆形的病毒粒子,表面有...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原及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其为双股DNA,有囊膜。病毒大量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其对普通消毒药物敏感,1%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普遍发生和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它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出罗音。成年鸡感染后,则以产蛋下降、产软皮蛋和畸形蛋为主要特征。雏鸡早期感染了传支病毒后,其输卵管的发育则受到抑制,长到成年鸡时成为不产蛋的“假母鸡”。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传支)病毒存在着型的多样性和毒力的差异,不同抗原型和不同毒力的病毒所引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为跟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流行情况,2015年我们从在江苏某养鸡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鸡群采集分离到1株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在鸡胚上连传6代出现鸡胚典型病变,死亡鸡胚全身出血明显,未死鸡胚发育受阻,呈明显的侏儒胚、蜷缩。分离株S1基因RT-PCR扩增可见到清晰的1. 7 kb左右大小的条带,与引物设计的预期结果相符,与Gen Bank中的IBV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进化树看,分离株属于IBV当前主要流行的QX型。电镜下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特异性地被该分离株的高免血清所抑制;对热、酸碱、胰酶有一定耐受性,对脂溶剂敏感,符合鸡传染性支气管关病毒(IBV)有囊膜的特性;该分离株的最小致病量为102. 0EID50。该毒株灭活苗0. 25 m L/只免疫即可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符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多血清型和多组织嗜性,主要有嗜呼吸道型、嗜肾型、嗜生殖器官型、嗜消化道型等。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我国,邝荣禄于1972年首次报道在广东省发生鸡的IB,随后国内大部分省份都有本病发生的报道。目前流行的IB主要有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几种类型,其特征为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啰音,在雏鸡还可出现流涕,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质量变劣,有的剖检可见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使各种年龄、  相似文献   

13.
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致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在一些养鸡场(户)的鸡群中广泛流行,常常引起雏鸡和幼鸡大批死亡,严重影响成鸡的产蛋性能和蛋的质量,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症状,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蛋鸡产蛋量下降。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经免疫接种的鸡群也时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输卵管病变及产蛋率下降等症状。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通常使饲料报酬降低,产蛋下降或无产蛋高峰。近年来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各地流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 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肾脏病变等为特征。自 1 988年以来 ,IB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流行 ,其发病率 1 0 0 % ,死亡率 1 0 %~ 30 %。国内每年由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1 0亿元。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 ,IB感染率更高 ,病型更加复杂 ,防治难度更大 ,危害更加剧烈。因此 ,IB的诊断防治已成为禽病科研的热点和难点 [1]。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 ,病毒粒子直径 85~ 1 30 nm,有囊膜 ,属于 RNA病毒 ;对动物的红细胞无凝…  相似文献   

17.
钟传勇 《兽医导刊》2014,(12):61-6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咳嗽、打喷嚏,气管有浊音,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和蛋质量下降,呼吸道黏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目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多种变异型,以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为主,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肾型。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致雏鸡和幼鸡大批死亡,严重影响成鸡的产蛋性能和蛋的质量,对养鸡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个代表种,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称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我国于1973年由邝荣禄首次在广东省发现肾型IB,1988年分离出肾型IBV。901年代以来,肾型IB在国内相继暴发,且流行十分广泛。血清学的普查和病原学的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国各地不同品种的育雏、育成和产蛋鸡群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非常普遍,并常引起传支免疫鸡群发病,表现出不同致病型的临床症状和相关经济损失。由于传支在禽病学中的重要地位,且能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从陕西省周至县某肉鸡场发生疑似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鸡群中采集病料,经鸡胚接种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80nm~130nm,具有囊膜和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该病毒无直接血凝性,经10g/L胰酶处理后血凝价平均高达8log2以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表明,分离毒能抑制NDV在鸡胚中增殖;人工感染3个品种的1日龄雏鸡35只,其中尼克红鸡很快出现临床症状并死亡,死亡率9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鉴定该分离毒为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